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腹部横截面积的低管电压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腹部CT检查,根据患者的腹部横截面积(s)分为3组:大面积组(A组),s≥600cm~2;中等面积组(B组),400cm~2≤s600cm~2;小面积组(C组),s400cm~2,分别采用120、100、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3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并作出影像学诊断,记录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最终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比较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结果A、B、C组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07,P0.01),DLP分别为(424.51±40.28)mGy·cm、(201.57±9.23)mGy·cm、(134.12±8.91)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71.19,P0.01);CTDIvol分别为(10.39±0.61)mGy、(5.02±0.62)mGy、(3.37±0.07)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 439.17,P0.01),3组间两两比较DLP和CTDIvo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100%(32/32)、66.67%(2/3)、96.97%(32/33)、100%(2/2)、97.14%(34/35),92.50%(37/40)、100%(2/2)、100%(37/37)、40.00%(2/5)、92.86%(39/42),83.33%(15/18)、100%(5/5)、100%(15/15)、62.50%(5/8)、86.96%(20/23)。结论根据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采用不同管电压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亦可用以诊断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多晶体PET/CT全身显像采用低剂量示踪剂注射与自动毫安秒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接受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改良组为示踪剂低剂量+自动毫安秒技术,常规组为示踪剂标准剂量+固定毫安秒技术。对比观察两组图像质量,分别计算全身PET有效辐射剂量(EPET)、全身CT有效辐射剂量(ECT)及全身PET/CT有效辐射剂量总量(EPET/CT),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主观判断均满足诊断要求,改良组平均EPET、ECT、EPET/CT分别为(5.2±1.1)mSv、(3.6±2.2)mSv、(8.8±3.2)mSv,常规组分别为(6.0±0.8)mSv、(6.8±1.1)mSv、(12.8±1.9)mSv,改良组EPET、ECT、EPET/CT较常规组分别降低13.3%、47.0%、31.2%。结论新型多晶体PET/CT全身显像采用低剂量和自动毫安秒技术,在满足图像诊断质量要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CTA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对比剂剂量和流率,将67例接受头颈部CTA的患者[对比剂均为碘帕醇(370mgI/ml)]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n=33)以固定流率(4ml/s)注入90ml对比剂和20ml生理盐水,个体化组(n=34)根据公式计算所需对比剂剂量和流率[对比剂剂量(ml)=体质量(kg)×λ(ml/kg);流率(ml/s)=对比剂剂量/(曝光时间+7);生理盐水剂量(ml)=(27.5-7-曝光时间)×流率。患者体质量为45~60kg时,λ=0.8ml/kg;61~75kg时λ=0.9ml/kg;>75kg时λ=1.0ml/kg]。测量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和双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相应层面的增强CT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T值和对比剂剂量,以t检验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常规组和个体化组主动脉弓CT值分别为(414.20±6.24)HU、(435.36±6.44)HU(P<0.001);右颈总动脉分叉处CT值分别为(434.29±6.25)HU、(459.85±6.48)HU(P<0.001);左颈总动脉分叉处CT值分别为(435.42±6.26)HU、(458.43±6.42)HU(P<0.001)。常规组和个体化组右大脑中动脉起始段CT值分别为(291.03±10.08)HU、(267.55±9.88)HU(P=0.180);左大脑中动脉起始段CT值分别为(289.94±9.80)HU、(269.50±9.86)HU(P=0.169)。常规组每例对比剂剂量均为90ml,个体化组平均剂量为(59.41±7.91)ml(F=508.474,P<0.001)。常规组大脑中动脉图像质量等级优秀、良好和一般分别为28、4和1例,个体化组分别为27、6和1例(P=0.874)。结论通过个体化解决方案,降低头颈部CTA成像的对比剂剂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迭代重建技术在临床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与传统的滤过反投影法相比,迭代重建技术可在低SNR的条件下获得噪声较少的高质量CT图像,大幅降低CT扫描的辐射剂量。本文对迭代重建的技术原理及其在低剂量CT扫描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扫描方案用于MSCT门静脉成像(MSCTP)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接受MSCTP、体质量指数25kg/m2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低组(n=59),管电压90kVp,管电流395mAs,对比剂用量1.2ml/kg体质量;常规组,管电压120kVp,管电流200mAs,对比剂用量1.5ml/kg体质量。比较两组门静脉期图像质量评分、肝实质CT值(CTH)、门静脉CT值(CTP)、图像噪声(SD),肝实质SNR(SNRH)、门静脉与肝实质CNR(CNRP)及有效剂量(ED)差异。结果双低组图像质量评分(4.53±0.32)高于常规组(3.71±0.32,P0.05);双低组CTH[(101.11±16.65)HU]、CTP[(186.94±29.29)HU]、SNRH(6.92±2.28)和CNRP(5.71±2.00)均明显高于常规组[CTH:(83.61±13.94)HU,CTP:(141.85±26.89)HU,SNRH:6.05±1.58,CNRP:4.23±1.65;P均0.05],两组图像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2±9.21)HU vs(14.33±2.32)HU,P0.05];双低组ED[(3.81±0.44)mSv]明显低于常规组[(5.77±0.52)mSv,P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对比剂扫描方案进行MSCTP可提高图像质量,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 100kV管电压低剂量扫描模式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行颌面部双源CT扫描,并随机分成100kV组和120kV组,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和背景噪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00kV组的有效辐射剂量[(0.39±0.01)mSv]低于120kV组[(0.64±0.03)mSv,t=55.902,P<0.001]。