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I结合蛋白(AIB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正常肝细胞株L02,AFP阳性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及AFP阴性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AIBP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构建AFP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CD,TK)+AIBP基因过表达载体pcDNA3.1-AFP-AIBP-yCD/TK,并转染Hep3B和SMMC7721细胞,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AIB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AIBP mRNA和蛋白在正常肝细胞中高表达,而在各肝癌细胞系中均表达下调,且Hep3B和SMMC7721细胞中下调明显。成功构建pcDNA3.1-AFP-AIBP-yCD/TK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入Hep3B和SMMC7721细胞。转染后AFP阳性Hep3B细胞生长到明显抑制,但AFP阴性SMMC7721细胞增殖不受影响;两种细胞的AIBP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而VEGFR-2,VEGF和MMP-9基因与蛋白表达明显表达下调。定量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BP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下调,AIBP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关,而与细胞增殖能力无关;成功构建了联合基因载体pcDNA3.1-AFP-AIBP-yCD/TK。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RhoC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表达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bFGF)的影响。 方法:将pcDNA3.1-RhoC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cDNA3.1转染HepG2细胞,用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HepG2细胞的RhoC mRNA及RhoC蛋白表达情况;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HepG2细胞VEGF和bF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将转染pcDNA3.1-RhoC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接种裸鼠,观察肿瘤的成瘤率。结果:与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相比,转染pcDNA3.1-RhoC重组质粒的细胞表达RhoC mRNA及RhoC 蛋白增强,其表达VEGF和bFGFmRNA及蛋白明显增强(P<0.01);重组质粒转染组成瘤率高于空载体组。结论:RhoC表达可促进HepG2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成因子。RhoC可促进肝癌细胞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可能是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3组:重组质粒pEGFPmfn2转染HepG2细胞为实验组,空质粒pEGFP–N2转染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fn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检测mfn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MTT法检测转染mfn2基因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结果:转染48 h 后,转染mfn2组细胞生长开始受到明显抑制,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转染pEGFPmfn2组G0/G1期所占比例为(83.2±1.5)%,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pEGFP组与空白对照组G0/G1期所占比例,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实验组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增强。 结论:mfn2对肝癌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mfn2可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后胆管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变化及其对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反义PTT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TTGas和空白载体pcDNA3.1(+)转染入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株tQBC939(PTTG-)和tQBC939(pcDNA3.1),并设立未转染的QBC939细胞对照组,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比例变化,并采用5-FU处理细胞后,以MTT检测3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QBC939(PTTG-)组与tQBC939(pcD-NA3.1)组和QBC939组比较,前者生长较为迅速,S期细胞比例增多,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增殖指数较高(P0.05);经5-FU处理后,tQBC939(PTTG-)的IC50值明显低于tQBC939(pcD-NA3.1)和QBC939细胞(P0.05),细胞凋亡增多。结论转染PTTG反义DNA可增强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力和对5-FU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靶向抑制人生长激素受体(hGHR)联合5-FU对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
方法:建立人结肠癌细胞SW480 BALB/c小鼠肝转移模型,并针对hGHR基因靶点构建siRNA干扰质粒,将荷瘤小鼠随机分成6个不同处理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质粒组、生长激素(GH)组、5-氟尿嘧啶(5-FU)组、5-FU+质粒组、5-FU+质粒+GH组,观察各组肿瘤的肝转移情况。
结果:各组小鼠均有肝转移瘤形成,质粒组肝转移瘤数较生理盐水及GH组明显减少(2.67±1.37 vs. 10.17±1.94,10.50±1.38)(P<0.05);干扰质粒与5-FU联用后肝转移瘤数略低于两者单独使用(2.33±1.03 vs. 3.17±0.98,2.67±1.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FU+质粒的基础上加用GH并不增加肝转移瘤的发生(P>0.05),但能改善小鼠由GHR抑制和化疗药物的毒性引起的体质量降低(P<0.05)。
结论:siRNA靶向抑制hGHR可降低小鼠中人结肠癌细胞SW480肝转移的发生,GHR在肿瘤转移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hB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MP-2,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探讨基因转染对其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利用重组DNA和基因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hBMP-2;细胞培养和基因转染技术体外转染人MSCs;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BMP-2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和VEGF探针原位杂交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 结果转染后细胞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表达BMP-2;转染后S期细胞比例增多,提示细胞DNA的合成增加;BMP-2基因转染上调细胞VEGF的表达. 结论在脂质体介导下,pcDNA3.1-hBMP-2转染MSCs获得成功.基因转染后能促进细胞增殖并将通过使VEGF的表达增加促进血管再生,为进一步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及构建组织工程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针对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重组质粒pEGFP-survivin对胆囊癌细胞(GBC-SD)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设计、合成包含BbsI酶切位点的针对survivin的shRNA,与BbsI酶切后真核表达载体pEGFP-H1连接,将其定向克隆至H1启动子下,构建成重组载体pEGFP-survivin;采用脂质体法将pEGFP-H1和重组质粒导入GBC-SD细胞中;用G418对转染的细胞进行稳定筛选。用RT-PCR测各组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以合适浓度的顺铂(DDP)(3.0 μg/mL)作用相同时间后,用MTT法检测GBC-SD,GBC-SD/EGFP,GBC-SD/survivin 3种细胞存活率,TUNEL法观察细胞调亡。
结果:pEGFP-survivin成功构建。GBC-SD/survivin细胞中的survivin表达水平较其余2种细胞明显下降(分别下降74.7%和71.5%);经DDP作用后,GBC-SD/survivin细胞存活率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3种细胞均可见棕色凋亡细胞核。
