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黏附分子与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炎性疾病。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各种因素使体内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各种炎症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进而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导致肠组织的慢性损伤。笔者就黏附分子与UC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按脾肾阳虚型、脾虚湿蕴型、肝郁脾虚型、大肠湿热蕴结型以及阴血亏虚型等5型进行分型辨证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7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用药比常规西医疗法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与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临床主要有腹泻、腹痛、血便或发热等症状。笔者收集1999~2007年本院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104例,作临床资料分析与中医辨证分析,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活化膜标志物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_(62P))及GP_(53)(CD_(63)),同时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活化衍生物TXA_2的含量,从分子水平研究血小板活化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发现,UC各证型均存在血小板激活状态,但程度不同,以湿热内蕴型和气滞血瘀型两实证更为明显,这不仅有利于阐明各证型的实质,而且在确定治疗处方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8.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西医在治疗上缺乏特效方法及药物。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32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0~30岁者11例,31~40岁者15例,41~55岁者6例;病程2年以内者20例,2~8年者9例,8年以上者3例。所有病人均经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除外菌痢、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变;结肠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符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医学“肠澼”、“久痢”、“休息痢”、“滞下”、“血痢”等病症范围,根据《伤寒论》方四逆散及理中汤加味辨证分型论治获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渍疡性结肠炎患者共65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3例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本研究经治疗4个月后中医辨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和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2011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6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中医辨证疗法和西医治疗,判断两种治疗方法究竟哪个更适合治疗此类疾病。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即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西药治疗该病更为有效。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医辨证疗法要明显优于西医治疗,临床应推广对该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治疗进展。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8例。实验组接受中医辨证施治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结合地塞米松灌肠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肠镜结果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治疗方案后的总体有效率95.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8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用中药治疗方案比常规西医治疗的效果显著,疗效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从2009年起采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的方法,自拟中药方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2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治疗UC的优势,同时指出中医对本病临床研究、病例报道等方面尚缺乏规范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2013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38个社区卫生中心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6例,充分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UC患者辨证分为湿热内蕴型组(25例)、脾胃虚弱型组(2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两组患者结肠黏膜腺上皮细胞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结果 Bax在湿热内蕴型[(4.56±1.58)分、脾胃虚弱型(3.28±1.14)分]的表达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型的Caspase-3表达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湿热内蕴型、脾胃虚弱型的Caspase-3、Bax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23、r=0.21).结论 Bax、Caspase-3 在UC中呈高表达,两者在细胞凋亡中具有调节作用,并与辨证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近10年针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1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对11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χ2=8.55,P=0.6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后OR=3.82,95%可信区间为2.65-5.52,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7.14,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即针灸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西药,且副作用少,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 ,从活血化瘀、补肾助阳、益气补血、疏肝宁心等方面进行论治 ,通过活血补肾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高凝状态 ,消除病灶 ,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20例广西地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间关系。方法:对320例长期居住广西并经肾活检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肾脏病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其次是IgA肾病;主证以脾肾气虚证型最多见,其中有240例有兼证,从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证、水湿浸渍、湿浊中阻、外感、湿热壅盛;中医主证与病理分型间具有关联性(P〈0.05),辨证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的患者多见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兼证与病理类型间存在关联性(P〈0.05)。血瘀证在IgA肾病中最多见;中医辨证各组尿素氮、肌酐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比较有差异。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推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