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发夹RNA(shRNA)沉默多药耐药MDR)基因对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MDR1的shRNA干扰质粒转染人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凋亡情况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各组细胞MDR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gp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质粒组和未转染组相比,转染含shRNA干扰质粒细胞的实验组IC50明显降低,为(2.304±0.232)μ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的相对逆转率为73.8%;凋亡率明显升高为(5.767±0.694)%(P〈0.05);MDR1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gp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靶向MDR1的shRNA干扰质粒有效抑制了MDR1的表达,使P-gp的表达降低,从而增强了LOVO/5-Fu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有可能为临床上克服大肠癌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Ad-p53)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作用及其对MDR1 mRNA/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及其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为实验对象,以50 MOI Ad-p53感染MCF-7/Adr细胞,CCK-8法观察Ad-p53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DR1 mRNA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50 MOI Ad-p53能使MCF-7/Adr细胞阿霉素IC50由(4.54±0.91)mg/L降到(0.26±0.11)mg/L,逆转耐药倍数为18.1倍(P《0.01);MDR1 mRNA相对表达量由1.32下降至0.85(P《0.01),P-gP蛋白表达量亦下降.结论 Ad-p53具有对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其可下调MDR1 mR-NA/P-gP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NA干扰沉默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GC-823/5-Fu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MDR1的shRNA干扰质粒转染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GC-823/5-FU,噻唑蓝(MTT)法检测耐药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MDR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gp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凋亡情况。结果:与RNAi-control组和normal组相比,RNAi-MDR1组细胞干扰质粒细胞的IC50明显降低,为2.104±0.242(P〈0.05),敏感性的相对逆转率为76.8%;MDR1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gp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至(5.757±0.684)%。结论:应用RNA干扰有效抑制了MDR1的表达,使P-gp的表达降低,增强了BGC-823/5-Fu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为寻找逆转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有效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塞来昔布抑制胃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多药耐药(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 BGC823细胞株经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处理后,用ELISA法检测胃癌细胞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24,48h后用RT-PCR检测多药耐药MDR1mRNA的表达,48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gp的表达。结果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的PGE2分泌,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塞来昔布作用于细胞后,胃癌细胞株BGC823的MDR/P-gp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100μmol/L的塞来昔布对MDRlmRNA表达抑制作用强于10μmol/L(P0.01)。作用48h与24h相比,塞来昔布对MDRl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抑制BGC823MDR1/P-gp的表达,且呈量效关系。其可能通过抑制COX-2活性而抑制PGE2表达,最终抑制P-gp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胰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xPC-3/ADM,通过动态监测诱导耐药过程,探讨其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逐步增加阿霉素浓度对BxPC-3细胞进行诱导,在不同的阿霉素诱导浓度,MTT法检测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指数,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MDR1和M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BxPC-3/ADM;在0.05 μg/ml至8 μg/ml阿霉素诱导浓度,细胞对5-Fu、MMC和Gem的耐药指数无明显增加;在16 μg/ml浓度3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指数有较明显上升,同时伴有MDR1 mRNA表达的明显增加;至32 μg/ml 5-Fu和Gem的耐药指数未再有继续上升,而MMC的耐药指数则继续上升,同时MDR1 mRNA表达未再增加,而MRP 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MDR1和MRP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MDR1基因在诱导早期的耐药中起主导作用,在后期则和MRP基因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新型载体运转MDR1 siRNA导入胰腺癌细胞株后,观察其多药物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可用于包装成自我复制rAAV病毒载体的质粒,以运转不同长度的MDR1 siRNA。