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卫民  朱素娟  王衡  王佳  杨洋  金行一  汤益 《疾病监测》2012,27(11):881-883
目的 分析浙江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态势,提出防控对策,为今后南方地区开展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全省从事牲畜养殖、交易、屠宰、皮毛加工和海洋生物捕捞加工等重点人群进行监测。 结果 2011年浙江省共监测重点人群7565人,血清学阳性125例,阳性率平均为1.65%,确诊新发布病病例57例,年发病率为0.12/10万,检出布病感染者68例。与2010年相比病例数增加了90%,新感染者数增加了7.9%,发生暴发疫情1起,布病病例数为历年最高。发病主要与接触外省引进的病牛羊或羊肉制品有关,医院实验室人员有因接触患者血培养物感染布病,但仅接触本地湖羊的从业人员未发现有布病感染。 结论 应大力发展饲养本地牲畜,禁止调运高风险区域牲畜,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实行定点交易、集中屠宰。做好职业人群的保护和疫情监测,开展对专业人员的诊治技术培训;做好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韩永  雷彩云  吉祥  莎莉 《疾病监测》2010,25(3):208-209
目的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现状。方法对1956-2008年全市疫情资料、1996-2008年监测资料、疫苗接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呼伦贝尔市是全国及全区的高发病地区,1956-2008年全市共发生布病13 4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62/10万。近15年疫情呈迅速上升趋势,新的疫区、疫点仍不断扩大;职业人群总阳性率为10.99%,阳性率波动在4.94%~18.84%之间,在全国和自治区仍处于高感染水平。结论全市布病疫情正处于流行高峰期,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综合防治布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布鲁氏菌病(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的血清学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重点职业人群的感染状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2014 — 2018年以海淀区选定区域牛羊散养户和动物疫病所的工作人员为布病重点人群,采集全血,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 — 2007)中标准试管凝集方法(SAT)对采集的血清中抗体进行检测,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检测血清样本243例,布病抗体阳性 7例,阳性率为2.88%,7例均未发现布病症状,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法,P>0.05)。 不同职业人群中,饲养员阳性率为3.03%;牛、羊均接触的人群血清阳性率为4.84%,只接触牛的人群阳性率为3.66%,只接触羊的人群阳性率为1.01%。结论北京市海淀区2014 — 2018年布病重点职业人群为兽医及饲养员,接触牲畜主要为牛、羊,应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动物的免疫,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掌握疫情趋势,做好布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定海区职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调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病感染情况和其危险因素,探索定海区布病防治对策。方法 对1989年2 0 3名、2 0 0 3年34名、2 0 0 4年136名职业重点人群采用皮试变态反应、皮试阳性者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查。结果 职业重点人群感染率介于0 .4 9%~0 .74 %之间,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阴性.感染者职业均与猪饲养有关。结论 (1)畜牧业重点人群存在布病感染的概率,猪应视为我区人间布病感染不可忽视的传染源;(2 )建议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抓好畜牧流通环节的监管和信息交流,落实病畜扑杀补助机制;扩大布病监测范围,把从事畜牧业职业人群作为我区今后人间布病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慈溪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市涉及牛羊养殖、屠宰、贩买、挤乳、兽医等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5—2013年共监测职业人群4230人,检出血清学阳性56例,阳性率为1.32%,其中病例31例,感染者25例;患者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周巷镇和掌起镇;2013年发现布病感染者和病例最多,分别为11人和6人。患病与当地贩卖屠宰肉羊产业和奶牛饲养有关;高发与牛、羊输入来源地布病疫情高发有关;发病与确诊平均间隔时间为3.5个月。结论慈溪市职业人群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应对职业人群综合防控,提高医务人员布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浙江省平湖市羊养殖职业人群对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日常工作行为习惯,查找本地布病防控的薄弱环节,为调整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设计调查问卷,以入户方式对职业人群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1人,职业人群布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27%,其中人感染布病知晓率51.22%,人感染途径知晓率为68.29%,畜类感染布病知晓率为68.29%,病畜、流产物等畜类疫情处置规范知晓率为85.37%;卫生习惯正确率83.74%;存栏羊群抽检率为10.32%,未发现阳性;职业人群采样104人份,为发现新感染病例。结论 平湖市职业人群布病知晓率及正确行为习惯率均不高,防护不到位,建议加强布病健康宣教,提高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信行;畜类检疫抽检比例偏低,建议加强畜类检疫,严把病畜输入关。  相似文献   

7.
