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Stanford A型2例,其中1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Stanford B型18例。5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全组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植入行隔绝术。其中1例加作腹主动脉开窗和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先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Y形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术后3d 1例Stanford B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9例健康存活,生存率95%。术后随访1—20个月,各例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均消失,无内漏,各器官灌注良好。结论 血管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连同治疗理念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分类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分型系统来指导夹层的诊疗;治疗上,Stanford A型夹层仍以开放手术为主;复杂性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已成为首选手术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夹层,早期行腔内修复术远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AAD)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8月期间诊治的IAAD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生存情况。结果:共27例IAAD患者入组,其中男17例(63.0%,17/27),女10例(37.0%,10/27);合并高血压9例(33.3%,9/27);外伤性IAAD 1例(3.7%,1/27),自发性IAAD 26例(96.3%,26/27)。所有患者均由CT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均经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技术成功率100%。EVAR术中植入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20例(74.1%,20/27),直型人工血管内支架7例(25.9%,7/27)。随访26例(96.3%,26/27),平均随访(11.8±5.0)个月,患者均正常生存,无异常腹部体征,腹主动脉CTA提示腹主动脉重构良好,未见内漏、新发夹层以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IAAD属临床少见病,发病时可以表现为腰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或无症状,EVAR治疗IAAD可行且近期疗效佳,但长期疗效仍待进一步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AAD)属临床少见病,其原发破口位于腹主动脉,可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IAAD的高危因素为男性、高血压和合并主动脉瘤,发病时多表现为腹痛、背部疼痛等。IAAD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传统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和杂交手术,近年来腔内修复术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笔者对IAA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Chang GQ  Wang SM  Li XX  Hu ZJ  Yao C  Yin HH  Yang JY  Chen W  Li J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68-17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对7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血管腔内治疗。7例均行磁共振血管造影、CT和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内膜撕裂口均位于升主动脉,距冠状动脉开口2.5-6.0cm,距右头臂干开口0.5-4.0cm。2例通过左颈总动脉置入带膜支架,术前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间内转流术以保证左颈总动脉血供。5例通过右股总动脉置入带膜支架,其中2例先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结果全组均手术成功。3例第1枚支架释放后仍有较多内漏,即再放入第2枚支架,交错重叠于第1枚支架内面而成功封闭撕裂口,消灭内漏。除1例术后1个月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外,其余6例存活。6例的假腔均有血栓形成,无内漏,无新的夹层动脉瘤形成。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是可行、微创和有效的。病例选择应注意撕裂口距冠状动脉开口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处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例发生在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处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血管腔内放置覆膜支架和手术引流等治疗,抢救成功;出院后随访6个月,情况良好。结论:对于巨大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先放置覆膜支架,再手术引流感染灶的治疗思路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尽管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正>腹主动脉夹层(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AAD)是累及膈肌水平以下主动脉的夹层,依其发病机制分为两型:一种是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solate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IAAD),临床较少见,破口位于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适用范围及疗效。方法 36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监控下,切开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于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破口。结果所有患者原发胸主动脉夹层破口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原受损脏器功能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用CTA复查显示无内漏、移位等并发症,2例出现新破口,36例真腔均基本恢复正常管径,22例假腔消失,其余假腔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假腔缩小。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常规TEVAR术中不对远端破口加以干预,远端假腔内血流持续灌注最终会导致高达20%~40%的病人在术后出现慢性动脉瘤样扩张,并可进一步发展为动脉瘤破裂乃至死亡。据文献报道,TBAD术后随访5年最终需行二次手术干预的远端瘤样扩张病人比例可达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腔内方法治疗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或联合弓部分支重建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施行手术,4例行升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2例先行颈-颈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后再行升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急性脑梗塞1例,急性心功能衰竭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1例因夹层破裂出血术后1 d死亡,其余患者均安全出院。随访时间3~48个月,随访期间2例出现I型内漏,均未再接受手术继续随访。