采用实时PCR检测MDR1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总P-糖基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的P-gp表达,并从不同层面检测胰腺癌细胞株P-gp表达的抑制率,从而筛选出最佳的质粒载体。采用MTT检测IC50值,进行各载体逆转胰腺癌细胞株化疗耐药性的研究。结果:拟用于构建自我复制rAAV病毒载体的25-mer MDR1 siRNA质粒能有效地将目的基因MDR1 siRNA导入胰腺癌细胞株,并予稳定的表达,发挥作用。导入胰腺癌细胞株的MDR1 siRNA能有效地在mRNA水平上沉默MDR1基因,显著抑制其表达,使其蛋白产物P-gp的表达明显减少,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数量显著降低。结果能有效、显著地逆转胰腺癌细胞株的化疗耐药性,转染前SW1990/ADM细胞对ADM的IC50值约是转染后的50倍。结论:采用可用于构建新型sc-rAAV载体的质粒作为投递siRNA的工具,并选择MDR1为研究靶点,通过实验证实该策略在逆转胰腺癌化疗耐药性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阿霉素(ADM)诱导的HepG2/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的机制。方法以亲本细胞HepG2为对照,MTT法观察肝癌-1号对HepG2/ADM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1号作用后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表达阳性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表达水平;MTT法观察肝癌-1号处理后的HepG2/ADM细胞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肝癌-1号<50μmol/L对HepG2/ADM细胞无明显毒性,半数抑制率(IC50)为75μmol/L;50μmol/L的肝癌-1号可部分抑制HepG2/ADM细胞P-gp合成及MDR1 mRNA的表达,可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的逆转倍数分别为3.94(P<0.01),1.72(P<0.05),1.67(P<0.05)。结论肝癌-1号通过抑制HepG2/ADM耐药细胞MDR1 mRNA的表达及P-gp合成,能部分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SMC7721体内外多药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阿霉素浓度递增筛选出SMC7721/ADM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并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噻唑蓝(MTr)检测各组移植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和BCRP在各组移植瘤中的表达.结果 SMC7721/ADM对阿霉素,丝裂霉素,5-Fu的耐药性均较亲本细胞明显降低(P<0.01);其移植瘤对3种化疗药物的IC50.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P<0.05);SMC7721/ADM细胞中MDR1 mRNA表达是亲本细胞的40.13倍(P<0.01);BCRP mRNA表达与亲本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移植瘤中BCRP mRNA表达是亲本细胞移植瘤的3.69倍(P<0.01);而MDR1 mRNA表达与亲本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C7721/ADM细胞株中两种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细胞株(P<0.01);SMC7721/ADM移植瘤中BCRP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移植瘤(P<0.01),而两者中MD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MDR1和BCRP在SMC7721/ADM多药耐药的不同阶段起作用并介导肝细胞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维拉帕米逆转胰腺癌化疗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 170拮抗剂维拉帕米对胰腺癌细胞株化疗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法对胰腺癌细胞株SW 1990和CAPAN 1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 ;罗丹明外排试验检测胰腺癌细胞株中P 170的功能 ;MTT比色法评估胰腺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并比较单纯化疗与化疗联合维拉帕米对其的疗效差异。结果 RT PCR检测结果显示MDR1mRNA在SW 1990中的表达丰度为 0 5 75 0± 0 0 76 4 ,在CAPAN 1中的表达丰度为 0 186 4± 0 0 5 36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罗丹明外排试验表明 :SW1990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CAPAN 1(P <0 0 1) ;维拉帕米可使SW 1990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 (P <0 0 1)。MTT结果表明 :SW1990较CAPAN 1对ADM、MMC耐药 ;维拉帕米可部分逆转其对ADM和MMC的耐药性。结论 MDR1可能参与胰腺癌细胞株化疗耐药 ;中等剂量的维拉帕米联合化疗可逆转具有MDR1表型的人胰腺癌细胞株对ADM和MMC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并鉴定靶向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亚系Bel-7402/ADM细胞MDR1基因的高效siRNA,为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 设计并化学合成4条靶向MDR1的siRNAs(mdrlsi-1、mdrlsi-2、mdrlsi-3和mdrlsi-4),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Bel-7402/ADM细胞株,用RT-PCR检测Bel-7402/ADM细胞MDRl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gp的表达,综合评价这4条siRNAs的沉默效果.结果 经siRNA干扰后,4条siRNAs均能不同程度逆转Bel-7402/ADM细胞MDR1介导的多药耐药,mdrlsi-1组mRNA和蛋白表达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比较其他3条siRNAs,mdrl si-1对人肝癌Bel-7402/ADM细胞MDR1介导的耐药逆转效果最好,其靶序列有望成为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瘤,VIPoma)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013年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VIPoma,并检索1979—2013年国内文献,取其中资料相对完整的34例,对35例VIPoma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位置、大小及有无转移、手术方式、病理学检查和随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周期性发作的分泌性腹泻、低钾血症、低胃酸或无胃酸分泌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血浆VIP水平增高具有诊断价值,经生长抑素或手术治疗后,水泻缓解或停止,血钾恢复正常,血浆VIP 明显下降。