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 ,全世界约 5 %的母亲为 HBV携带者。资料表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 ,在出生后半年内约 40 %~ 5 0 %HBs Ag为阳性 ,而 HBs Ag、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双阳孕妇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 HBs Ag为阳性者可高达 90 %以上。我国 HBV携带者约有 3亿 ,HBs Ag携带为 9.7%。其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探讨HBV母婴传播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是产科、儿科、传染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对减少儿童时期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将HBs 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211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26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85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主被动联合免疫接种,检测孕妇及婴儿出生24h内、7个月、12个月龄时的外周静脉血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水平,比较两组婴儿HBV母婴阻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24h内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低于阴道分娩组(10.59%vs 21.43%,P0.05)。婴儿7个月龄、12个月龄时,两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阴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阳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3.45%vs 23.81%,5.25%vs 33.33%,P0.05)。结论:分娩方式与HBV母婴传播阻断有关,当孕妇HBe Ag阳性或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可能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几率。  相似文献   

3.
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联合免疫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但仍有8%~15%孕妇所生婴儿中存在预防接种无效,发生乙肝母婴传播,孕妇外周血中乙肝病毒(HBV)DNA载量是乙肝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推荐妊娠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减少母婴传播,但因大部分产科医务工作者未充分认识,仅少部分对乙肝孕妇进行处理并及时转诊至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诊治疗。此外,孕妇孕期多机构、多科室就诊非常不便利,并且获得信息不对称,多次就诊潜在增加乙肝相关羞辱歧视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没有肝病科或感染科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如何处理管理这一人群成为难点。消除母婴传播(E)门诊的建立可健全消除母婴传播服务能力,通过整合艾梅乙患者孕期管理,为感染孕产妇提供标准化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从而有效减少乙肝母婴传播发生。  相似文献   

4.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脐血HBVDNA ,婴儿出生后 1 2h内及第 1 4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并按0、1、6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 ,分别于婴儿 7月及 1 2月时随访 ,检测HBV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 ,婴儿 7月时未感染乙肝但抗 HBs阴性者加强注射乙肝疫苗 5μg。 结果 :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血HBVDNA阳性率为1 8.37% (9/ 4 9) ;HBsAg及HBeAg双阳性者为 1 2 .50 % (2 / 1 6) ;HBsAg及抗 HBc阳性者为1 2 .50 % (3/ 2 4 ) ;HBsAg,抗 HBe和抗 HBc阳性者为 1 .37% (1 / 73) ;脐血HBVDNA阳性的新生儿均生于HBVDNA阳性的母亲 ,阳性率为 1 8.52 % (1 5/ 81 ) ,不同HBV携带状态的脐血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总母婴传播率为 9.78%。结论 :孕妇HBV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有关 ,孕妇血清HBeAg阳性或HBVDNA含量高是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孕妇血清HBVDNA阴性者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极小。在新生儿、婴儿接受被动及主动全程联合免疫的条件下 ,产时、产后HBV的母婴传播可以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感染者孕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探讨产前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方法:对国内外12篇有关产前抗病毒治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组婴儿出生时HBs Ag阳性的风险比对照组减少63%(RR=0.37,95%CI为0.22~0.62,P=0.0001),其中乙肝病毒载量≥106拷贝/ml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风险减少76%(RR=0.24,95%CI为0.08~0.67,P=0.007);抗病毒治疗组婴儿6~12月龄HBsAg阳性的风险比对照组减少83%(RR=0.17,95%CI为0.11~0.27,P0.00001),其中乙肝病毒载量≥106拷贝/ml组婴儿6~12月龄HBsAg阳性风险减少89%(RR=0.11,95%CI为0.05~0.23,P0.00001);经抗病毒治疗后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SMD=-3.67,95%CI为-4.52~-2.82,P0.00001)。结论:产前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乙肝病毒感染者分娩前HBV DNA水平,其中乙肝病毒载量≥10~6拷贝/ml时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胸腺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 4 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胸腺组织 ,SP法检测 HBs Ag;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 HBVM的检测结果 ;取百分率行 U检验。