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氟沙坦和尼群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sE-sel)、冯维布兰德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的影响.方法60例EH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予以氯沙坦(50mg/d)和尼群地平(3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抽血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血浆sE-sel、vWF、PAI-1活性.另选择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氯沙坦组和尼群地平组患者治疗前sE-selectin、vWF、PAI-1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EH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氯沙坦组血浆sE-selectin(P<0.01)、vWF(P<0.01)、PAI-1(P<0.05)活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而尼群地平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EH患者存在高血浆水平sE-sel、vWF、PAI-1,表明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尼群地平比较,氯沙坦在降血压同时还可改善EH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浆EDRF、vWF、TNF含量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浆中的含量。方法测定4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浆E-DRFv、WF、TNF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1)急性期脑梗死患者vWF、TN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DRF明显降低(P<0.01)。(2)大梗死组与小梗死组相比较,vWF、TNF水平升高和EDRF水平下降均有显著差异(P<0.01)。(3)急性期脑梗死患者vWF升高与TNF呈正相关(r=0.72、P<0.01),vWF升高与E-DRF呈负相关(r=-0.74,P<0.01)。(4)恢复期脑梗死患者vWF、TNF及EDR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肾上腺髓质素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老年EH患者(其中高血压1级16例、2级22例、伴肾功能损害者14例)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浆ADM水平,比较不同组间血浆ADM水平的差异,直线相关分析老年EH患者血浆ADM与血清肌酐(Cr)水平的关系。结果老年EH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1级与2级高血压组间血浆ADM水平无显著差别;老年EH伴肾功能损害组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老年EH患者血浆ADM水平与血清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EH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升高,老年EH患者血浆ADM水平与血压分级无关但与肾功能损害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vWF,GMP—140,CRP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EH)患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改变。方法:选择31例I,II期EH患和28例老年正常对照,测定其血浆vWF因子,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EH组患血浆vWF,GMP-14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EH组血浆vWF含量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I,II期老年EH患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收缩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比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CHD)与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和/或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肌缺血、心功能差异,并比较各组间血清学指标差异.方法 对237例老年CHD患者行门控SPE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按病情分为4组:单纯CHD组、合并T2DM组、合并EH组、合并T2DM及EH组.分别统计4组总负荷评分(SSS)、总静息评分(SRS)、和总差值(S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学各项指标,并对4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T2DM组、合并EH组、合并T2DM及EH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SS、SDS及D-二聚体(D-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单纯CHD组(P<0.05),而LVEF明显小于单纯CHD组(P<0.05);合并T2DM及EH组SSS、SDS及D-D、vWF、hs-CRP均高于单纯合并T2DM组或合并EH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降低(P<0.05);合并T2DM组、合并EH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34);4组间血脂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D-D、vWF、hs-CRP水平与SSS、SDS呈正相关.结论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有效评价冠脉心肌血供情况;CHD合并T2DM或EH患者心肌缺血显著,心功能较差;合并T2DM及EH患者心肌缺血最严重,而且心功能最差;D-D、vWF、hs-CRP水平可反映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及vWF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及vWF的含量。结果 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GMP-140及vW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及vWF含量又高于高血压病组(分别为P<0.05,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的血小板高度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vWF、GMP-140、CRP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 (EH)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改变。方法 :选择 31例 、 期 EH患者和 2 8例老年正常对照者 ,测定其血浆 v WF因子、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140 )和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含量。结果 :EH组患者血浆 v WF、GMP- 14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EH组血浆 v WF含量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 : 、 期老年 EH患者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收缩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蔡静  李洁琪 《山东医药》2012,52(37):17-19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其与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将74例房颤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肺心病合并房颤组(CPD组)25例、冠心病合并房颤组(CHD组)23例、高血压合并房颤组(EH组)26例。检测各组血浆APN、NT-proBNP水平,经胸彩色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测LVEF。结果 CPD组APN较CHD组和EH组明显升高(P均<0.05),CHD组与E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NT-proBNP及LVEF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血浆APN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1,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2,P<0.05),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房颤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血浆APN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血浆APN可能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基础病因有关,也可能与肺组织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观察72例EH患者(EH组)非洛地平治疗前后血浆NO和ET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洛地平治疗前EH组血浆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洛地平治疗6周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能使EH患者血浆NO水平升高,ET水平降低,因此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在BPH和EH两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BPH合并EH患者48例,BPH患者53例,男性EH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35名)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对其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评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PH合并EH组、BPH组和EH组ET-1、NO、vWF和FMD水平均有差异(P<0.01);BPH组和EH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H合并EH组分别与BPH组和E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PH合并EH、BPH、EH3组患者均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BPH及EH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测定100例老年EH患者及10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片段1+2(F1+2)的含量,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 老年EH病人血浆vWF、GMP-140、Fg、F1+2含量、PAI-1活性、血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T、t-PA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随着血压水平升高,PTS标志物水平变化越明显。