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褪黑激素对大鼠弓状核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MEL)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记录ARC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微电泳注射MEL。分析注射MEL前和注射MEL时ARC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的放电间隔(ISI)及其变化率。[结果]微电泳MEL时,220个ARC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活动的变化有3种情况:92个单位(41.82%)的ISI减小(兴奋);61个单位(27.73%)的ISI增加(抑制);67个单位(30.45%)的ISI无明显改变(不反应)。[结论]MEL对ARC大部分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有兴奋或抑制的调制作用,以兴奋作用为主,但对小部分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法对支配大鼠咬肌的神经元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大鼠三叉神经半月节分为 大、小两个节;咬肌感觉神经元位于同侧半月节小节内及同侧三叉神经中脑核;咬肌运动神经元位于同 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全长(尾侧平面位于腹外侧,中间平面外侧、背腹均有,头侧平面集中于背外侧)。支 配咬肌的感觉神经元较运动神经元更快、更深地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MEL)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白发单位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记录ARC神经元白发单位放电,微电泳注射MEL。分析注射MEL前和注射MEL时ARC神经元白发单位放电的放电问隔(ISI)及其变化率。【结果】微电泳MEL时,220个ARC神经元白发单位放电活动的变化有3种情况:92个单位(41.82%)的ISI减小(兴奋);61个单位(27.73%)的ISI增加(抑制);67个单位(30.45%)的ISI无明显改变(不反应)。【结论】MEL对ARC大部分神经元的白发放电活动有兴奋或抑制的调制作用,以兴奋作用为主,但对小部分神经元的白发放电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毁丘脑底核(STN)对大鼠苍白球(GP)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大鼠单侧STN注射Ibotenic acid制备STN损毁模型,2周后采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法,比较其与正常大鼠GP神经元自发放电情况的差异。电生理学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制备脑冷冻切片行NISSL染色,观察STN的损毁情况。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STN损毁大鼠损毁侧GP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差异无显著性(t=1.99,P>0.05);规则放电神经元百分比显著降低,不规则放电神经元百分比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χ2=4.13,P<0.05),而簇状放电神经元的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χ2=3.35,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STN损毁模型大鼠损毁对侧STN神经元密集分布,细胞结构呈梭形或多角形;损毁侧STN神经元消失,胶质细胞增生,周边结构正常。结论 STN损毁后大鼠GP神经元的放电模式明显改变,STN参与调节GP神经元放电模式。  相似文献   

6.
7.
8.
NGF对大鼠离体中脑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中脑神经元的突起生长和促生存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法进行形态学观察与测量。每个视野的细胞数NGF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NGF组细胞突起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细胞突起长度却无明显差别。结论NGF对大鼠离体中脑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谷氨酸对伏隔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室内注入谷氨酸(Glu)对伏隔核(NAcc)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结果:(1)伤害性刺激可使NAcc内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增加,使痛抑制神经元(PIN)电活动减少。(2)脑室内注入Glu可命名NAcc内PEN诱发放电频率增加,潜伏期缩短;使PIN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抑制时程延长。结论:脑室注入Glu可使NAcc内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加强,表现出Glu易化疼痛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d)在大鼠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中脑核(MTN)中的表达。方法大鼠常规麻醉、固定后,参照Paxinos和Watson的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用冷冻切片机于Bregma-9.8mm和Bregma-7.4mm之间作MTN冠状切片,TG作水平切片,片厚均为20μm。每隔4张取一张,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所取脑片进行观察。结果在生理条件下,TG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大部分呈现阳性反应,在TG的神经元之间可见NADPH-d阳性神经纤维,形成细胞周围的篮样结构;NADPH-d阳性神经元在整个MTN从尾端到头端都有表达,有许多NADPH-d阳性神经纤维组成了稠密的丛。结论 NADPH-d在TG和MTN中高度表达,表明大鼠TG和MTN的三叉神经的传入信息是由硝基能神经纤维传入。推测NO可能在口腔颌面部的疼痛和本体感觉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改变.方法:20只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右侧黑质致密区(SNC)制作P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阿朴吗啡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尼氏染色观察左侧中脑VTA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其DA能神经元的改变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阿朴吗啡诱发PD大鼠模型异常旋转行为,尼氏染色见PD大鼠左侧中脑VTA有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变化;VTA TH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脑VTA DA能神经参与PD模型大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BF]1,2,3,6-tetrahydropyridine,MPP+)诱导小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方法:采用OF1/SPF小鼠胚胎(孕14 d)中脑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和MPP+给药组。于体外培养第10天,在MPP+给药组分别加入含有0.1、1.0、10.0 和15.0 μmol•L-1 4个不同浓度的MPP+的培养液,持续作用48 h后,经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多巴胺能神经元。 于体外培养10 d,在MPP+给药组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1MPP+,分别于给药后2、4、8、24、48、72和96 h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计数TH染色阳性神经元,明确MPP+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和死亡的时程变化。结果:0.1、1.0、10.0和15.0 μmol•L-1浓度的MPP+给药组中平均每培养孔中的TH染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对照组的(70.30±6.38)%、(67.39±4.92)%、(51.68±2.95)% 和(50.91±5.60)% 。MPP+给药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表现为两种不同形态:绝大多数多巴胺能神经元表现为神经突起的数目及长度明显减少,极少数为胞体空虚、丢失,仅存神经突起。10 μmol•L-1 MPP+分别作用24、48、72和96 h的MPP+给药组中,TH染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每培养孔分别为(677.2±6.1)、(411.5±26.6)、(229.0±20.3)和(191.3±15.2)个,与对照组[(839.8±15.5)个/培养孔]相比明显减少(P<0.05)。 