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检测mi R-19a在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株LP-1和U266中的表达水平,研究mi R-19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mi R-19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中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mi R-19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方法检测mi R-19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细胞侵袭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 R-19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i R-19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中表达;mi R-19a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的增殖,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的侵袭,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的凋亡。结论:mi R-19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LP-1和U266中表达明显增加,且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和U266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0、5、10、20、40、80 mmol/L二甲双胍分别作用于RPMI8226、U266细胞株24、48、72 h,应用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对骨髓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取0、10、20、40 mmol/L二甲双胍分别作用于RPMI8226细胞株48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取0、5、10、2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于RPMI8226细胞株48 h,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PARP、STAT3、p-STAT3、BCL-2、Cyclin D1、P21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可以抑制RPM I8226和U266细胞株的增殖,并呈浓度(r=0.982,r=0.967,P0.05)及时间依赖性(r=0.956,r=0.962,P0.05);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RPMI8226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高(r=0.976,P0.05);二甲双胍可引起RPMI8226细胞株凋亡相关蛋白procaspase-3及PARP的活化,并可抑制STAT3磷酸化、下调BCL-2、Cyclin D1表达,上调P21蛋白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抑制RPMI8226、U266细胞株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下调STAT3信号转导通路是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纯中药提取物Mangiferin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分析Mangiferin抗骨髓瘤效应的分子机制,为MM替代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Mangiferin干预人MM细胞株U266、RPMI8226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家族的表达变化。结果:Mangiferin可抑制U266、RPMI8226细胞增殖活性,并诱导其凋亡。当Mangiferin干预U266和RPMI8226细胞48 h后,U266和RPMI8226细胞中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并下调survivin、Bcl-xL蛋白的表达同时水解活化caspase-3以促进细胞凋亡,且显著下调U266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以诱导细胞凋亡(P<0.05)。在Mangiferin干预MM细胞后,其不仅可增加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表达水平,同时通过抑制抗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MM细胞株RPMI 8226和U266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黄芩素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黄芩素和(或)IL-6处理RPMI 8226、U266细胞,激光共聚焦及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前后细胞中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前后RPMI 8226和U266细胞的迁移能力;RT-PCR检测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前后细胞内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迁移相关基因整联蛋白β7(integrin β7)基因mRNA表达.结果 黄芩素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RPMI 8226和U266细胞的增殖;激光共聚焦及Westem blot结果显示黄芩素能够抑制β-catenin的表达从而抵抗IL-6对MM细胞的促增殖作用;RT-PCR检测显示黄芩素能够抑制β-catenin、c-myc、cyclin D1和integrin β7的mRNA表达;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表明,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趋化下,黄芩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MM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黄芩素具有抑制MM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抑制增殖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cyclin D1和integrin β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细胞内socs-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用MTT法观察As2O3对骨髓瘤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法检测As2O3作用前后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 socs-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以实时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细胞株给药前后socs-1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诱导的骨髓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人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均存在不同程度的socs-1基因CpG岛甲基化,socs-1基因不表达的现象。As2O3作用72小时后socs-1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或消失,socs—1基因在mRNA水平上表达明显增强,与各野生型细胞株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细胞生长抑制明显,早期、晚期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升高,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As:03可诱导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使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这为进一步阐明As2O3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和As2O3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米托蒽醌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米托蒽醌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半定量RT-PCR检测BCL-2、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caspase-3 mRNA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米托蒽醌可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r=0.924)和浓度(r=0.947)依赖性增强。