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医药分业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有一种思潮,认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存在的“药品中标,一中就死”的现象,病根在于医药不分业;药价虚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原因也在于医药不分业。以为只要医药分业,“把医院门诊药房分离出来,办成社会零售药店,独立经营,照章纳税,彻底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医生就会不再受开方费的干扰,就会对症开方下药,就能杜绝购销活动中的腐败现象,降低药品虚高定价。笔者以为这  相似文献   

2.
晨风 《药物与人》2007,20(7):77-77
目前,药价一降再将,我国药品价格问题却依然突出:药品虚高定价、打回扣、一药多价、一药多名等现象屡禁不止。国家发改委先后20多次对1600多种药品实施降价,但许多药品“一降就死”然后“改头换面”,重新变  相似文献   

3.
药价"虚高"虚在哪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价虚高一直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一个顽疾。一直以来,每当人们在谈到药价虚高的既得利益的时候,往往把矛头指向医院、医生,指责医院大发药品财,医生大发回扣财。实际上,这只是药价虚高的一个浅层表现,更深层的原因是在医院、医生背后,有一个既得利益群体:那就是有关部门和药品生产经营商。正是由于有关部门与药品生产经营者的“默契”,加之医院利用其垄断地位和有关部门药价管制的便利,才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老百姓痛骂而劣根难治的药价虚高问题。  相似文献   

4.
药价虚高只不过是以药补医体制的外在症状或者说必然结果。以药补医是因,药价虚高是果,只有消除“因”才能消除“果”,希望通过消除“果”来解决“因”,最终什么也解决不了。换言之,消除了以药补医体制,才能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导致以药补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政府人为压低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导致医疗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医院运营和医生收入,使其不得不通过药品利润来维持运营。而回扣和(隐形)返利的泛滥,则根源于政府对医院药品购销的加价率管制。  相似文献   

5.
正回扣占药价4成,"以药补医"成顽疾一条央视新闻的"曝光",让医生"吃回扣"问题再度被推到舆论中心。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了上海、湖南两地的6家大型医院,发现医药代表天天跑医院,向医生推销药品。只要患者购买了药品,医药代表就能提成10%左右,而他们返给医生的药品回扣,比例高达40%左右。随后,国家卫计委要求两地卫计委行政部门,对回扣事件展开调查,对涉事医生作出了停职处理。  相似文献   

6.
试图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根治药价虚高、药品回扣顽疾,不仅于事无补,还将事与愿违。破除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和现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才能彻底治愈药价虚高、药品回扣顽疾。  相似文献   

7.
《健康大视野》2006,(10):89-89
努力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逐步规范采购成本、降低药品价格,初步解决了药品进入医院的“入口”问题。但是,由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本身的不完善,药品价格仍然虚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药商回扣促销,一些医生开大处方、滥用贵重药品的现象。如何加强对药品进入医院后的监管.即把好药品的“出口“关.卫生厅提出了实施药品动态监控、超常预警制度的设想。经过两年多来的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药品回扣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扣和暗扣,明扣是给医院的,暗扣是给个人的;同样按流通途径不同还可以分为采购回扣和处方回扣,采购回扣主要是给那些掌握着进药权利的医生和医院主要领导,处方回扣主要是给那些临床医生的。目前,全国各地的制药厂为了能让本土的药品销往外地,纷纷派出医药代表,而所谓的医药代表其实都是一些临时招聘的药品推销员,推销药品的多少直接关系着他们的收入。利益的驱动使他们意识到,给医生送回扣的方法是推销药品的捷径。他们将一种新药销进医院的整个公关程序共分7步,而伴随着“七步曲”的核心内容就是各种各样的药品回…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国卫生产业》2010,(9):10-11
“(廉价药)最高零售价定低了。中间的运作空间减小.而回扣还不能少。同类药品这么多,给少了就不开这个药。没了市场企业只好不生产,这就是业内通常说的‘降价死’;在药品集中采购中企业因为中标价太低,而无法保证市场供应,最后将这个药做死叫做‘中标死’。而这两种死法提前都是因为价格降低。”  相似文献   

