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分布,同时观察负性调节分子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3(Tim-3)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在各亚群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H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和各亚群Tim-3、PD-1表达,并与临床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Spearman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C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以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增高显著。Tim-3在CD14CD16-单核细胞和CD14~+CD16单核细胞上表达水平升高;PD-1在CD14CD16-单核细胞和CD14CD16~+单核细胞上表达水平升高。CHC患者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各亚群Tim-3、PD-1和临床指标ALT及AS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im-3和PD-1在不同单核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粘蛋白域蛋白-3(TiM-3)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临床纳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儿科收治的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组,另同期选取62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多色流式技术和荧光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表面上的TiM-3分子以及TiM-3 m RNA表达水平。采用脂多糖(LPS)与重组人galectin-9刺激两组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探讨TiM-3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单核细胞TiM-3,CD14+CD16+TiM-3,CD14+CD16-TiM-3以及单核细胞TiM-3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5,8.407,24.447,7.087,均P0.05)。LPS+galectin-9组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LPS组和空白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30,102.84,506.45,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可能诱导单核细胞炎症的分泌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脂多糖(LPS)诱导淋巴细胞炎性过程中对辅助性T细胞(Th)Th1/Th2细胞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RT-qPCR检测Tim-3、galectin-9、T-bet和GATA3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sTim-3、galectin-9、IFN-γ和IL-4的水平;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LPS刺激建立体外炎性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和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相关因子的表达;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im-3、galectin-9、IFN-γ和IL-4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Tim-3和galectin-9的mRNA表达增多,sTim-3、galectin-9、IL-4和GATA-3升高,IFN-γ和T-bet水平下降,磷酸化JAK2和STAT3升高(P<0.05)。阻断Tim-3表达后,IFN-γ水平升高,而IL-4的水平明显下降,磷酸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35在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Treg)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7例VKH综合征患者(活动期16例,静止期21例)和11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 HC),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3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分选CD4~+CD25~+CD127~(dim/-)Treg,检测Treg分泌IL-35的水平和Treg中p35、EBI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使用重组人IL-35刺激分选的Treg后与自体CD4+CD25-T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活动期VKH综合征患者血浆IL-35水平低于静止期患者和HC(P0.000 1);活动期VKH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dim/-)Treg的比例(5.34±0.96%)也低于静止期患者和HC(P0.01)。活动期VKH综合征患者分选的CD4~+CD25~+CD127~(dim/-)Treg分泌IL-35的水平(P=0.003 6)以及Treg中p35和EBI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00 1)均显著低于HC。重组人IL-35刺激不影响活动期VKH综合征患者CD4~+CD25~+CD127~(dim/-)Treg的增殖(P=0.323),但可增强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主要表现为共培养系统细胞增殖的下降(P=0.000 5),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IL-35的分泌增加(P0.001),而促炎因子IFN-γ和TNF-α的水平降低(P0.05)。活动期VKH综合征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浆IL-35水平和外周血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IL-35和Treg在VKH综合征患者中水平降低,IL-35可调控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参与VKH综合征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26例CHB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检测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Tim)-3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4.0868,7.4660,5.5207和3.8160,均P<0.01);同时,HBV DNV阳性组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低于HBV DNA阴性组,而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HBV DNA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5.1567,2.7884,2.9987和2.9087,均P<0.01);此外,CHB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及CTLA-4+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PD-1和Tim-3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6.0546,5.0669和6.3006,8.2151,均P<0.01);同时,HBV DNA阳性高拷贝组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及CTLA-4的表达量均低于低拷贝组,而PD-1和Tim-3的表达量高于低拷贝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1293,2.7459,2.8661,2.7960,均P<0.0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对于指导CHB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ICOS和ICOS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85例初发RA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比较15例初诊RA患者治疗前后ICOS和ICOSL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ICOS/ICOSL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表达显著增高[(7.08±4.72)%vs(3.01±1.39)%,P0.0001]。