米托蒽醌作用24 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米托蒽醌组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可见凋亡细胞;在48 h后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典型凋亡改变,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米托蒽醌组RPMI8226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米托蒽醌作用48 h后,在低浓度1.0μg/ml组RPMI8226细胞阻滞于G2/M期(P〈0.05),在高浓度2.0μg/ml组RPM I8226细胞阻滞于S期(P〈0.05);米托蒽醌作用48 h,BCL-2 mRNA与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BAX、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米托蒽醌可诱导RPM I8226细胞凋亡,此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激活细胞内、外源性凋亡的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索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 DNA甲基转移酶(DNMT)活性、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用ELISA方法检测U266细胞DNMT活性,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DNMT 1、3a、3b mRNA在U266细胞中的表达,体外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化合物异硫氰酸苯己酯(phenyl hexyleisothiocyanate,PHI)处理U266细胞,分析DNMT活性变化及DNMT1、3a、3b在瘤细胞中的表达改变。结果表明,骨髓瘤细胞U266中DNMT总活性升高,DNMT1、3a、3b mRNA均高表达,不同浓度PHI处理U266细胞后,细胞增殖抑制,DNMT活性亦被显著抑制,DNMT1、DNMT3a以及DNMT3b mRNA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DNMT活性及其表达增高是骨髓瘤细胞特征之一,当DNMT活性或mRNA表达抑制时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DNMT可作为骨髓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203a-5p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稳健排序整合方法对GEO数据库中的3个miRNA表达谱(GSE16558、GSE24371和GSE17498,包含131个MM样本和17个正常浆细胞样本)进行差异性表达整合分析。用慢病毒构建了能稳定过表达miR-203a-5p的MM细胞株。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M细胞株RPMI8226及U266中miR-203a-5p的表达情况,并检测miR-203a-5p表达上调后对MM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表型的影响。应用稳定表达miR-203a-5p的U226细胞进行裸鼠成瘤实验,评价miR-203a-5p在体内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利用Target Scan和miRanda等生物预测软件预测miR-203a-5p的候选靶基因,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q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MM细胞中miR-203a-5p的潜在靶点。结果:miR-203a-5p在MM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浆细胞。miR-203a-5p过表达可以抑制RPMI8226和U266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动物体内实验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的高表达;探讨FAS抑制剂抑制MM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 通过RT-PCR方法检测FAS在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中的表达;以MM细胞系U266细胞为模型,MTT法观察FAS抑制剂浅蓝菌素(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经cerulenin处理后U266细胞Annexin V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均有FAS mRNA的高表达,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不表达FAS mRNA;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相关;20μg/ml的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56.9%,24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9.3%,而对照组分别为4.3%和1.8%(P<0.01);细胞周期DNA分析发现,20μg/ml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S期细胞从对照组的9.7%上升至20.3%,作用24h,S期细胞上升为29.8%。结论 FAS在MM细胞中高表达;FAS抑制剂可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DNA合成阻止在S期,其抑制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U266细胞早期凋亡;FAS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抗MM的靶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31(TRIM31)基因沉默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正常人骨髓浆细胞为对照,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NCI-H929和KMS-11)中TRIM3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RT-qPCR法检测含有shRNA-TRIM31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及其对照载体感染之U266细胞中TRIM31 mRNA的水平;用CCK-8、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RIM31、cleaved-caspase-3、BCL-2、Bax、p-Akt(Ser473)、Akt和PI3K(p110α)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用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TRIM31-shRNA慢病毒联合干预U266细胞,用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kt(Ser473)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人骨髓浆细胞比较,U266、RPMI-8226、NCI-H929和KMS-11细胞中TRIM3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其中U266细胞最为显著;慢病毒感染后,U266细胞中TRIM3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沉默TRIM31可显著抑制U266细胞增殖(P0.05),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提高细胞凋亡率,并上调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下调BCL-2、p-Akt(Ser473)和PI3K(p110α)蛋白水平,而对Akt蛋白无显著影响;LY294002干预显著增强TRIM31基因沉默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TRIM31基因沉默可抑制U26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非生长因子依赖的MDS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DS—CMML)病人获取骨髓细胞,建立非生长因子依赖的细胞株。该细胞株在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含15%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和DMEM混合培养液中进行了培养,并分别从细胞株的形态、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方面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培养条件下该细胞株可以长期存活和生长,并能向单核及巨核细胞分化。