采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化疗、肝移植等治疗方法对于肝转移者均有效果。结论:VIPoma 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浆VIP测定;B 超及CT检查是胰腺VIPoma定位诊断的可靠方法。生长抑素可缓解腹泻,手术切除为胰腺VIPoma有效治疗手段,姑息性切除亦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肠造瘘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胆/胰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0年8月—2012年9月完成的42例PD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空肠造瘘引流胆胰液。结果:全组患者出现1例胆瘘,1例切口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胰瘘、出血的发生,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部分患者行空肠造瘘,能有效预防胆/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6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观察组)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患者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指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安全有效,费用低,技术要求低,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值得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再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腹腔镜组),58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结果:经PSM法成功匹配30对患者,所有基线资料在组间分布均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开腹手术具有微创,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再评价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来完成的12例钩突入路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手术要点是于十二指肠水平部沿肠系膜上动脉右侧从下往上解离胰腺钩突部及其系膜,再依次完成其他手术步骤。结果:12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腹,其余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40 min,平均280 min;术中出血150~1 200 mL,平均300 mL;清除淋巴结9~15枚,平均10枚。术后病理检查示标本切缘阴性。术后并发胰瘘2例,胆瘘1例,经处理后痊愈。结论: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低血钙或高血磷,长期刺激甲状旁腺分泌过量的甲状旁腺素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当药物及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进展成为难治性SHPT,此时通过手术或局部介入性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笔者从手术治疗和局部介入治疗方面探讨外科治疗SHPT疗效,并讨论分析这些治疗方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 116例中,有诸多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叶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等,术后复发或转移与手术的范围密切相关。本组4例术后复发转移者均为患侧叶部分切除者,占该术式的44.4%;其他术式术后无复发转移者。结论应依据患者病变的不同部位及数目(单发/多发)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推荐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或甲状腺次全/近全切除或加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4年7月8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采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行胰肠吻合,即胰腺切面(而非切缘)与空肠壁、胰管与肠黏膜之间吻合。结果:83例中胰头癌32例,壶腹部周围癌42例,其他疾病9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81例,非根治性切除2例。手术时间220~350 min,平均290 min;胰肠吻合时间6~22 min,平均8 min。按ISGPF诊断标准,术后具有临床意义的胰瘘8例(9.6%),均为B级单纯性胰瘘;胆汁漏2例;胃排空障碍6例;无吻合口出血、无再手术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采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胰肠吻合失败及吻合口出血。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先天性静脉畸形的认识极其混乱,误诊误治现象相当普遍,规范医疗行为迫在眉睫。2015年6月发表在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官方刊物《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上的《欧洲血管外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慢性静脉疾病管理》第6章中,评论了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分类,特别关注于先天性静脉畸形以及累及静脉系统的混合型先天性血管畸形包括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和Parkes-Weber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对进一步提高对静脉畸形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CRC)是个多因素、多步骤,并同多种基因相关联所致的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micro RNA(miRNA)与CRC的发病中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关系密切,miRNA可以通过靶基因进而调控蛋白,这些受其调控的蛋白也能反过来调控miRNA的表达,从而在体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miR-101在CRC中表达水平下调,并且通过多个靶向位点及通路调控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笔者就miR-101在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