结果 :死胎胸腺组织胸腺小体数量明显减少 ;HBs Ag阳性颗粒在胸腺细胞间呈点状分布 ,胸腺细胞核不着色 ,毛细血管内可见到棕黄色 HBs Ag颗粒。HBV呈大三阳的婴母较 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的婴母分娩的死胎胸腺组织中 HBs Ag阳性率明显升高、胸腺小体数量明显减少 ,差异显著 (P<0 .0 5 ) ;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的婴母分娩的死胎胸腺组织中 HBs Ag阳性率、胸腺小体数量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 .0 5 )。结论 :婴母静脉血 HBV大三阳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在胎儿胸腺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 )均存在母婴传播 ,并且由于早期病毒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存在 ,使新生儿成为HBV、HCV慢性携带者 ,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随着乙肝疫苗及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目前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由于目前尚无丙肝疫苗 ,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仍十分困难。本文就近年来妊娠合并乙肝、丙肝的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回顾如下。1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 ,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 10 %。慢性HBV感染者约 1 3亿 ,其中约有 3 0 %~50 %是通过母婴传…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发区,约8%的人群是慢性HBV携带者,高达50%的慢性HBV感染者是经母婴传播造成的[1].感染时年龄越小,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概率越高,因此母婴传播阻断对慢性乙肝的控制有重要意义.HBV母婴传播可分为妊娠期、分娩期与哺乳期,或是宫内、产时、产后不同时段.本文从保护易感者、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等3个方面讨论HBV母婴传播阻断中临床医生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乙肝)已成为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高达1.3亿~([1]).为阻断HBV的传播,对新生儿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仍有10%~20%得不到保护~([2]).为探讨是否存在通过生殖细胞传播的HBV,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BV携带者性腺组织中HBV DNA,旨在为HBV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乙肝孕妇临床资料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婴儿不同月龄HBs Ag、抗-HBs阳性率、孕妇疾病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于0月龄与6月龄时HBs Ag阳性率1.67%、1.67%,均显著低于照组16.67%、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率均比对照组高,且护理满意率研究组91.67%比对照组的61.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感染乙肝病毒(HBV)后,HBsAg( )孕妇尤其合并HBcAg( )者,可在围产期垂直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率达90%以上,其中80~90%的婴儿又成为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婴儿由于垂直传播而感染,在1岁内血清检测显示HBsAg( ),这是乙肝高发区HBV携带者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胎盘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对乙肝病毒 (HBV)母婴垂直传播者胎盘超微结构的观察 ,探讨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细胞学机制。 方法 用 EL ISA双抗夹心法对孕妇静脉血及其胎儿脐血、新生儿静脉血进行 HBV检测。对 5例发生 HBV母婴垂直传播者胎盘用 JEM- 12 0 0 EM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HBV双抗原阳性孕妇 6 0 %发生 HBV母婴垂直传播。HBV母婴垂直传播胎盘的超微结构改变有 :胎盘合体细胞内核糖体增多 ,微绒毛增多、变形 ,合体细胞变性坏死 ;胎盘屏障中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纤维蛋白样物沉积 ,合体细胞间隙、胞浆、细胞核内见多种病毒样颗粒。 结论  HBV可感染胎盘合体细胞并且在其中复制 ,从而使胎儿在宫内被感染。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携带者实施体外授精处理的垂直传播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实施体外授精过程HBV DNA的变化,评价体外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卵泡液、精子上游液、IVF受精培养液中HBV DNA含量。结果:24对夫妇中妻子乙肝大三阳血清HBV DNA阳性率100%,卵泡液HBV DNA阳性率83.3%,IVF受精培养液HBV DNA阳性率54.16%。12对夫妇中丈夫乙肝大三阳血清HBV DNA阳性率75%,精子上游液HBV DNA阳性率25%,IVF受精培养液HBV DNA阳性率16.67%。1对夫妇双方均乙肝大三阳血清HBV DNA阳性率100%,卵泡液、精子上游液和IVF受精培养液HBV DNA阴性。16对夫妇中妻子乙肝小三阳,17对夫妇中丈夫乙肝小三阳,3对夫妇双方乙肝小三阳的血清、卵泡液、精子上游液、IVF受精培养液HBV DNA阴性。IVF-ET临床妊娠率乙肝大三阳组37.84%,乙肝小三阳组3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结论: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卵泡液、精子上游液和IVF培养液中HBV DNA阳性率高,临床和实验室操作应重视交叉感染问题,但IVF培养环境乙肝病毒检出率逐渐降低,提示体外培养没有增加病毒垂直传播风险,血清乙肝病毒复制水平高低对IVF-ET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HBV母婴传播阻断与免疫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约20亿,其中慢性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乙肝高发区。40%~50%的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感染时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机率越高[1]。因此,采取有效的阻断HBV母婴传播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HBV宫内感染的阻断1.1孕前接种乙肝疫苗(HBVac)婚前常规筛查,HBsAb阴性妇女孕前接种HBVac可打破HBV夫妇→母婴→人群传播链,从而有效防止宫内传播;有报道孕期接种2次HB Vac20μg,新生儿HBsAb阳性率高达84%[2]。