结论:成功建立了一株非生长因子依赖的MDS—JSN04(MDS-江苏南京04)细胞株,并阐明了其部分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反义RelA下调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E6bcl—XLm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NF-κB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E6 bcl-x基因转录的影响,首先在体外采用间歇小剂量表阿霉素(6 ng/ml)作用于HL-60细胞的方法,建立了性能稳定的广谱耐药细胞株HL-60/E6.然后用RT-PCR方法检测5 μmol/L硫代修饰反义RelA作用于HL-60/E6细胞后bcl-x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HL-60/E6细胞中NF-κB-RelA的功能状态及脂质体作为寡核苷酸载体的转染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HL-60/E6细胞中RelA表达于胞核,NF-κB处于持续活化状态.脂质体介导的寡核苷酸(ODN)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裸ODN组,在4,6和12小时时有显著差异(P<0.01).反义RelA作用于HL-60/E6细胞后,bcl-xL mRNA水平下降呈时间依赖性,8小时抑制达到最高峰,15小时后逐渐恢复,而对照组bcl-xL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分析结果认为,NF-κB对bcl-x有转录调节作用,反义技术封闭RelA亚基可以减弱NF-κB对bcl-xL基因的转录激活,进而推测NF-κB可能是白血病细胞耐药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对NB4及Jurkat细胞系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白血病细胞系NB4及Jurkat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和机制,采用MTT、基因组DNA电泳、蛋白/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端粒重复扩增(TRAP)-SYBR Green I染色及RT—PCR等方法研究了As2O3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As2O3作用时间的延长,NB4及Jurkat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DNA电泳出现“梯状”条带;流式细胞术检出亚Gl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l和G2/M期,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部分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的调控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结论:As2O3在抑制NB4及Jurkat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过程中导致端粒酶的活性下调,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变可能参与了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SCL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和CEM细胞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是新发现的与白血病发生有关的癌基因。为进一步探讨SCL反义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本研究应用SCL基因的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AS—PS—ODN)分别与K562和CEM白血病细胞系作用,观察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和SCL mRNA变化。结果显示:(1)AS—PS—ODN对K562和CEM细胞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2)AS—PS—ODN作用后K562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明显增加;(3)AS—PS—ODN作用后K562细胞发生凋亡现象,但未观察到CEM细胞凋亡;(4)AS—PS—ODN作用后K562细胞和CEM细胞SCL mRNA表达水平减低,同时CEM细胞SIL-SCL mRNA表达水平也减低。结论:AS—PS—ODN能特异性抑制K562和CEM细胞的增殖,减低SCL mRNA和SIL—SCL mRNA表达水平,同时促进红系分化,诱导K562细胞过早凋亡。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髓性白血病U937细胞系表达型cDNA文库 ,为肿瘤抗原的筛选奠定工作基础。提取U937细胞总RNA ,分离mRNA ,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 ,消平cDNA末端 ,连接EcoRⅠ适配子 ,磷酸化EcoRⅠ适配子 5′端 ;XhoⅠ酶切后 ,丙烯葡聚糖凝胶 S4 0 0柱除去小于 4 0 0bpcDNA片段 ,与λZAP表达载体连接 ,包装蛋白包装后建成cDNA文库 ;取出 1μl倍比稀释感染大肠杆菌XL1 Blue MRF′ ,测定文库大小、重组率 ;随机挑取 10个噬斑 ,在ExAssist辅助性噬菌体的作用下 ,释放出PBK CMV噬菌粒 ;感染大肠杆菌XLOLR ,铺于卡那霉素抗性的LB平板 ;挑取克隆 ,37℃震摇过夜 ;抽提质粒 ,经EcoRI和XhoI酶切后 ,初步确定片段的大小及多样性。结果 :构建成含 2 .87× 10 6重组子的U937细胞cDNA文库 ,重组子平均插入外源片段长约 1.7kb。结论 :所建文库合格 ,适合用于筛选目的cDNA克隆。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的培养方法,以便建立前列腺癌细胞系,为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前列腺腺癌组织来源于我院两例患者的手术标本,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消化培养法和裸鼠肿瘤移植动物模型法对癌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培养细胞按恶性肿瘤连续细胞系建系标准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有一例已稳定传为13代,消化培养法有一例已稳定传为23代,裸鼠肿瘤移植动物模型法未见癌肿生长。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均为前列腺癌细胞培养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纪芳  陶疆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01-204
[目的]观察HEK293细胞系中颗粒蛋白前体(PGRN)对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影响.[方法]在HEK293细胞中采用瞬时过表达PGRN、瞬时的通过RNA干扰来下调PGRN、采用报告基因系统共同来研究PGRN在影响NF-κB活性过程中所行使的具体功能.[结果]HEK293细胞中本底状态能检测到PGR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人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系及其亚克隆细胞系分泌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物质。其条件培养液中的抑制物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被部分纯化。纯化物分子量约为30000,这些物质对HL60细胞生长显示特异性抑制,而对正常骨髓中的粒系祖细胞的生长只出现轻度抑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LPAK(lymphokine and PHA activatedkiller)细胞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凋亡的作用,并进行形态学分析。实验分LD(BEL-7402 LPAK DC),L(BEL-7402 LPAK),D(BEL-7402 DC)和 B(BEL-7402)四组,采用中性红摄入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电镜技术观察细胞的光镜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D组与B组比较吸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无杀伤活性;LD组与L组比较,细胞毒活性为LD组>L组(P<0.01)。光镜下凋亡的肿瘤细胞呈TUNEL阳性,细胞核染成棕黄色或深棕色,大小不等,形态也不一;电镜下肿瘤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固缩和胞质浓缩,凋亡小体多见;少部分LPAK细胞内形成自噬体,发生自噬性凋亡。结论提示,人血DC联合LPAK细胞能有效地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在此过程中LPAK细胞同时发生自噬性凋亡。  相似文献   

20.
J6-1细胞系是我国建立的第一株人白血病细胞系,是EBV和HHV-6双重感染的多克隆细胞系。J6-1细胞系建系30年来,从J6-1细胞克隆了许多细胞因子、受体及其他基因,提供了许多有关白血病细胞性质和功能的信息,从而衍生出多项研究课题,而所有这些显示出多克隆细胞系特有的研究价值。本文就30年来J6-1人白血病细胞系的研究作一评述,包括J6-1细胞系的异质性和多克隆性,J6-1细胞群体的生存机制和J6-1细胞系的异常细胞间通讯及其意义,以及J6-1细胞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