与120kV组比较,100kV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下降了39.06%。100kV组图像的背景噪声[(29.3±4.0)HU]高于120kV组[(26.5±3.4)HU,t=3.771,P<0.001],但二者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源CT低管电压扫描对图像质量无影响,而辐射剂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型的迭代重建(ASiR-V)算法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100名受检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20kVp/30 mAs)和超低剂量组(120kVp/17.5 mAs),以不同权重ASiR-V(0、30%、50%、70%、100%)重建肺算法和标准算法图像。比较不同权重下ASiR-V图像的主观评分、肺算法图像的结节数量及标准算法图像升主动脉的CT值标准差(SD值),比较ASiR-V50%权重下不同主观评分的SD值。结果 ASiR-V70%肺算法图像主观评分最高,结节检出数量最多;ASiR-V50%标准算法图像主观评分最高,ASiR-V50%条件下主观评分为2、3、4及5分时,SD值分别为(24.20±1.01)HU、(20.99±2.32)HU、(19.54±2.16)HU及(16.90±2.60)HU,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SiR-V70%及50%分别为观察肺及纵隔的最佳权重。ASiR-V50%标准算法图像升主动脉SD值为20.99HU是满足诊断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胸部模型评价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和不同辐射剂量对低剂量胸部CT图像的噪声和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采用3种管电流(30mAs、50mAs、70mAs)、2种管电压(80kV、100kV)扫描胸部模型,应用滤波反投影(FBP)和iDOSE4 L3、L6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测量重建图像上ROI的CT值,计算平均噪声和CNR;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辐射剂量和不同重建算法下图像的CT值和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及重建算法组合下,肺野内空气和胸廓均质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辐射剂量增加,同一重建算法下平均噪声逐渐降低,CNR逐渐增高;相同辐射剂量下,FBP、iDOSE4 L3、L6重建算法的平均噪声逐渐降低,CNR逐渐增高。结论改变辐射剂量和(或)重建算法不会影响CT值测量的准确性。采用iDOSE4算法能降低较低剂量图像的平均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颅CT平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颅CT平扫中应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00例于我院接受头颅CT平扫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头颅CT平扫时,试验组在眼眶区域应用ODM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法,扫描参数相同。记录2组眼眶区域各方向(前、后、左、右)的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于桥脑及双侧小脑半球选取ROI,测量并计算客观噪声及SNR。采用5分法对CT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头颅CT眼眶区域4个方向中,试验组在前方向上管电流明显低于对照组(t=9.72,P=0.01);2组间CTDI_(vol、)DLP及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颅窝颞骨岩部层面桥脑及双侧小脑半球客观噪声、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3分,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要;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P=0.31)。结论在头颅CT平扫中应用ODM技术可降低直射方向(前方)上的管电流,进而降低眼眶区域辐射剂量,能够在保护敏感器官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00kV)增强CT扫描在婴幼儿腹部CT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因腹部实体肿瘤或外伤需接受CT增强检查的婴幼儿90例,将其分为3组:A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20kV、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B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C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采用4分制主观评价实质期图像质量。测量实质期的皮下脂肪标准差(SD),以及肝实质、脾实质、肾皮质、肾静脉和腹主动脉SNR和C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实质期肝实质、脾实质、肾皮质、肾静脉和腹主动脉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CTDI_(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CTDI_(vol)(P=0.001、0.002)、DLP(P=0.013、0.004)、ED(P=0.003、0.001)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组CTDI_(vol)、DL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联合100kV管电压进行CT增强扫描,可保证婴幼儿腹部图像的CNR,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实现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3组行下肢动脉CTA检查,A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自动调节范围50~250mA;B组管电压100kV,管电流自动调节范围50~350mA;C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自动调节范围100~350mA;获得腹主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扫描长度(SL)、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3组间腹主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S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图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50±0.51)分、(2.44±0.63)分及(2.41±0.