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质粘贴伤口敷料用于夏季锁骨下静脉置管换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棉质粘贴伤口敷料用于夏季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点换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穿刺点采用棉质粘贴伤口敷料换药,对照组穿刺点采用透明敷料换药,比较两组穿刺点局部感染、敷料下汗液聚积、额外换药及脱管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棉质粘贴伤口敷料换药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夏季采用棉质粘贴伤口敷料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换药较透明敷料换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两种敷料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使用效果。[方法]将14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3M伤口敷料和3M透明敷料,观察两组更换敷料间隔时间、穿刺点周围红肿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3M伤口敷料更换间隔时间长,固定性好,伤口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4.
5.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科是一种常见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规范换药直接关系到置管使用寿命的长短,我们常用江西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3 L粘贴手术巾换药(6 cm×7 cm)。1换药方法2006年前我们使用,贴膜竖贴于穿刺部位,再用2条胶布固定外置导管见图1,这样固定贴膜易因牵拉而卷边,需再次换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另因颈部皮肤较薄、较敏感,多用的2条胶布去除时患者会感觉疼痛。2006年1月后我们统一了换药方法,如图2,它简单、省时省力。2优点U型固定美观,不易脱开;少贴胶布减少患者的疼痛,减少护理工作量;人性化的设计使患者更舒适;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应用水胶体透明敷料护理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将15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应用3M HP Tegaderm TM敷料固定导管,观察组用水胶体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和换药总费用及换药工作量。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换药频率和换药总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次换药时间、换药总费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水胶体透明敷料能更好地维护锁骨下静脉置管,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化疗、输出、补液、静脉内高营养、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治疗,由于输液种类广泛,重复静脉穿刺往往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保留静脉输液通道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抢救工作及时、顺利进行。锁骨下静脉鼠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采集静脉血、监测各种医疗指标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科近2年来对50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频率较高的操作,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有多种方式,要做到固定稳妥,则要求技巧性高和恰当的固定用物。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将手术粘贴伤口敷料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效果良好。1方法一次性粘贴伤口敷料长15cm、宽9cm,揭开敷料表层防粘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将敷料覆盖穿刺点和针翼,粘贴时不能绷得过紧,要随针翼及尾塑型固定。2优点2.1柔软、舒适、透气,避免患者的汗液降低其粘性。2.2安全,此粘贴伤口敷料为一次性无菌物品,可避免穿刺点感染。2.3固定牢固,病人采取任何体位都能因塑型固定而无忧。手术粘贴伤… 相似文献
10.
3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5年至1996年收治的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因病情需要监护中心静脉压而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本文通过对这32例病人的观察护理,指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方法,护理及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后不同换药方法与伤口感染率、置管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60例中心静脉置管采用两种不同换药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不同换药方法对置管伤口局部感染率及置管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进后的换药方法能够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密切观察68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其中17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5.44%,包括气胸、误穿动脉、血肿、感染、穿刺点组织液漏出、心律失常、导管堵塞、易位输液等。结论操作者要熟悉解剖结构,技术熟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掌握穿刺白复道应症和禁忌症,熟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置管局部换药敷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局部不同季节换药的最佳敷料,减少局部感染并发症,使患者舒适,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将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0例,透明敷料组以一次性透明敷料覆盖固定。无菌纱布组以传统的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对两组局部感染情况、与冬春季与夏秋季感染的关系及敷料留置的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透明敷料组局部感染9例,无菌纱布组局部感染2例,两组均无严重感染病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透明敷料组夏秋季局部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冬季;两组敷料在使用时间上无菌纱布组明显长于透明敷料组(P<0.05);两组敷料在消耗费用上,透明敷料的换药费用明显高于无菌纱布的换药费用,尤其在夏秋季。结论两组方法对比表明,中心静脉置管局部换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季节的不同选择敷料,作者推荐春冬季可选择透明膜敷料,夏秋季使用无菌纱布(棉质)敷料。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由于保留时问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静脉营养疗法、血液标本采集等,还扩展到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其并发症与操作及护理有关。我科于1999年开始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治疗患者共9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种静脉置管方法的利弊。方法将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53例患者随机分成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的舒适度、导管使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6.3%和75%;2组患者舒适度分别为89.04%和61.67%;2组患者导管使用时间分别为(28±0.3)d和(34±0.5)d,股静脉置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容易接受,临床使用方便,易于护理,不影响患者活动,在掌握操作技术、熟悉解剖部位的情况下,对于需要长期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误入颈内静脉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将169例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患者按不同的插管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9l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插管方法进行插管,试验组在常规的操作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对两组患者的插管误入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平均延长27.3天。结论通过对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操作方法的改进,减少了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SVP)两种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心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64例置管的心力衰竭患者,其中PICC组30例,SVP组34例,分别观察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1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为(16.3±3.4)main,留置时间长,为(34.7±5.3)d,与S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发生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的例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PICC和SVP各自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9.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3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目前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快速输液、中心静脉压监测、长期输液治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心脏心内膜起搏术和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我院胸外科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所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35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前利用彩超进行辅助定位对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1-03-2011-10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前利用彩超探查血管走形进行定位的患者共20例作为超声协助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传统盲穿法患者20例作为盲穿对照组,观察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一次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结果:超声协助组穿刺时间为5.3±0.83min,盲穿对照组穿刺时间为7.3±2.71min。超声协助组穿刺一次成功率100%(20/20);盲穿对照组一次成功率75%(15/20)。超声协助组并发症发生率0%(0/20);盲穿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4/20)。结论:在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前利用彩超探查血管走形可以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设备要求低,作为锁骨下静脉置管前的保障措施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