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随访结果。
结果:18例平均年龄64.3岁,男女比例为1∶5。术前诊断率为77.8%。1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一期肠切开取石手术,8例行一期行肠切开取石及二期胆囊切除加胆肠内瘘修补术,6例行一期手术解决肠道梗阻同时处理病变胆囊及胆肠内瘘,1例既往有胆肠内引流手术史患者一期行肠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口切开取石、原胆肠吻合口整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9%,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死亡1例(5.5%),为术后第4天死于心肌梗塞。
结论:胆石性肠梗阻以老年女性患者为主,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可及时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胆石性肠梗阻应尽早外科干预,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前经肛门置肠梗阻导管的应用价值,对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下且未合并严重慢性病的60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于内镜引导下经肛门放置肠梗阻导管,引流肠内容物并行肠道准备,拟行一期结直肠癌切除肠管吻合术。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58例肠梗阻导管放置成功,另2例因肿瘤处肠腔过度狭窄,且位于肠管弯曲处,导管无法通过而致治疗失败。成功放置肠梗阻导管的58例患者经4~5d治疗肠梗阻完全缓解,再经2~3d肠道准备拟行一期结直肠癌根治肠管吻合术,术中发现2例患者肠道准备欠佳,遂行预防性肠造口,其中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他患者一期手术成功,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前经肛门置肠梗阻导管可解除肠梗阻,为一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避免或减少患者二次手术机会,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策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行一期肠切除吻合27例,行姑息性结肠造口4例,另5例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去污后行一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中,对于选择性病人,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结肠减压、灌洗去污是对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广泛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广泛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广泛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术前行影像学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确诊,2例行误诊手术剖腹探查确诊。4例急症剖腹探查,5例介入置管溶栓(其中2例因肠管坏死中转手术部分肠段切除),1例单纯外周抗凝、溶栓。手术治愈3例,介入置管溶栓治愈2例,外周溶栓治愈1例,死亡4例。6例存活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复发,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结论该病极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该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的25例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均实施肠梗阻导管肠道减压及积极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急症病情得到缓解后,经导管行选择性泛影葡胺小肠造影,显示梗阻部位的病理变化.全组2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术中显示放射性损伤以盆腔和回肠为著,器官之间和肠袢之间界限不清,甚至相互融合形似冰冻状;13例行病变肠袢切除肠吻合术,10例行回肠-结肠短路吻合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同时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1例行非手术治疗后梗阻解除.除1例肠切除患者术后因腹腔和肺部感染死亡外,全组96.0% (24/25)获得治愈.23例随访6~24个月,远期有效率为95.7%( 22/23).结论: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性肠梗阻采用恰当的非手术治疗可将急症手术转变为限期或择期手术,病变肠袢切除或肠短路吻合术联合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4年7月8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采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行胰肠吻合,即胰腺切面(而非切缘)与空肠壁、胰管与肠黏膜之间吻合。结果:83例中胰头癌32例,壶腹部周围癌42例,其他疾病9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81例,非根治性切除2例。手术时间220~350 min,平均290 min;胰肠吻合时间6~22 min,平均8 min。按ISGPF诊断标准,术后具有临床意义的胰瘘8例(9.6%),均为B级单纯性胰瘘;胆汁漏2例;胃排空障碍6例;无吻合口出血、无再手术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采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胰肠吻合失败及吻合口出血。

  相似文献   

7.
探讨肠梗阻导管深度置管技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短期效果。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7例接受深度置管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记录置管深度、腹围、胃肠减压引流量、NRS数字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136例患者置管成功,初始置管深度(213.4±29.7)cm;101例患者腹痛缓解,恢复排气排便,恢复肠内营养后拔除导管;22例患者最终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6例;9例患者死亡,均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深度置管技术可加大肠梗阻导管置管深度,使导管更加接近梗阻部位,充分减压近端肠管,迅速缓解梗阻症状,对粘连性肠梗阻及粪石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和经肛两种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 32例患者中19例经鼻及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双侧同时性置入成功,另13例仅完成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置管12~36 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26例于48~96 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前、后腹围缩小程度,置管24 h后为(81.3±19.6)%,明显小于置管前的100%(t=3.586,P=0.02).32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治疗5~7 d后,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浆肌瓣隧道式肠吻合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采取术中一期切除、浆肌瓣隧道式肠吻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一期切除吻合的57例中,术后切口感染5例,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浆肌瓣隧道式一期肠吻合既能有效防止吻合口漏发生,又能避免结肠造口及二期手术及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减轻经济负担,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小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表现为肠梗阻征象。病程为3.0~36.5h。其中16例患者入院时即存在腹膜刺激征。全组共施行手术27例次,其中2例患者行单纯肠扭转复位术;12例患者行一期坏死肠管切除者;4例患者在肠管减压后关腹观察,其中1例观察期间死亡,3例在20~36h后行"二视"(second-look)手术。全组行肠切除肠吻合术者共14例,其中有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4例(28.6%),腹腔脓肿形成6例(42.9%),切口感染或裂开4例(28.6%),短肠综合症5例(35.7%)。全组住院期间死亡患者5例,占27.8%。结论小肠扭转患者应根据术中扭转肠管缺血的程度及肠管血供恢复的状况,合理有效地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肛肠梗阻导管在结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肠胃外科就诊的50例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肛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并且置管前接受胃肠减压及心理护理,置管后接受导管安全管理、冲洗护理、饮食指导、会阴皮肤护理等。统计患者置管后肠梗阻缓解时间、置管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手术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经肛放置肠梗阻导管,置管后24~48h症状缓解28例,48~72h症状缓解21例,72h以后缓解1例。置管后第3天患者腰围、腹内压、近端肠管最大横径、减压导管引流量均明显小于置管前,P <0.05或P <0.001。本组48例患者接受Ⅰ期根治性手术,2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接受姑息性手术并永久性造口。