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结合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可在获得符合诊断要求图像的同时,降低下肢动脉CTA扫描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碘量扫描方案在冠状动脉CTA(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90例接受CCTA检查、体质量指数24kg/m2的患者,随机将其分均为3组:A组管电压120kVp,碘注射总量0.259kg;B组管电压100kVp,碘注射总量0.210kg;C组管电压100kVp,碘注射总量0.150kg。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扫描,管电流200mAs。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差异。结果 3组CCTA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SNR(17.77±3.90)高于A组(15.79±2.02)和C组(14.63±3.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DLP和ED B组[(9.49±0.21)mGy、(121.30±6.12)mGy和(1.70±0.86)mSv]与C组[(9.51±0.22)mGy、(119.64±7.35)mGy和(1.68±0.10)mS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A组[(23.35±13.74)mGy、(253.53±8.62)mGy和(3.55±0.12)mSv;P均0.05]。结论采用低电压-低碘量扫描方案进行CCTA可显著降低碘注射总量及辐射剂量,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中以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表面积(Suf)作为个体化分类标准,联合100kV低管电压扫描,降低对比剂用量、提高造影效率和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入组患者17.0≤BMI26.5,分为120kV组(A组)与100kV组(B组),各100例。A组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0mA;对比剂0.8~1.0ml/kg(总量约65ml),生理盐水50ml,注射流率均为5.0ml/s。A组检查完毕后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比剂用量与BMI、Suf关系,制成量化速查表。B组扫描管电压100kV,管电流600mA;对比剂根据上述速查表采用35~65ml,生理盐水30~50ml(对比剂总量×80%),注射流率均为5.0ml/s。结果两组对比剂用量、主动脉强化值、左心室强化值、图像噪声、辐射剂量指数、有效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较A组对比剂用量下降28.16%、主动脉强化值提高21.58%;辐射剂量指数下降39.54%、有效剂量下降40.83%、噪声值升高27.1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B组优于A组(P0.01)。结论以BMI、Suf作为个体化分类标准,可降低检查中对比剂用量、提高造影效率;结合100kV低管电压扫描,能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滚动图像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 -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螺旋CT平扫33例可疑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在CT显示器上通过滚动图像进一步诊断并通过输尿管镜验证.结果 33例患者均通过输尿管镜得到证实.结论 对于可疑输尿管中、下段结石,CT滚动图像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在诊断小于3cm肾实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于3cm肾占位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EUS及CECT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的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比较其诊断准确率,CEUS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比肾脏占位性病变与病变周围正常肾组织在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及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 CEUS明显增强42例,肿瘤可见假包膜征31例,呈快进慢出39例,与CE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准确度92.59%,显著高于CECT(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对于小于3cm肾实性肿瘤在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与CECT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CEUS诊断小于3cm肾实性肿瘤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CE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MSCTU)在复杂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6例泌尿系B超诊断上尿路积水但其他传统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梗阻位置及病因的患者,利用MSCT进行全尿路平扫和增强延迟扫描,扫描方法 通过螺旋CT工作站(Alatoview)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CT仿真内窥镜(CTVE)等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手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206例均获得立体、直观的泌尿系全程图像,清晰地显示出上尿路梗阻部位、积水程度、病变性质及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中193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MSCTU显示的影像相符,诊断正确率98.4%.结论 MSCTU是目前诊断复杂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最佳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