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表达survivin shRNA的细胞株GBC-SD/survivin。survivin shRNA能明显降低GBC-SD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提高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表达载体,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huttle-TRAIL和pshuttle-hTERT-TRAIL,通过脂质体转染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重组质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pshuttle-TRAIL和pshuttle-hTERT-TRAIL组细胞增殖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升高,并且pshuttlehTERT-TRAIL凋亡率高于pshuttle-TRAIL组。结论 hTERT启动子调控的TRAIL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结肠癌靶向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标记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hTIMP-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TIMP-1-EGFP,并通过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验证hTIMP-1的表达.方法 将hTIMP-1及编码EGFP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序列通过扩增、酶切、插入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cDNA3.1/hTIMP-1-EGFP真核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基因导入SMCs(pcDNA3.1/hTIMP-1-EGFP转染组).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hTIMP-1的表达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活性.用空质粒pcDNA3.1转染SMCs(空质粒pcDNA3.1转染组)和未转染质粒的SMCs(未转染组)作为对照.结果 pcDNA3.1/hTIMP-1-EGFP转染组重组质粒转染SMCs后,SMCs生长受到抑制;转染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强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约为15%;RT-PCR检测结果显示,SMCs出现646 bp目的基因;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在转染后的血管SMCs中有hTIMP-1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结果显示,MMP-2、MMP-9活性降低;与空质粒pcDNA3.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IMP-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在血管SMCs中的表达,为TIMP-1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靶向化学趋化因子受体1(CXCR1)的短发夹小干扰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方法:针对人CXCR1基因的mRNA序列,按RNA干扰靶位点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靶向CXCR1基因的3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确认构建成功后,转染胃癌细胞MKN4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3个靶向CXCR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均构建成功;与未转染和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的MKN45细胞比较,转染3种shRNA质粒的MKN45细胞,CXCR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靶向CXCR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CXCR1在胃癌中的功能和实验性靶向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瘤,VIPoma)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013年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VIPoma,并检索1979—2013年国内文献,取其中资料相对完整的34例,对35例VIPoma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位置、大小及有无转移、手术方式、病理学检查和随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周期性发作的分泌性腹泻、低钾血症、低胃酸或无胃酸分泌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血浆VIP水平增高具有诊断价值,经生长抑素或手术治疗后,水泻缓解或停止,血钾恢复正常,血浆VIP 明显下降。采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化疗、肝移植等治疗方法对于肝转移者均有效果。结论:VIPoma 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浆VIP测定;B 超及CT检查是胰腺VIPoma定位诊断的可靠方法。生长抑素可缓解腹泻,手术切除为胰腺VIPoma有效治疗手段,姑息性切除亦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肠造瘘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胆/胰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0年8月—2012年9月完成的42例PD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空肠造瘘引流胆胰液。结果:全组患者出现1例胆瘘,1例切口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胰瘘、出血的发生,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部分患者行空肠造瘘,能有效预防胆/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6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观察组)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患者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指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安全有效,费用低,技术要求低,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值得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再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腹腔镜组),58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结果:经PSM法成功匹配30对患者,所有基线资料在组间分布均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开腹手术具有微创,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再评价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来完成的12例钩突入路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手术要点是于十二指肠水平部沿肠系膜上动脉右侧从下往上解离胰腺钩突部及其系膜,再依次完成其他手术步骤。结果:12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腹,其余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40 min,平均280 min;术中出血150~1 200 mL,平均300 mL;清除淋巴结9~15枚,平均10枚。术后病理检查示标本切缘阴性。术后并发胰瘘2例,胆瘘1例,经处理后痊愈。结论: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低血钙或高血磷,长期刺激甲状旁腺分泌过量的甲状旁腺素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当药物及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进展成为难治性SHPT,此时通过手术或局部介入性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笔者从手术治疗和局部介入治疗方面探讨外科治疗SHPT疗效,并讨论分析这些治疗方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 116例中,有诸多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叶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等,术后复发或转移与手术的范围密切相关。本组4例术后复发转移者均为患侧叶部分切除者,占该术式的44.4%;其他术式术后无复发转移者。结论应依据患者病变的不同部位及数目(单发/多发)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推荐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或甲状腺次全/近全切除或加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4年7月8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采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行胰肠吻合,即胰腺切面(而非切缘)与空肠壁、胰管与肠黏膜之间吻合。结果:83例中胰头癌32例,壶腹部周围癌42例,其他疾病9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81例,非根治性切除2例。手术时间220~350 min,平均290 min;胰肠吻合时间6~22 min,平均8 min。按ISGPF诊断标准,术后具有临床意义的胰瘘8例(9.6%),均为B级单纯性胰瘘;胆汁漏2例;胃排空障碍6例;无吻合口出血、无再手术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采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胰肠吻合失败及吻合口出血。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先天性静脉畸形的认识极其混乱,误诊误治现象相当普遍,规范医疗行为迫在眉睫。2015年6月发表在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官方刊物《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上的《欧洲血管外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慢性静脉疾病管理》第6章中,评论了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分类,特别关注于先天性静脉畸形以及累及静脉系统的混合型先天性血管畸形包括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和Parkes-Weber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对进一步提高对静脉畸形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CRC)是个多因素、多步骤,并同多种基因相关联所致的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micro RNA(miRNA)与CRC的发病中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关系密切,miRNA可以通过靶基因进而调控蛋白,这些受其调控的蛋白也能反过来调控miRNA的表达,从而在体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miR-101在CRC中表达水平下调,并且通过多个靶向位点及通路调控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笔者就miR-101在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