布氏杆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调查报告郭慧君,陈桂艳,郭伟君028000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卫生防疫站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在通辽地区流行已久,危害较重。布病是危害人畜健康较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因此为调查清楚我市接触牛羊、皮毛等不同人群布病的发病情况,对其...  相似文献   

8.
崔步云  姜海 《疾病监测》2018,33(3):188-192
我国从1980年开始开展布鲁氏菌病(布病)主动监测,2005年将布病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定21个固定监测点开始人间布病监测。本文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6年年度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进行汇总分析。2014年全国布病疫情报数为告历史最多,人间新发布病57 222例,发病率为4.22/10万;布病疫情由2005年18个省份报告布病病例,至2013年增加到31个省份。布病病例职业分布涉及到所有分类。12年来21个监测点开展职业人群调查573 032人,血清学检查196 636人,检出阳性39 190例,平均阳性率为18.11%。监测点检菌164株,结合部分送检菌株,在全部276株菌中,羊种布鲁氏菌占74%,还有16%菌株待鉴定,说明引起我国布病疫情的优势菌株是羊种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9 — 2020年陕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流行特征趋势,为制订针对性的布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2019 — 2020年陕西省布病病例报告和暴发疫情资料,运用SPSS 25.0、ArcGIS 10.8软件对布病病例三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并对暴发疫情特征和不同感染途径风险进行分析。  结果  2019 — 2020年陕西省累计报告病例2 254例,年均发病率为2.92/10万,发病以4 — 9月为主,病例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1 338.771,P<0.001);以男性为主,性别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40,P<0.001);以40~69岁人群为主(71.25%),职业以农民为主。 累计报告暴发疫情27起,共发现血清抗体阳性者218例(其中确诊病例175例,隐性感染者43例),疫情主要是3~5例的小规模暴发(51.85%),发生场所以家庭散养为主(48.15%),感染途径以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为主(44.44%)。 对病例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途径感染布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感染布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95% CI)分别为21.257(95% CI: 13.621~33.183)、15.408(95% CI: 8.927~26.600)和15.895(95% CI: 10.117~24.957)。 检测牲畜10 273只,扑杀病畜349只。 累计分离鉴定布鲁氏菌株69株,均为羊种菌,以羊3型为主。  结论  陕西省应继续坚持和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病畜检疫力度,提高养殖户布病防控知-信-行模式形成率。  相似文献   

10.
廖虹瑜  曾林子  祁腾  罗隆泽 《疾病监测》2016,31(10):856-858
目的 掌握2014年四川省人间布鲁氏菌感染情况,为四川省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疑似布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结果 共检测305例,血清学检测阳性32例;不同性别检测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之间,占总阳性人数的78.13%;病例分布于8个地市,以眉山市占总阳性人数比例最高为25.00%;职业分布以养殖羊和牛人数比例最高为34.38%;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分别占90.63%、62.50%和68.75%;肌肉、关节酸痛者占59.38%;感染源主要为羊、牛及其制品,感染途径为直接接触及消化道传播。结论 四川省多地存在布鲁氏菌感染病例,疫情漏报严重,疫情呈明显回升趋势,需在全省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状况。方法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用试管凝集试验,采血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效价。结果调查3136人,抗体阳性219例,农民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兽医、牧民。患者79例,其中当年新发病26例,沙湾县疫情较重。患者主要通过接触羊而感染。79例患者中,男性51人,曾经或正在发热者74例,游走性关节痛49例,多汗、盗汗63例,肝脏肿大14例,睾丸炎6例。仅少数患者接受布病规范治疗。结论塔城地区布病疫情严重,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疗,多为职业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17年一起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原因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该厂所有在职职工进行面对面方式询问,实验室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 对布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99人,挤奶人员中布病感染率最高,为25.00%(5/20);12例SAT阳性,其中9例为确诊病例,年龄在23 ~ 55岁之间,以关节、肌肉痛和乏力为主,无发热病例;3例隐性感染者,抗体滴度均为1∶100++。 