结论: 0.1、1.0、10.0和15.0 μmol•L-1 浓度的MPP+均可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其损伤程度与MPP+药物浓度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呈依赖关系;MPP+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可能存在2种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镁细胞外液"诱导海马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放电形式,建立离体癫痫模型.方法:采用24h新生Wistar大鼠,取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体外培养至第9d时,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的放电情况.结果:通过鉴定可见,所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纯度接近100%.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后致恢复正常细胞培养液培养24h,神经元仍存在自发的"癫痫样放电".结论:采用本方法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无镁细胞外液"的作用下可形成稳定的癫痫样放电,为今后进行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诱对中脑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①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分化,巢素(Nestin)、神经丝-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②加入纹状体提取液后,分化细胞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鉴定,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化比例.结果①从大鼠胚胎的腹侧中脑部位分离获得了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细胞团,且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②经纹状体提取液诱导后,能够分化出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达20%左右.结论纹状体提取液能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移植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纹状体提取液诱导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使其部分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继而把分化后的细胞移植到PD大鼠的纹状体内,免疫组化法证实移植细胞的存活并以诱发旋转行为的改善来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纹状体提取液能够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出多巴胺能神经元而且这种经诱导后产生的细胞能够在PD大鼠体内长期存活并改善阿卟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结论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对P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胚胎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中脑神经细胞,随后进行EGB761及MPP^+处理,最后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微量比色法,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研究EGB761对MPP^+损伤后的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及DA能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进行iNOS免疫细胞化学法,了解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MPP^+诱导的中脑原代细胞凋亡中,MPP^+组TH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各EGB761组及阳性对照组(P〈0.01).而iNOS的表达则显著多于各EGB761组(P〈0.01).结论:EGB761对MPP^+诱导的胚胎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此作用有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脑腹侧(VM)多巴胺能神经元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性别差异。方法原代培养不同性别Balb/c胎鼠的VM多巴胺能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未处理)、鱼藤酮组(25 nmol/L鱼藤酮处理8 h)、雌激素+鱼藤酮组(用1×10-7mol/L的17β-雌二醇预处理1 h后,加25 nmol/L鱼藤酮处理8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性别神经元的损伤程度;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 estern b lotting检测不同性别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鱼藤酮组雄性细胞较雌性细胞损伤大,TH阳性细胞更明显。MTT检测结果显示:鱼藤酮组雄性细胞存活率为66%,雌性细胞存活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鱼藤酮组雄性细胞存活率为81%,雌性细胞存活率为86%,高于相同性别的鱼藤酮组(P<0.05)。W estern b 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鱼藤酮组雄性细胞的TH蛋白水平较雌性细胞明显下降(P<0.05);雌激素+鱼藤酮组TH蛋白水平高于相同性别的鱼藤酮组(P<0.05)。结论 VM多巴胺能神经元对氧化应激反应存在性别差异,雄性细胞对鱼藤酮的刺激较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吸气呼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作用规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改良的Kreb氏液灌流新生SD大鼠离体延髓脑片,随机分成Ⅰ~Ⅵ组(每组n=6)。Ⅰ组为对照组(modified Kreb's solution, MKS组),第Ⅱ~Ⅴ组异丙酚浓度分别为5、20、50和100 μmol/L持续灌流3 min,第Ⅵ组给γ-氨基丁酸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20 μmol/L)与异丙酚20 μmol/L,观察给药后1、3、5、10、15、30 min时呼吸吸气神经元放电时程和峰值、呼气时程(吸气神经元放电静止期)和呼吸频率活动的变化。结果(1)第Ⅱ~Ⅴ组在1~30 min内吸气神经元放电时程均表现为逐渐显著减小,15 min时作用最显著,且各组与MKS灌流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2)Ⅲ、第Ⅱ~Ⅴ组1 min内呼气时程无显著性变化,3~30 min内呼气时程均表现为显著延长,5~15 min内达到其最大效应。(3)在给药后的30 min内放电峰值呈现先增加然后降低的趋势,各组间放电峰值无显著性差异。(4)给予异丙酚3~30 min内呼吸频率逐渐减慢,5~15 min内达到其最大抑制效应,各组间呼吸频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5)Ⅵ Ⅳ组的吸气时程与间给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异丙酚可抑制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时程,主要表现为吸气时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VPA)对损伤背根节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的影响及其时间和剂量关系. 方法: 分离背根单纤维,引导来自损伤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的异位自发放电,观察不同浓度VPA对放电频率和放电模式的影响. 结果: VPA可抑制异位自发放电,降低其放电数,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局部应用VPA可抑制DRG神经元自发放电,这可为外周应用VPA进行镇痛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微量注射甲基软海绵酸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新的建立老年痴呆模型的方法.方法大鼠海马背侧微量注射0.4 mmol/L甲基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1μ1,每两天1次,连续3次.海马背侧首次微量注射20 d后,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在注射对侧海马观察各组神经元自发放电.结果海马背侧微量注射OA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放电频率明显减少,放电形式发生改变.结论 OA对海马影响明显,提示此法可建立老年痴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