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施行THA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前外侧入路微创组和标准后外侧入路组,各100例患者,对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评分、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12 ~30个月).两组患者均无骨折、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两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Harris评分及术后影像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小、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传统THA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9年6月,对38例(40髋)患者行后外侧小切口(6~10cm)THA,47例(48髋)患者行传统切口(11~15cm)THA。所有病例均由同一位主刀医生完成手术。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2个月(18~24个月),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感染、假体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小切口THA组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切口近端皮肤擦伤,传统THA组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小切口THA组和传统TH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60~100)min和69(70~17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0(250~520)ml和393(270~60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分别为9.2(6.8~10)cm和16.4(14~24)cm,术后12h引流量分别为211(120~300)ml和249(140~400)ml,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6d和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0分、3.1分、2.3分和4.6分、3.7分、2.4分,术后1、3个月Har...  相似文献   

3.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 lasty,THA)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43例49髋,男22例,女21例;年龄22 ̄79岁,平均53.2岁。体重指数17.1 ̄30.2,平均23.4。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43髋。两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均衡(P>0.05),但疾病谱不同。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THA组31例(36髋)、常规THA组25例(31髋)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小切口THA组切口长度平均9.3cm,较常规THA组短(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318±223.1)ml,引流量(252±169.1)ml,均较常规THA组少(P<0.05);平均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切口THA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THA组快,而中期结果相似。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小切口THA组无并发症,常规THA组1例术后脱位。结论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由拥有相应设备条件的医院及一定经验的医生开展。  相似文献   

4.
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2008年2月~2008年8月,采用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单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8例.分析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切口长度8~10 cm.术中出血量为280~710 ml,平均410 ml;术后引流量为250~600 ml,平均420 ml.患者平均下床时间6.5 d(3~9 d).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1.2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的91.5分.[结论] 外侧入路小切口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易接受、术后关节功能好等优点,但应注意其适应证及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标准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叭),但是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1年时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是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减少术后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后外侧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的手术经验及探讨近期疗效。方法连续无选择病例采用MIS-THA50例(微创组),同期采用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50例(传统组),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输血情况,切口长度、并发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假体位置及术后功能康复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5 cm、10.5 d,明显短于传统组的15.2cm、11.8 d(P<0.05);微创组术后早期疼痛明显轻于传统组,手术显性失血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假体位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有2例发生切口近端皮肤擦伤,1例皮下血肿;传统组有1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脱位。微创组在术后6周和3个月需要助行器者所占比率明显减少(P<0.05);改良的Harris评分在微创组于术后6周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但在术后第3个月以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手术安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加快术后康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微创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4月,采用髋部后外侧小切口对32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髋部疼痛评估等.结果 切口长度在8~12 cm,平均9.4 cm;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6 min;术中伤口出血量在400~800 ml,平均530 ml;术后引流时间72 h,引流量290~540 ml,平均370 ml;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3~14 d,平均7.6 d;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分,术后平均94分.结论 应用髋部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髋部稳定性好、患者对于手术更易接受等优点,该方式只是适用于常规全髋关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的初次置换术,不适于特殊髋关节(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Hardinge改良入路与Watson-Jones改良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疾患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其中A组患者经Watson-Jones改良入路,B组患者经Hardinge改良入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患者切口长度[(8.5±1.8)cm]较短,术中出血量[(284.5±121.2) ml]较少,手术时间[(95.5±22.5) min]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以及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同时术后3、6个月A组患者Barthel指数以及Harris评分3个月(74.8±6.4)分,(78.5±6.2)分;6个月(86.2±4.2)分,(83.2±3.8)分均高于B组的3个月(62.5±4.7)分,(65.2±7.4)分;6个月(77.5±6.2)分,(73.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髋关节脱位、伤口感染、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Watson-Jones改良入路与Hardinge改良入路在对THA的治疗上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Watson-Jones改良入路恢复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Super PATH微创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符合标准并接受单侧THA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实施Super PATH微创THA(微创组),20例实施常规后外侧入路THA(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周围感染)及术后首次下地时间。[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微创组在切口长度[(7.14±0.33)cm vs(11.75±0.18)cm,P0.05],术中出血量[(130.00±10.88)ml vs(236.25±13.27)ml,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26.05±3.19)g/L vs(34.75±2.45)g/L,P0.05]及术后首次下地时间[(7.90±1.25)h vs(28.10±1.25)h,P0.05]方面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微创组在术后24h疼痛VAS评分[(2.05±0.76)vs(3.95±0.69),P0.05]及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74.65±1.93)vs(64.85±1.46),P0.05]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半年,两组间在VAS和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Super PATH微创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前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前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方法将2002年8月至2004年2月施行THA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小切口和传统后路切口,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切口长度、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12~30个月)。小切口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2min,传统切口组为69min(P>0.05);小切口组的平均切口长度为7.9cm,传统切口组为16.3cm(P<0.01);小切口组出血量平均为350ml,传统切口组650ml(P<0.01);小切口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d,传统切口组为13.5d(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前倾角平均为24°,传统切口组为19°;小切口组外展角平均为47°,传统切口组为45°。术后3个月随访时,小切口组的平均Harris评分为91.4分,传统切口组为78.5分(P<0.05);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的平均Harris评分为95.1分,传统切口组为95.6分(P>0.05),但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0.0±3.2)°和(90.0±2.9)°(P<0.05)。两组患者都未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小切口组有1例术中摄片发现髋臼前倾角偏大,立即将髋臼取出重新安放,术后无不良反应。传统切口组2例症状性DVT,1例出现嗜睡,CT示脑基底节小梗塞灶。结论前路小切口TH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美观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