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大部分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都是采用两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平行检测模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血清学两步法检测病原体所引起的抗体或抗原,大大减少了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虽然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但每年仍有极少数新发输血后肝炎甚至HIV,其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及操作错误等引起,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欧美发达国家从1999年开始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数据表明HCV、HIV残余风险得到显著下降。我站于2010年开始探索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血液筛查,2011年建立起核酸检测实验室,2012年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将其作为常规筛查项目,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必要性。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的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53 041人份标本进行H IV、HCV和HB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53 041人份血液标本中,经过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 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51 991份。其中,NAT共检出阳性53例,阳性检出率为0.1%,分项确证实验怀疑其中1例血液标本处于H IV病毒"窗口期",追踪检测证实其H IV呈阳性。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输血性H IV、HBV和HCV等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核酸检测(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65 497份标本进行HIV、HCV和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65 497份EIA检测合格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59例,阳性检出率为0.9‰;NAT筛查阳性标本经另1种核酸检测系统确证阳性率为65.38%(17/26)。结论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血液病毒核酸筛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液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NAT),对HBV、HCV和HIV感染者进行检测,其"窗口期"比抗体检测窗口期要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酶联免疫检测阴性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探讨其应用特点。方法将酶联免疫检测阴性的样本按不同试剂厂家的要求进行汇集并进行核酸筛查,不同时段应用不同的核酸检测试剂,并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和澳大利亚国家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在筛查的55 543人份样本中,检出HBsAg阴性而核酸HBVDNA阳性的样本2份,未检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艾滋病毒抗体阴性而其相应核酸阳性的样本。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相符,国际室间质评结果HIV-1RNA完全相符,HBVDNA和HCVRNA分别有1个和2个未检出。结论我国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的灵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还需进一步扩大检测规模。核酸检测在血站和医院应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张妍  朱海峰  孙波  曹磊  陈富强  王静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98-1300
目的 对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对本中心ELISA检测阴性的91 27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并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分项定量检测和乙肝5项检测.结果 91 271份标本中共检出核酸阳性标本60例,阳性检出率为0.066%;其中38例定量检测阳性,且均为HBV DNA.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可有效地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分析罗氏MPX V1.0试剂在本地区献血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在罗氏Cobas核酸检测平台上,使用MPX V1.0试剂对9 418人次HBsAg、抗-HCV、抗-HIV、TP ELISA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并对NAT阳性样本进行确认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检测。结果 9 418人次标本共发现6个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对此类标本的部分献血者进行追踪,其中发现1例低CT值(MPX V1.0 16.4)样本,通过确认试验发现其为HCV感染,进行追踪检测证实该标本为HCV感染窗口期。结论应用罗氏MPX V1.0试剂对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后,能进一步筛查出HBV、HCV或HIV核酸阳性的标本,从而阻止将该类血液提供到临床,进一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在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必要性。方法选取在2015年3~12月盐城地区采集的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55186例,采用RocheCobass201检测系统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仪器及试剂开展HBVDNA、HCVRNA及HIVRNA联合NAT检测,采用6/8人份混样池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对筛查阳性的部分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结果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55186份标本共检测了7965个pool,其中罗氏系统检测3930个pool,检出47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1.20%。达安系统检测4035个pool,检出39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0.97%。拆分检测共筛查出42份核酸反应性标本,总反应性率为0.076%。其中罗氏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12%,达安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0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6份送检标本中,有25份被确认为HBV DNA阳性,确认阳性率为69.44%。所有标本中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结论在常规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核酸检测,能降低常规血清学检测漏检率,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国内血站采用ELISA试剂筛查血液传染病指标,由于该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使临床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依旧存在。随着自动化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的建立,已逐步应用于血液的病毒筛查,对降低因输血感染病毒而引起经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10.