接触过流产物(RR=3.73,95%CI:1.07 ~ 7.27)、接触过病牛(RR=4.07,95%CI:1.07 ~ 7.33)、给牲畜免疫(RR=9.11,95%CI:1.37 ~ 21.22)、重复使用手套(RR=5.09,95%CI:1.16 ~ 14.63)是布病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接触过流产物、给牲畜免疫、重复使用手套是影响从业人员感染布病的主要因素。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畜间疫情防控,对从事养殖行业的职业人群加强布病相关知识和防护相关培训,尤其是从业过程中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塔娜  张文强  米景川  范蒙光 《疾病监测》2021,36(12):1261-1264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一起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措施。  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于2020年4月对达拉特旗一自然村的一起布病暴发疫情进行传染源追踪调查和传染途径分析。  结果   2020年2月28日至3月5日张大圪堵自然村短期内报告3例布病病例,4月在该区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又发现4例确诊和3例隐性感染病例,并检出羊1型和羊3型布鲁氏菌。 卫生部门对患者进行建档跟踪治疗,开展了重点人群监测,对人、畜居住环境进行了一次终末喷雾消毒,并对全村居民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发放防护物品;畜牧部门严格执行检疫、淘汰病畜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动物疫情监测。  结论   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未经检疫的羊随意贩卖流动,致使病畜流入,感染养殖人员造成疫情暴发。 应加强羊群疾病监测、管理和病畜淘汰机制,防止传染源的流动;加强医疗卫生和畜牧兽医部门的联防联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浙江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浙江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态势和疫情发生的原因。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全省涉及家畜交易、屠宰、养殖、挤乳和畜产品加工的职业人群进行检测。结果 全省12个地市56个县(市、区)共监测重点人群5713人,检出血清学阳性87例,阳性率为1.52%,其中新发病例13例,疫情涉及22个县区。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发病年龄为30~59岁劳动力人群,发病与接触病牛羊或羊肉制品有关,医院误诊率为6/13。结论 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大量牲畜从外地引进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职业人群的监测和疫情通报工作,开展对专业人员的诊治技术培训,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浙江省建德市10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监测情况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牛、羊和从事家畜饲养、屠宰等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主动监测,结合医院被动监测结果,对前后5年人畜间疫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建德市共监测牛、羊9 529头(只),阳性率为2.13%(203/9 529),监测人群414人,阳性率为3.14%(13/414),共确诊病例7例,隐性感染者6例。畜间阳性率2013-2017年明显高于2008-2012年(2=5.173,P=0.024)。人间血清学阳性率随畜间阳性率升高而升高(r=0.641,P=0.046)。后5年阳性羊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前5年(2=159.461,P0.001),前5年阳性牲畜中阳性牛占84.61%(33/39),后5年羊占99.39%(163/164),布病阳性的羊有外省调入南江黄羊、波尔山羊和浙江省的湖羊。结论 建德市人和羊的布病疫情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疫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建议加强动物检疫;卫生部门应加强对重点职业人群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布病诊治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开展情况,对布病疫情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旗县为单位开展监测,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每个旗县抽取布病疫情轻、中、重3个乡镇,每年每个旗县不少于600人。抽样重点是从事畜牧业工作的高危人群。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被调查者有疑似布病症状者采血检测。用琥红平板试验法、试管凝集试验法或分离布病病原体进行确诊。结果 2010-2014年,累计在2181乡镇的17 145个嘎查村调查1 204 425人次,血检928 155份,阳性86 083份,阳性率9.27%,新发患者70 114例,其中主动监测发现病例为17 057例,高危人群发病率5.82%;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均有布病流行;病例多为青壮年、男性和农牧民;在3个盟市患者标本共分离出羊3型布鲁氏菌98株,羊1型布鲁氏菌25株。结论 内蒙古布病流行强度大,波及范围广,有较高的疫情漏报率,对当地的人群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