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1例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以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头位置,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析处理结果,并设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提示,徒手旋转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并发症无增加。说明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可确实有效纠正异常胎位,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程特点及实施阴式分娩的可行性及在降低宫产率起到的作用。方法: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采取体位改变,保持良好的子宫收缩力,徒手复位等处理。结果:本组286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中,阴式顺产265例,儿头吸引助产20例,产钳助产1例,剖宫产45例。结论:良好的医患沟通、子宫收缩力、产妇体位、精神心理因素对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多以剖腹产结束分娩。为保证母体健康,降低剖腹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于1996年1月到1997年12月对87例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施行徒手旋转胎方位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造成头部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适时采用手法旋转,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产率,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在不同时期施行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使难产转为顺产,取得了不同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纠正胎儿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枕横位和枕后位经加强产力、改变体位、封闭宫颈水肿等措施后仍不能自然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产妇,行手法旋转为枕前位。结果: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可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的发生率,成功率达76%。结论: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可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胎儿顺利娩出.可降低头位的难产率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徒手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116例分析谢爱兰林莲莲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我院对产程图宫口扩张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各种检查,证实为枕横位与枕后位的116例初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及经腹部纠正胎方位等综合方法,效果明显,现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手法旋转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效果。方法:对无胎儿宫内窘迫及头盆不称的38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取手法旋转。结果:手法旋转的38例中成功37例,失败1例,成功率97.37%。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适时采取手法旋转,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及新生窒息率,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是产科临床常见的异常胎头位置,常导致难产。纠正方法有徒手旋转或双叶产钳旋转。徒手旋转困难或因滑动而失败;双叶产钳旋转有时会造成软产道或胎儿损伤。自1991年10月至1995年12月笔运用单叶产钳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方法简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持续性枕横位的处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腹部检查与超声检查结合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 以枕横位入盆者,除外明显头盆不称后均应试产.第一产程:①警惕原发性宫缩乏力,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积极处理.②如果宫缩乏力,无头盆不称,并已进入活跃期,可行人工破膜及缩宫素催产;③活跃期停滞或延长是持续性枕横位最多见的表现,在活跃期可以及早采取侧卧位纠正胎位,多数可以促使枕横位转变为枕前位.第二产程:持续性枕横位先露达S+3或以下时,若徒手旋转胎头失败可以采用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后产钳助娩,也可以用胎头吸引器旋转至枕前位,旋转的同时行牵引,如2次不成功则应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产时及时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降低手术产的发生率。方法对87例产妇于临产后出现的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选择适当时机,徒手将胎头旋转成枕前位或枕左前位、枕右前位等。结果87例产妇头位异常纠正成功61例,剖宫产23例,胎头吸引术助娩3例。结论加速产程进展,活跃期纠正异常头位成功率高,先露部在坐骨棘水平以下者较在坐骨棘水平以上者易于纠正,减少产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11.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持续性枕后位又是剖宫产和阴道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困此在产程中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日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我们从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我院60例产妇在分娩活跃期实施体侧卧位法纠正胎方位,使难产转为顺产  相似文献   

12.
刘春秀 《华夏医学》2006,19(1):91-92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6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临床资料。结果:产钳助产17例,剖宫产69例。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应争取早期发现异常,早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头位难产占难产的很大比例,而头位难产以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最常见。治疗除加强宫缩外,配合徒手旋转枕后位、枕横位的方法,可有效地纠正异常胎位,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现作如下分析。资料与方法1对象1997年7月至1998年8月我院分娩总...  相似文献   

14.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志君 《现代医学》2004,32(3):171-172
目的 探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方法。方法 对 45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者采取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的手法进行纠正 ,并对产妇损伤情况及新生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将持续性枕横位纠正为枕前位后 ,41例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 ,成功率达 91.1% ;1例产妇出现阴道水肿 ,1例新生儿出现轻度窒息。结论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明显降低了胎吸助产率 ,对母婴损伤低于胎吸助产  相似文献   

15.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头位难产中的最常见胎头位置异常,适时处理,采用手法旋转,减少产妇痛苦,节省医疗费用,降低剖宫产率。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采用徒手旋转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160例,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11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徒手转胎位术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科近期共收治11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头位难产产妇.均采用徒手转胎位处理,分析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结果 61例持续性枕横位,徒手转胎位成功率为86.9%(53/61);49例持续性枕后位,徒手转胎位成功率85.7%(42/49).两组产妇部分因产程阻滞、胎儿宫内窘迫而行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术或剖宫产术,母婴平安.结论 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徒手转胎位是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降低持续性枕横位 (简称持横位 )和持续性枕后位 (简称持后位 )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本文选择 96例进入活跃期后产程阻滞的持横位和持后位实施了经阴道徒手旋转方法纠正胎头枕位异常,成功率达 87.5%,效果明显,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997~ 1999年分娩中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仍阻滞在骨盆不同平面的持横位和持后位 96例为对象,全部为初产妇。 96例均经改变体位,加强产力,封闭水肿之宫颈等措施后,产程阻滞,胎头不能旋转为枕前位者。 徒…  相似文献   

18.
分析278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同期110例枕前位作对照,并采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成枕前位钳出胎儿。结果枕横位、枕后位产程各期平均时间(除第3产程外)、产程异常和胎窘发生率、新生儿lminApgat评分<7分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宫颈撕裂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枕后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表明对产程异常倾向者应警惕枕横位、枕后位的可能;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牵出胎儿对母婴损伤同枕前位产钳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时的处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有产程记录的128例在分娩时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临床产程记录、对孕妇的回访、医生的采访等方式收集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处理资料分析,探讨好的处理方式,提高自然分娩率。结果: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在128例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孕妇中,借助产钳进行生产的2例,采用剖宫产的33例,剩下的93例为自然分娩。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及时进行体位改变,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子宫收缩力,适时手法转位,对于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具有较好的帮助。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通过结合产妇自身情况,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及时进行体位改变,适时手法转位,有利于自然分娩,并有效的降低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20.
头位难产在分娩过程中时有发生 ,而头位难产以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最常见 ,在处理产程中枕后位及枕横位 ,除头盆不称、胎位不正等情况外 ,产钳、胎头吸引术 ,配合徒手旋转枕后位、枕横位的方法 ,可有效地纠正异常胎位 ,缩短产程 ,降低剖宫产率 ,减少母婴并发症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 - 0 1~ 2 0 0 2 - 0 1我院分娩总数 1 2 6 0例 ,年龄 1 9~ 2 6岁 ,初产妇 6 4例 ,经产妇 8例。平均妊周 39.6± 1 .8周。对其中 72例经阴道检查确定持续性枕后位 5 1例和持续性枕横位 2 1例 ,予徒手旋转胎头。新生儿体重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