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是我国正式实施无偿献血制度的重要标志.献血制度的转变必将促进血液筛查检测模式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取核酸检测(NAT )技术进行血液筛查,减少由献血者感染“窗口期”及隐匿感染献血引起的疾病传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4358份献血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检测,同时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TMA)进行 HBV-DNA 、HCV-RNA 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RNA 核酸检测。结果 NAT 检测阳性 ELISA 检测阴性标本共51份。51份标本有鉴别试验结果的33份,其中32份 HBV-DNA 阳性,1份 HIV-1 RNA 阳性,HIV-1 RNA 阳性的献血者经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确认为 HIV-1疑似阳性(gp160和 p24±)。半年后再次回访该献血者,抽取血样送南京市疾控中心经免疫印迹法确认为 HIV-1阳性(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结论 NAT 技术可以减少由献血者感染“窗口期”及隐匿感染献血引起的疾病传播,从而减少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NAT)的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及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同时针对献血者性别、年龄和职业差异的特点,完善无偿献血宣传和人群筛选策略,保证血液安全。方法对郑州地区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259 329例无偿献血者NAT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阳性献血者依据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在259 329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的献血者中检出144例核酸阳性标本,核酸阳性率为0.056%。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献血者核酸阳性率(0.075%)比女性献血者(0.023%)明显偏高(P0.01);核酸阳性率以36~45岁最高(0.088%),18~25岁最低(0.022%);不同职业人群中以农民的核酸阳性率(0.095%)较高,公务员(0)、医务工作者(0)、学生的核酸阳性率(0.018%)较低。结论实施NAT能更好地保证血液的安全性;学生、公务员及女性血液NAT阳性率较低,应为血站重点招募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两种多重核酸血液筛查系统临床数据分析比较,为血站系统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汇总2018年1-10月哈尔滨市血液中心采用北京万泰和罗氏多重核酸血液筛查系统进行检测的数据及部分阳性标本跟踪数据,统计分析这两个检测系统的性能差异及原因。结果万泰和罗氏核酸检测系统分别检测86 475份和36 641份标本,万泰系统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假阳性率低于罗氏,罗氏系统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假阳性率低于万泰;两个系统的HBV、HCV和HIV的阳性率基本一致。罗氏系统的无效率高于万泰系统。结论两个多重核酸血液筛查系统各有优劣,具有一定互补性,但均能从ELISA阴性标本中检测出一定数量的核酸阳性标本,检出率基本一致,均能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BV/HCV/HIV核酸检测试剂对血站常规ELISA筛查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 3个项目的8人份汇集检测,阳性汇集池再拆分检测。结果 33 714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5例,阳性检出率为0.015%,未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和HIV-1RNA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献血者进行酶免筛查后再实施核酸检测(NAT),探讨增加NAT在临床输血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罗氏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和上海科华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样本混合分别采用6人份×166.7μL及8人份×180μL汇集(称为1个pool),如果混检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混检阳性,再进行二次拆分检测,以拆分结果报告最终结果。结果罗氏系统共检测ELISA阴性标本115 227份,其中混检阳性pool 130个,经拆分80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86例,拆分率为61.5%,标本阳性率0.75‰;科华系统共检90 359份ELISA阴性标本,混检阳性pool 93个,经拆分31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31例,pool拆分率33.3%,标本阳性率为0.34‰。二者总计共检标本205586份,反应性标本117例,标本阳性率0.57‰,其中1例为HIV"窗口期"感染。结论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免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集中化在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6年1-6月,对重庆市14家基层血站送往重庆市血液中心的32 137份集中化检测标本的运输、检测、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等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年1-6月的32 137份重庆市集中化标本中,对55份标本进行了不同原因的拒收,基层血站标本的NAT单反应性率为5.1‰(164/32 137),同期重庆市血液中心为2.3‰(129/55 859),鉴别检出率基层血站为1.8‰(57/32 137),重庆市血液中心为0.6‰(35/55 859)。结论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基层血站检测实验室与血液中心血筛实验室在检测能力和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逐步提高集中化检测程度,有助于血液检测效率和血液安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罗氏和诺华核酸试剂的核酸检测(NAT)能力。方法同时运用罗氏和诺华系统对26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及10例卫生部室间质评(NCCL)核酸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比较阳性检测率。结果 245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标本中,罗氏和诺华系统分别检出1例和4例NAT阳性,其中仅有诺华1例鉴别实验鉴别为HBV,其余均未能鉴别;17例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中,运用罗氏系统检测,11例HBs Ag阳性的标本检出5例NAT阳性,5例抗-HCV阳性的标本检出3例,1例抗-HIV阳性的标本未检出,10例NCCL标本全部正确检出;运用诺华系统检测,上述ELISA阳性标本分别检出3例、3例和0例,NCCL标本也全部正确检出。结论两种核酸检测系统在检测能力上各有优势,均能较好地胜任日常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TLV核酸筛查,掌握HTLV在无偿献血人群的感染及分布情况,为血液筛查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在现有血液核酸筛查平台(无偿献血血液HBV/HCV/HIV核酸筛查)的基础上,建立HTLV血液核酸筛查平台,对5 368例献血者进行了HTLV(1+2型)的核酸检测,并对筛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在血液筛查中的作用,为选择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中心在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对68662例无偿献血标本同步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29例血清学阴性 HBV DNA 阳性样本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测试;部分抗 HIV 阳性样本送疾控中心做确认实验。结果68662例标本中核酸单独阳性样本120例,输血残余风险为0.175%;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以 HBcAb 阳性模式居多;HIV 确认阳性11例,全部为核酸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检测能够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保证输血安全。NAT 和血清学检测相互补充,不能替代,应选择适合的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