结论 PTS与老年EH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105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组24 h血压变化,检测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昼间、夜间和24 h收缩压变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对照组24 h收缩压变异程度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5,0.603,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并伴有明显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其存在内皮功能损害的可能,血压波动增大可能是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LA)的结合指数(BI)的变化,了解ACLA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及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年龄≥60岁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和30名健康者以及20名年龄<60岁健康者ACLA的BI,对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CLA的BI进行比较.对患病组60例患者予以缬沙坦80~160 mg/d干预治疗6周,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ACLA的疗效.结果 老年高血压中危、高危、极高危组ACLA的BI与健康组、低危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低危组与健康对照组ACLA的B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的两组健康者ACLA的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缬沙坦80~160 mg/d治疗6周后,各组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其中老年高血压中危、高危、极高危组ACLA的B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危险程度越高,ACLA的BI下降越显著.结论 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ACLA的测定对预测高血压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缬沙坦降压疗效显著,能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 6 5例老年冠心病 (CHD组 )患者 [2 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组 ) ,2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 ,1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 ]和 32名健康人 (对照组 )血浆PAF和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 1)CHD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1) ;( 2 )SA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UA组和AMI组PAF和sICAM 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P <0 .0 5 ) ;( 4 )UA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sICAM 1水平升高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5 )AMI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及血清sICAM 1水平的升高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PAF及sICAM 1参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测定可作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钟萍  陈姗 《心脏杂志》2006,18(6):664-665,671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内皮素(Endotheli-al,ET)的变化。方法对42例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每日服用10 mg普伐他汀8周,测定其服药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 CRP,ET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普伐他汀可有效地降低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TC、TG、LDL-C和hs CRP、ET(P<0.01,P<0.05),HDL-C有较显著升高(P<0.05),而且普伐他汀引起的血hs CRP、ET的降低分别与TC(r=0.196;r=0.135)、LDL-C(r=0.227;r=0.176,)、TG(r=0.145;r=0.304,P=0.05)的下降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普伐他汀治疗后,可明显控制血浆hs CRP、ET水平,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中、重度OSAS患者 4 7例为OSAS组 ,又分伴冠心病 (18例 )和不伴冠心病(2 9例 )两亚组 ;另选 17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 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和NO/ET的动态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OSAS两组及单纯冠心病组患者NO水平降低 ,ET水平增高 ,NO/ET比值下降 (均为P <0 0 5 ) ,而OSAS伴冠心病者下降更明显。OSAS不伴冠心病者的NO、ET水平及NO/ET比值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OSAS伴冠心病者的NO和ET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 ,但NO/ET值下降已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OSAS老年患者存在明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尤以伴冠心病者为甚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OSAS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 对 5 9例原发性高血压 (EH)、5 4例冠心病 (CHD)和 38例 EH并发 CHD患者与 34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 (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H组和CHD组与对照组除 EH组的 R- 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 (SDNNIndex)外 ,其余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EH并发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 ,参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但不同疾病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当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时这种受损更加明显。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分别检测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年龄62~91岁)以及3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年龄65~89岁)肱动脉的EDD及EID;同时采用还原、比色法测定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水平,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年人(健康对照组,年龄61~86岁)进行对比。结果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肱动脉的EDD、EID以及血浆NO水平均显著低于老年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老年冠心病组的EDD、EID以及血浆NO水平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ET却显著高于老年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组E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1)老年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肱动脉EDD及EID均受损;(2)老年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内皮功能紊乱更严重;(3)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控制血糖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干预后的临床相关研究,探讨它们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选取60例老年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随机将UAP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75mg/d)组,AMI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及血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vWF水平变化,同时探讨P选择素与vWF的相关关系。结果老年ACS患者P选择素、vWF水平[AMI组P选择素(9.74±1.97)%,vWF(272.24±28.62)%;UAP组P选择素(8.87±1.78)%,vWF(215.81±22.0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选择素(2.27±1.30)%,vWF(112.45±13.22)%](P<0.001)。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组均可降低UAP患者P选择素与vWF水平[常规治疗组P选择素治疗前(8.60±1.39)%,治疗后(5.60±2.18)%,降低(2.97±1.82)%,vWF治疗前(217.52±25.68)%,治疗后(170.17±20.88)%,降低(47.34±24.31)%;氯吡格雷组P选择素治疗前(9.15±2.11)%,治疗后(4.24±1.73)%,降低(4.89±2.02)%,vWF治疗前(214.10±18.35)%,治疗后(151.72±12.66)%,降低(62.38±21.58)%],但氯吡格雷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P<0.05),AMI组联合治疗后P选择素与vW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选择素(2.27±1.30)%,vWF(112.45±13.22)%](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老年ACS患者P选择素水平与vWF水平成正相关(r=0.365,P<0.05)。结论P选择素、vWF与ACS的发病过程有关,可能是老年ACS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伴代谢综合征(MS)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单纯EH患者的炎性因子及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差异,检验MS与炎症密切相关的假说。方法连续住院的138例EH患者,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新定义分为EH MS组(A组)99例与单纯EH组(B组)39例。测定血生化、白细胞(WBC)计数、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vWF。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sCRP、vWF及与MS的关系。结果伴MS患者较不伴MS的病人腰围、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或<0.01),WBC计数及血清hsCRP浓度升高,血浆vWF含量增加(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1)。EH患者vWF与hsCRP之间显著相关(r=0.283,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WF仍与hsCRP显著相关,并与年龄、MS、舒张压(DBP)及吸烟显著相关(P均<0.01)。而hsCRP与vWF及白细胞计数显著相关(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DL-C、TG、LDL-C及vWF可以预测EH患者MS的发生(P<0.05或<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状态进一步活化,内皮损伤程度更重。vWF与hsCRP显著相关,并与EH患者MS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