结论:经肛肠梗阻导管用于结肠癌性肠梗阻治疗安全有效,可快速解除梗阻症状,为Ⅰ期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侧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的疗效,探讨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收治的46例左侧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均未实施术中结肠灌洗,而行彻底的无污染肠减压法。其中行根治性切除一期吻合35例,姑息性切除一期吻合1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2例,盆腔积液1例,均经非手术方法治愈。全组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左侧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用彻底的无污染肠减压法替代结肠灌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俩方法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肠梗阻导管治疗21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患者。结果 19例放置肠梗阻导管成功,成功率为90.5%,19例术后1~2 d梗阻症状缓解或消除,13例经内镜治疗解除梗阻后5~7 d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病变部位过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而治疗失败,2例术后1~3 d导管滑脱再次置管。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其中15例在术前行肠梗阻导管肠减压治疗,术中行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支架排列,作为观察组;另外15例术前行胃肠减压治疗,术中未进行肠排列,仅应用防粘连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概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1.52 ± 0.87)d,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6.7%;对照组的术后排气时间(2.63 ± 0.59)d,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40.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在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52 ± 0.87)d vs (2.63 ± 0.59) d (P=0.013)、1例 vs 6例(P=0.001)]。 结论肠梗阻导管肠排列能有效的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并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余年来共收治的78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78例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74例,其中术式包括:(1)囊肿完整切除、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52例;(2)囊肿大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9例;(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其中1例为胆总管下端囊肿癌变);(4)11例癌变患者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胆管癌根治术,3例行姑息性外引流术;(5)1例患者因合并胆总管囊肿破裂出血并胆汁性腹膜炎而行单纯外引流术。74例手术患者中获随访54例,随访率为73.0%,随访2个月至7年,平均39个月,良性患者情况良好。癌变患者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失访,7例行胆管癌根治术患者5例得到随访,生存期2~5年,中位生存时间2.3年,3例行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期2~1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8个月。
结论: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易发生癌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的关键所在,其治疗以手术切除囊肿及胆-肠重建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对30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行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4~10 d后手术。结果:28例成功置入导管,成功率93.3%;2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狭窄部位,而转行急诊手术。成功的28例患者导管减压引流时间为4~10 d,平均(5.8±1.6)d。置入导管后(3.8±1.3)d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与入院时腹围(92.1±7.4)cm相比,手术时腹围缩小至(83.9±5.8)cm(P=0.013)。减压后96.4%(27/28)的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加肠内营养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选择17例肠梗阻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例)和导管组(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导管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和肠内营养治疗。结果经3~5d肠梗阻导管减压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8例急性肠梗阻症状均缓解,均可限期行腹腔镜一期切除和吻合,术后随访1~9个月,中位数7个月,未见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和肠内营养用于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安全有效,同时可减少肠造口和二期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经由自然孔道行小肠排列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和预防梗阻复发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共纳入需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1例。术前诊断:肠粘连松解术后15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ixon术后1例,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1例,腹茧症1例,阑尾穿孔切除术后2例。手术方式:肠粘连松解术9例,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术10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术中同时置入肠梗阻导管经鼻行小肠内排列,术中引导至末端回肠。患者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营养治疗,支持治疗等。结果术中成功置管2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例置管未成功。平均置管时间(15±9)min。平均胃肠减压量为:(502±114)ml/d;全组患者术后平均(4.4±3.2)d排气,术后(6.2±2.2)d开始带管进流食。术后平均(14.7±7.6)d拔管,术后均顺利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5.0%(3/20):2例切口感染;1例鼻咽炎。术后随访20例5~40个月,2例(10.0%)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间断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治愈率为90.0%,无因肠梗阻而再手术病例。结论在肠粘连松解和肠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症状,降低肠梗阻的复发率。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作为小肠内排列的选择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及Ⅰ期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了10年中32例乙状结肠急性癌性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术中肠道减压灌洗、Ⅰ期切除吻合的手术效果。结果:32例术前确诊率47%(15/32),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漏,3例出现切口感染,余恢复良好。结论:对低住肠梗阻应提高术前诊断和认识水平,经充分术中灌洗减压,Ⅰ期切除吻合口治疗乙状结肠急性癌性梗阻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肛门瘘口引流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间21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肛门吻合口瘘口引流9例(观察组),单纯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1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无1例须行肠造瘘,对照组有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肠造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总的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瘘后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1)。随访 2个月至3年,患者术后便秘、腹泻、肛门不适感等症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 结论:经肛门吻合口瘘口置管引流术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瘘重要的治疗措施,具有缩短瘘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