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类淋巴细胞病毒(HTLV)是具有逆转录酶的一大组病毒。其感染人体的范围很大,既可引起携带 HTLV—Ⅳ型病毒的无感觉性疾病,也可引起与 HTLV-Ⅲ型病毒相关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免疫反应的作用是选择性地感染或/并杀伤带有 CD_4抗原的细胞(CD_4细胞的主要表型是辅助/抑制 T 细胞,但巨噬细胞、B 细胞和大脑的小胶质细胞也可是 CD_4~+)。利用 RNA 探针已经揭示在 HIV 感染的早期,大约有1%到1/10~6的 CD_4~+T 细胞受到 HIV 的感染。因此,在 AIDS 病人可能有许多机制引起免疫缺陷的直接细胞病理效应。这些机制  相似文献   

2.
AIDS可由感染因素(HIV)引起,然而对此病的发病机理仍然所知甚少。根据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感染小鼠的特点,Relf Zinkernagel认为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至少部分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能引起外周血TH的绝对数量减少和CD4^ 辅助细胞/CD8^ 细胞毒细胞的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3.
程序化细胞死亡和艾滋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虞红  赵小东 《医学综述》1998,4(6):314-316
<正>HIV感染以两种途径影响CD4~+TH细胞:早期TH细胞(Helper Thymocytes Cell,辅助性T细胞)功能受损,在1/10000~l/1000TH细胞被感染时即可检测到;数月至数年后出现晚期TH细胞体内衰竭,并导致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发病.TH细胞功能受损和衰竭与大量独立甚至对立的机制有关,包括TH细胞免疫抑制或相反的TH细胞高激活和衰竭;克隆无反应性(Conal anergia);(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介导抑制信号或调节基因产物;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感染和损伤记忆性TH细胞;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合胞体形成;未感染细胞不适当的免疫杀伤.90年代初.Ameisen等提出了T细胞异常的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可能在AIDS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AIDS的大部分免疫和非免疫损伤包括脑萎缩和痴呆可能与HIV间接干扰细胞内和细胞间信号引起CD4~+T细胞和神经元PCD有关;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可阻止细胞死亡和恢复CD4~+T细胞正常功能的假说.大量学者对此假说进行为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来自于英国的研究人员在近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杂志上刊文指出,HIV感染母亲所生的未感染HIV的婴儿的子宫内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T辅助细胞(TH)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一系列条件性感染或肿瘤,病死率极高.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频繁,AIDS传播迅速,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疾病[1].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近40年来,全球感染HIV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患者因AIDS相关疾病死亡。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是最有效的治疗AIDS的方法,由于HIV细胞潜伏库的存在,ART不能彻底清除HIV,但能有效抑制HIV复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HIV传播。随着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治疗时机提前、治疗方案的优化,AIDS治疗及预防有了巨大进展,使AIDS成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HIV/AIDS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年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参阅新近公开发表的中外文献阐述了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性疾病。结果: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由双链RNA、病毒核心蛋白及包膜组成,分为两种类型(HIV-1,HIV-2),绝大多数感染人体的是HIV-1。HIV通过病毒糖蛋白gP^120/gP^41与在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同时表达的CD4和辅助受体进行识别,从而侵入细胞并损伤宿主的免疫系统,而宿主的免疫应答又不能清除HIV,最终发展成AIDS。结论:HIV感染最终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的损伤,进而发展成AIDS。本文就AIDS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徐玉  王昆华 《广东医学》2012,(21):3338-3341
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致病机制是以外周血的CD4+T细胞减少为主[1],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文对HIV致病机制的重新定位,HIV感染者胃肠道结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T辅助细胞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一系列条件性感染或肿瘤,病死率极高。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频繁,AIDS传播迅速,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疾病。而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引起的深部真菌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病毒学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目前发现两种HIV,分别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HIV-2),两者具有相似的病毒结构和传播途径。HIV-2毒力和传播力都低于HIV-1,它引起的艾滋病(AIDS)病程也较缓和。HIV-1是目前引起全世界AIDS流行的主要病原,其感染人群占全球HIV感染者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微生物.1981年发现首例AIDS患者以来,全球已经有4 000万人感染HIV,1 600万人死于AIDS.  相似文献   

12.
张涛  柳忠豪  杜平功 《吉林医学》2012,33(13):2827-2830
<正>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近年来,我国HIV感染人数在不断上升,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HIV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因口腔是人体的门户,免疫功能减退后,将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AIDS发病前的1~4年内,患者可出现各种典型的口  相似文献   

13.
<正>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后引起的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在慢病毒族中新发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疾病。这种逆转录病毒族与人逆转录病毒的其它亚族泡沫病毒和致癌病毒截然不同(表1)。特别是,慢病毒基因组是一大组,含有多种病毒基因;病毒常在受感染细胞中引起细胞病理性改变,它所引起的疾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引起机体免疫异常和神经性疾病。慢病毒已在其它一些动物种属中得到证实,包括马、羊、山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全身性免疫功能减退或丧失的一种综合征,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据2011年1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AIDS进展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约3400万人携带HIV,新感染HIV者270万人.目前对HIV/AIDS的治疗主要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Highly activeantiretrovi raltrea tment,HAART).虽然HAART类药物使AIDS的临床症状大为改善,但HAART方案并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病毒,须终身服药;长期用药易导致患者体内线粒体功能损伤而影响机体氧化磷酸化的调控、活性氧(ROS)的产生及细胞凋亡.本文针对线粒体基因多态性与AIDS进程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巨细胞病毒(CM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共感染率极高,当伴有活动性CMV感染时,将加速HIV感染者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进展。虽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CMV终末器官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是CMV感染仍然是HIV感染者远期非AIDS相关死亡以及导致免疫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CMV感染对HIV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的免疫重建、异常免疫激活、炎症、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衰老、HIV储存库的大小均有重要影响,而CMV特异性的T细胞与B细胞免疫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相关机制并寻求可行的预防性治疗策略,如开发CMV疫苗,将有助于更好地临床管理CMV与HIV共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7.
阳桥生 《医学综述》2008,14(24):3772-377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各种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多发生在眼后段,包括HIV/AIDS视网膜炎、机会性感染、罕见肿瘤和神经眼科疾病。目前广泛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及更昔洛韦治疗AIDS及其眼部并发症取得了很大进展。现本文对4种眼部主要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冯姝 《医学综述》2004,10(9):566-56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当HIV侵入人体后借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及某些趋化因子受体侵犯宿主细胞,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破坏,进而引起严重的机会感染及肿瘤。现就该病治疗的中心环节——抗病毒治疗,尤其是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1].HIV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个器官出现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后导致死亡[2].  相似文献   

20.
护理爱滋病病人的危险因素及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孝贤  潘丽娥 《吉林医学》2007,28(6):847-848
爱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免疫系统被破坏而引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HIV感染是指HIV进入人体后的带毒状态,个体即称为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