1.2孕期常规筛查孕妇HBsAg滴度高、HBeA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能否降低乙肝高病毒血症孕妇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方法:根据乙肝孕妇HBV-DNA滴度分为103cps/ml、103~105cps/ml、105~107cps/ml和≥107cps/ml 4组,比较各组中经阴分娩及未临产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的HBV阳性率。结果:未临产剖宫产组、经阴分娩组的新生儿HBV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2%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孕妇HBV-DNA107cps/ml时,经阴分娩与未临产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孕妇HBV-DNA≥107cps/ml时,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HBV阳性率显著低于经阴分娩(4.4%vs37.8%,P0.05﹚。结论:HBV-DNA≥107cps/ml的乙肝高病毒血症孕妇,未临产剖宫产可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率,应建立个性化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约占所有新发感染的50%。预防HBV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流行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广泛实施的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主要针对围产期HBV母婴传播,而对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有限。HBV宫内感染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胎盘渗漏、胎盘感染或外周单核细胞传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行介入性诊断的乙肝孕妇发生垂直传播的风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科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符合纳入标准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婴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穿刺类型、不同穿刺指征、是否合并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等情况下的母婴垂直传播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1例(含双胎5例)乙肝孕妇和136例所生婴儿,共3例(2.21%)在乙肝联合免疫后依然被检出感染乙肝;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发生感染的几率分别为1.09%(1/92)和5.71%(2/35);乙肝病毒DNA定量超过106IU/ml和107IU/ml的垂直传播率分别为4.35%(1/23)和5.00%(1/20);行羊膜腔穿刺术、脐静脉穿刺术和绒毛吸取术的乙肝孕妇发生垂直传播的几率分别为1.11%(1/90)、2.56%(1/39)和14.29%(1/7);因超声异常表现和其他非超声异常指征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孕妇发生垂直传播的风险分别为2.82%(2/71)和1.54%(1/65);10例孕妇孕期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该10例所生婴儿均未发生感染。结论乙肝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有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携带者流行率在西非和东方一些地区较高;一般达15~20%,日本母婴传播率达26.5%,女性乙肝易迁延化、慢性化、病理变化严重者多于男性。本文对血清标志和临床的联系、传播特征和机理及母婴乙肝病毒感染防治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HBvac主动免疫预防法第二针后90%,第三针后95%以上获抗-HBs应答,抗-HBs水平高低,维持时间长短和疫苗保护之间密切相关。但认为疫苗对婴儿和产后母婴传播的保护率较好,母婴围产期感染或宫内感染则主张联合预防。母婴HBV感染的治疗有抗病毒疗法(主要用于母亲和较大儿童)和免疫疗法;免疫抑制剂(用于重症慢活肝)、免疫激活剂(用于免疫缺陷或HBV清除能力低下者)、D-青霉胺和中西药结合疗法。目前对选择和疗效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9.
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是指母亲所患的疾病或所带的病原因子直接传播给婴儿。妊娠期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或无症状的带病毒母亲,可通过垂直传播而使新生儿传染上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HBV)。垂直传播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它不仅传播率高,而且还涉及到子宫内传播所引起的免疫耐受性问题,甚至其子女终生携带病毒。新生儿感染HBV后约90%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者,其中少数可发能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乙肝垂直传播的途径一、子宫内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传播,依据为:1.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脐血HBsAg约半数为阳性,即使脐血HBsAg阴性的婴儿于生后120天内也有部分出现HBsAg阳性,其潜伏期与乙肝相符;若母血HBeAg阳性,表示病情处于感染状态,新生儿几乎100%HBsAg阳性。2.放射免疫法在羊水中可检出HBsAg。3.经剖宫产孕妇的新生儿HBsAg阳性,有的抗原阳性的孕妇临产时已转阴,但新生儿仍为阳性。  相似文献   

20.
预防免疫对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 (HBV )父婴传播 (P FT)的方法。方法 选取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12月 3 1例孕妇丈夫血清HBVDNA( )、孕妇无HBV感染的病例 ,孕前以乙肝疫苗 (HBVac)免疫至抗 HBs( )后再妊娠 ,自孕 2 0周起 ,每 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 2 0 0IU至产前 (观察组 )。另筛选入院时发现孕妇无HBV感染 (乙肝两对半各指标全阴性 ) ,而丈夫血清HBVDNA ( )的 2 6例夫妇作对照组 ,两组病例产时均取脐带血查HBVDNA ,及抗 HBs ,观察两组新生儿HBV感染率及抗 HBs( )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 16 13 % (5/3 1) ,而对照组感染率为 42 3 1% (11/2 6) ;观察组新生儿抗 HBs( )率为 54 84% (17/3 1) ,对照组为 0 (0 /2 6)。观察组的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孕前肌注乙肝HBVac、孕期肌注HBIG可有效预防HBV的P 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