结论:对于一些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患者,腔内治疗A型夹层以其微创的优势,可作为传统手术的替代方法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及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特殊类型的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治疗,1例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为肾移植术后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为瘤颈成角大于70°,瘤颈长1.6cm,髂动脉严重扭曲。结果 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未发生内漏,术中应用小剂量肝素,减少造影剂,建立稳定的低血压,有效地保证了脑和移植肾血流灌注,防止了脑部再出血和移植肾的功能损害;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通过拉紧两端导丝克服血管扭曲的方法使带膜支架顺利释放,带膜支架成角严重时在成角处加放裸支架。其中1例瘤颈发生内漏,支架0.4cm移位,降压治疗1周后复查螺旋CT血管成像(CTA)内漏基本消失,1例髂外动脉带膜支架成角未及时加放裸支架,术后因成角处血流缓慢出现血栓形成,急诊行股—股搭桥。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腔内隔绝治疗脑出血和肾移植后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13.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壁的中层弹力纤维与平滑肌变性,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下出现裂缝,强大的血液冲击局部撕裂的内膜而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沿主动脉长轴方向分离并扩展,形成主动脉壁二层分离状态,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在纪念CharlesDubost开创性的工作 5 0周年的时候 ,我们看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和移植手术在全球得到推广 ,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得到了治疗 ,且在近 10余年中进入了微创外科的新时期。常规手术治疗死亡率已降到 5 %以下 ,5 0年间实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飞跃 ,但主动脉夹层性病变却迥然不同。近 2 0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诊断该病已无问题 ;但对其基本概念 ,尤其是如何治疗问题 ,即便在医学界的了解也并不充分 ,而如何根治此病则又是未解决的问题。Morgagni于 176 1年叙述了主动脉外膜下血肿。182 2年Shekelt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复杂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的疗效和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3例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31~82岁,平均55岁;主动脉夹层3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16例;其中5例合并髂动脉瘤。分别采用不同的腔内技术和/或杂交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即刻发生I型内漏8例,2例在其近端加一Cuff后内漏消失,其他患者未作特殊处理。随访1~72个月,平均20.2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随访患者中无I型内漏发生,发生II型内漏2例,未行特殊处理,后自愈;无截瘫病例;1例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痰堵塞导致的窒息。结论: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二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例 1 男性 ,5 8岁 ,高血压史 10余年 ,胸部闭合性车祸伤 ,MRA检查示 :动脉瘤最大直径 8 4cm ,自升主动脉至右髂总动脉共 9处裂口。经左股总动脉造影示升主动脉裂口和弓降段裂口为夹层的入口 ,其余为出口 ;选择直径 3 4cm ,长 10cm的Talent覆膜支架 ,分别封闭上述 2裂口 ;封闭升主动脉裂口时 ,输送器退出困难 ,经反复试探最终撤出 ,手术耗时 6h。植入后造影显示 :假腔缩小 ,但仍有血流自远端裂口返流。术后 1周因肺部感染并呼衰而死亡。例 2 男性 ,34岁 ,无高血压病史 ,背部闭合性重物砸伤 ,MRA检查示 :动脉瘤最大直径 6 8cm ,11胸椎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合并功能性肾上腺肿瘤间的关系。方法:回顾近年收治的AD合并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患者共2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两种疾病间的关系。结果: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1例患者一期行AD腔内修复术、二期行肾上腺肿瘤腹腔镜切除术,术后恢复佳;英文文献中共报道9例AD合并肾上腺肿瘤患者,国内仅有2例相关报道,两种疾病间的关系分析提示,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所分泌的激素引起继发性高血压或直接作用于动脉壁可能导致AD形成。结论:AD合并肾上腺肿瘤罕见,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严格筛查。  相似文献   

18.
腔内修复治疗肾下腹主动脉夹层六例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下腹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以腔内修复为主的6例肾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通过螺旋CT或者DSA检查明确诊断。3例采用分叉弄人工血管内支架进行腔内修复;2例植入腹主-单侧髂动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对侧髂动脉植入封堵器、股股人工血管旁路术;1例植入2枚直管型人工血管内支架,对侧髂动脉结扎、股股人工血管旁路术。患者术后1、3、6个月、1年及以后间隔1年于门诊行彩色B超、X线或者螺旋CT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夹层得到完全修复,围手术期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无血象异常。术后患者随访6~36个月,5例患者结果满意,1例患者于6个月随访时瘤腔内残留少量血流信号,瘤腔基本血栓化。结论 肾下腹主动脉火层采用以腔内修复为主的方法 安全可行、短期和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性地对1990~1995年收治的6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手术治疗原则及治疗效果。其中DeBakeyⅠ、Ⅱ型31例,Ⅲ型30例。手术治疗41例,非手术20例,非手术20例中10例在等待手术期间因室颤和心衰死亡5例,突发夹层瘤破裂死亡5例;另外10例中,2例动脉瘤破裂包裹保守治疗,2例因肾功能严重受损未手术,6例不接受手术出院。非手术组住院死亡率为50%。手术治疗41例中DeBakeyⅠ、Ⅱ型手术23例,20例行Bentall术,3例行Wheat术,手术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13%,术后5年死亡率为20%。DeBakeyⅢ型手术18例,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1.1%,5年死亡率为12%。故作者认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DeBakeyⅠ、Ⅱ型急性期应手术治疗,Ⅲ型如果无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无不能制止的疼痛、瘤体扩大不明显,或有重要脏器缺血受累外,应先严密监测、控制血压,做必要检查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0岁以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小于50岁的主动脉夹层23例患者(A组)的病史与影像学资料,并与38例年龄≥50岁的主动脉夹层患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者较B组少,入院时夹层已经破裂者较B组高。A组腔内治疗术前行预防性行右锁骨下-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高于B组;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后出现一过性左上肢缺血较B组多;A组手术病死率高于B组。结论小于50岁主动脉夹层患者病因复杂,动脉硬化不是其主要原因,炎症细胞浸润所致动脉中层退行性变发挥重要作用。其疾病发展迅速,手术病死率高,提高该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是做好疾病的一级预防,减少发病率,并充分认识到小于50岁也可患此种疾病,需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