RA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5.77±3.45)%vs(3.64±1.43)%,P0.05]和CD19+B细胞[(5.78±4.52)%vs(3.97±1.63)%,P0.05]表面ICOSL的表达均高于HC。活动期的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ICOSL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5.45±3.50)%vs(4.04±1.55)%,P=0.036]、[(6.59±5.74)%vs(5.63±4.30)%,P=0.016],治疗后CD4+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均显著下降[(3.33±0.31)%vs(5.56±1.11)%,P=0.076]、[(5.12±1.23)%vs(9.99±2.02)%,P=0.045]、[(3.74±0.57)%vs(8.62±1.77)%,P=0.011]。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ICOS和ICOSL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提示ICOS/ICOS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RA免疫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布鲁氏菌病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细胞因子IL-17A和IL-6的变化。方法 72例布鲁氏菌患者组与5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和Tim-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 mRNA和Tim-3 mRNA的表达,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血清中IL-17A和IL-6的水平,Pearson法分析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PD-1~+Tim-3~+CD4~+T的表达与IL-17A和IL-6的相关性,分析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PD-1~+Tim-3~+CD4~+T的表达及临床特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布鲁氏菌病患者组PD-1~+Tim-3~+CD4~+T细胞、PD-1 mRNA和Tim-3 mRNA的表达、IL-17A和IL-6的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PD-1~+Tim-3~+CD4~+T的表达与IL-17A(r=0.71,P0.01)和IL-6(r=0.83,P0.01)的水平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并且布鲁氏菌病患者出现发热、骨关节痛、多器官受累时外周血中PD-1~+Tim-3~+CD4~+T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 PD-1与Tim-3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中表达增加,可能共同参与了布鲁氏菌对免疫应答的负性调控,不利于机体对布鲁氏菌的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与CD4+CD25+Treg细胞的关系及Tim-3+CD4+CD25+Treg细胞对该疾病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和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感染者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与Foxp3 mRNA的相关性以及Tim-3+CD4+CD25+Treg细胞与IL-10和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和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中IL-10(P0.001)和TGF-β(P=0.046)水平显著升高;细粒棘球蚴患者外周血Tim-3 mRNA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Tim-3+CD4+CD25+Treg细胞与IL-10和TGF-β的水平均正相关。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在CD4+CD25+Treg细胞上的过表达可能会促进CD4+CD25+Treg细胞的产生及其抑制功能的发挥,从而促使感染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和先兆流产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D-1和Tim-3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为先兆流产和URSA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9例健康早孕妇女作为正常早孕组(A组),37例仅有少量阴道出血的早孕妇女为先兆流产组(B组),22例URSA早孕患者为URSA组(C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3组孕妇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上Tim-3、PD-1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4、IL-12、IFN-γ的含量。结果与正常早孕组相比,先兆流产组和URSA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表达降低,外周血IL-4表达降低,URSA组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IFN-γ、IL-12表达增高,URSA组高于先兆流产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先兆流产组及URSA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与PD-1之间呈正相关;Tim-3、PD-1与IL-12呈负相关,IL-12与IL-4呈负相关,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可能通过调节IL-12产生间接调节Th1/Th2平衡参与先兆流产和URS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T)能否通过调控miR-155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单核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分离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14+磁珠分选单核细胞,LPS刺激24 h后用于实验。ELISA检测不同浓度TPT作用下,单核细胞TNF-α和IL-6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TPT干预前后单核细胞miR-155的表达;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分别转染miR-155 mimic和对照24 h,TPT再干预24 h,通过ELISA检测单核细胞TNF-α和IL-6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1(SOCS1)、含SH2肌醇磷酸酯酶1(SHIP-1)的表达。结果 TPT抑制LPS刺激的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和miR-155的表达。过表达miR-155明显逆转TPT抑制的单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TPT上调RA患者单核细胞SOCS1和SHIP-1表达,但过表达miR-155能逆转上调的SHIP-1而不影响SOCS1的表达。结论 TPT抑制miR-155表达而释放其靶标SHIP-1,从而下调LPS诱导的RA患者单核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