10.
张铁鹰 《中国卫生》2010,(10):80-80
针对有些地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出现的“超低价中标”现象,中国中药协会近日呼吁,药品价格制定要充分考虑药品最基本的成本。应该说,政府在限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时,是充分考虑到药品的生产成本的,不过,中国中药协会的这一呼吁,还是很有意义,因为它提醒有关部门,要注意在遏制药价虚高时,防止出现“药价虚低”。  相似文献   

11.
医药分开是核算分开、经济分开,而不是机械分开。这已成为较为一致的认识。将医药分开放在核算、经济层面,那么,医院药品采购供应模式与管理制度将成为改革的重点。然而,任何一种药品采购与使用管理模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各方利益博弈形成的均衡状态。改革的实质是医药相关主体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医药分开”也不便外。目前据专家保守估算,在医院售出药品的价格构成中,促销回扣费用超过医院和药品批发企业账面合法差价收入的总和。只有将促销回扣费用挤出去,结束患者为医药购销中商业贿赂埋单的历史,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药价高所导致的看病贵,  相似文献   

12.
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但由于医药购销中存在不正之风,导致了药品“虚高定价”,各级医疗机构药品成本加大、价格过高。一些医护人员为谋取回扣,为病人开大处方,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已经使“看病贵”、“药价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焦点问题。 为此,我市进行了药品购销体制的改革,在黑龙江省率先实行了药品集中管理、招标采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医院联合药品招标采购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规范药品采购行为,遏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降低药价,采取医院联合药品招标采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供应商资格审核、投标报价、开标、评标、定标议标及药品的入库验收与保管严格把关。通过药品招标采购,平抑药价,使患者得到实惠,但是药品招标采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快医疗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以药补医”的机制,实行医药分业,彻底切断医生与药品经营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药品回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家卫生部等有关部委在全国开展治理红包、回扣、乱收费等专项整治,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等多种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药品回扣现象屡禁不止,药品贵导致看病费用上涨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为从源头上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彻底解决药品购销中的虚高定价、暗箱操作和收受回扣等问题,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作为全省试点单位,我市率先在全市8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较好地遏制了医药购销中的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的势头,此举被社会各界称为消除腐败的“阳光工程”。这项“阳光工程”实施一年来,先后开展集中招标采购9次,参招药品610种,中标总金额1508万元,共有来自全国6个省市的185家医药厂商报名参与公开招标投标,其中178家正式参与投标,158家分别中标。通过实行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9.8%,药品采购费用节省298万元,医药厂  相似文献   

16.
患者投诉比较多的是大处方的问题,这是一种变相的价格问题。大处方导致两个后果:第一是回扣,医生开的处方越大,所得药厂回扣就越多,患者所付费用就越大;第二是药品滥用,本来一种药就能治好的病,结果医院用了多种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抗药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下药价虚高的现象。方法:从资源垄断的视角分析了药价虚高的成因。结果:发现医生对药品使用权的垄断是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政府对医疗服务定价权和药品集中采购权的垄断是根本原因。结论:在打击商业贿赂的同时,政府应放开医疗服务的定价权、约束医生药品的使用权、赋予医疗保险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权。  相似文献   

18.
回扣在医药市场领域中的危害性很大,一是回扣可以使一些单位或个人见利忘义,购进假冒伪劣药品;二是大部分采取现金回扣,回扣透明度差,使一些药品采购人员有可乘之机,回扣不交公,据为己有,损公肥私;三是因为回扣而使药品销售成本增加,药价上涨,从而使医疗单位和消费者受到经济损失;四是违反财会制度,偷漏国家税款,使国家蒙受经济损失;五是有药品采购权的人员因回扣麻痹了思想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鉴于回扣的种种表现,我们必须加强对药品回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1 药品招标采购的由来和背景近年来 ,医院“以药养医”、“药价高”、“药品购销环节层层拿回扣”等现象已是众所周知 ,并成为大众公开的谈资。出现这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合理。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下 ,医院的补偿途径有两条 :一是国家  相似文献   

20.
贯彻药品管理法坚持依法管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贯彻“药品管理法“,坚持依法管药,本文阐述了①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②严把药品采购关;③严把药品进货渠道关;④严把新药采购关;⑤严把药品入库验收关;⑥严把采购“回扣“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