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合并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37例合并胆囊管结石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急诊LC,术中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嵌顿结石、闭合胆囊管,分析术中处理方法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LC,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5~130 min,平均(72.0±20.6)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33.0±29.0)mL;术后住院4~10 d,平均(5.2±1.4)d。术后共发生胆管并发症4例(10.8%),其中胆漏2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伴迟发胆漏1例;术后剑突下切口感染2例(5.4%);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病理报告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1例。结论:LC治疗合并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炎伴胆囊颈管内结石嵌顿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12例胆囊炎伴胆囊颈管内结石嵌顿患者行LC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结果 本组成功完成LC 108例,中转开腹4例,手术时间54 ~160 min,平均82 min,住院时间4~9d,平均6.2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手术中应高度重视和发现胆囊颈管结石,只要作好充分术前准备,手术谨慎操作,术后严格管理,对于胆囊颈管结石L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嵌顿性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为45例急性嵌顿性胆囊结石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成功率95.56%,无死亡病例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60min,平均(70.0±29.2)min。结论:术前严格检查,术中把握中转开腹指征,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师为急性胆囊炎伴结石嵌顿患者行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术前腹部超声检查征象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的关系。
方法:对226例急性胆囊炎LC患者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胆囊窝有无积液,胆囊颈管是否有结石嵌顿,胆囊与周围粘连,胆囊三角粘连情况。分析超声显像与LC转开腹的关系。
结果:208例成功完成LC,18例中转开腹。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检查胆囊容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胆囊颈粘连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壁增厚和胆囊颈粘连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超声检查预测急性胆囊炎LC转开腹简便易行,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7月完成的52例单孔行LC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3例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明显肿胀,显露困难、且术后需引流,改用二孔法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余49例均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成功,成功率94.2%。手术时间39~108 min[平均(48±23)min],无术中、术后等并发症,术后1~3 d出院,1周恢复正常工作。
结论:经脐单孔行LC是可行的,较常规腹腔镜更显微创优势,腹壁无可见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0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指标,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91例成功完成LC,10例中转开腹。结论:急性胆囊炎LC失败的危险因素有上腹部手术史,白细胞、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增高,胆囊管结石嵌顿,发病超过72h。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外科医师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提高LC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君  许春桂  赵汉平 《腹部外科》2010,23(5):313-31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时机。方法回顾分析86例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LC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成LC83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率3.5%;无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发病48h内行LC42例,全部完成LC,无手术并发症;发病48~72h行LC24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并发毛细胆管漏1例,胸腹部皮下气肿1例;发病72h以上行LC20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并发毛细胆管漏2例,一过性黄疸2例,全身皮下气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经合理围手术期处理可安全完成LC,发病48h内行LC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操作要点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06年8月~2008年6月对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与大网膜粘连72例,胆囊与横结肠粘连9例,胆囊与十二指肠粘连5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68例,Mirizzi综合征2例.结果 12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无一例胆漏,平均手术时间(45.0±13.1)min.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丰富的经验与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是该类手术成功的关键.它仍然体现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为28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6例中转开腹,余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3例继发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后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60±15)min,术后2~3 d下床活动,24~48 h拔除引流管,4~7 d痊愈,平均住院(5±2)d。结论:无心肺功能不全手术禁忌证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不论病程长短,均应尽早施行LC。采取灵活的手术方式与方法,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手术难易程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将24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和有无中转分成容易组(123例)和困难组(122例)(含中转开腹组33例 open cholecystectomy, OC),分别比较各组术前一般资料、术前影像学差异和腹腔镜下所见,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
结果:术前资料中,容易组和困难组在体温、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壁厚度、胆囊体积、胆总管直径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镜下所见,两组在胆囊壁厚度、大小、颈部结石嵌顿、胆总管直径、胆囊三角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胆囊壁增厚、胆囊体积增大、胆总管直径大于8 mm、颈部结石嵌顿、Calot三角不清是行LC困难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ANH+LCVP)在肝癌手术中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40例ASA I~II级拟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全麻后行ANH,入室到肝实质横断分离完成前行控制性LCVP,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术后因腹腔出血需再次手术的患者例数,以及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例(INR),凝血时间(ACT)、血块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因继发性出血而再次手术的患者;观察组在采血后、肝癌切除后、恢复容量后Hb、HCT、PLT、FIB、CR、PF较术前均明显下降,APTT、PT、INR、ACT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恢复容量后比肝癌切除前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从手术开始至结束,Hb、HCT、PLT、FIB、CR、PF呈进行性降低,APTT、PT、INR、ACT呈进行性升高;手术结束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 结论:ANH+LCVP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会导致异常出血,可以安全应用肝癌手术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总结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手术技巧及技术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行改良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I型)1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下段炎性狭窄2例,胰头癌6例,胆总管下端癌5例,壶腹周围癌2例。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时间(194.5±20)min,炎性狭窄及恶性肿瘤导致梗阻性黄疸手术时间(120±23.5)min;胆管空肠吻合时间为(18.4±3.3)min,空肠空肠吻合时间为(17.4±2.3)min;平均术中出血(38.8±35.8)m L,下床活动时间(2.0±0.9)d,排气时间(2.48±0.7)d,术后住院时间(7.96±1.9)d。术后1例发生少量胆汁漏,经延长腹腔引流时间痊愈。24例(96.0%)获得随访1~3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反流性胆管炎,经抗感染等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黄疸复发。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通过技术改进,能降低手术难度,简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手术后胆汁瘤发病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500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手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后胆汁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结果:500例患者中45例(9.0%)术后发生胆汁瘤。统计分析显示,存在胆道扩张、TACE术前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性插管、使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是患者介入手术后发生胆汁瘤的危险因素(均P0.05)。45例胆汁瘤患者中10例为有症状胆汁瘤患者,主要为黄疸和发热,且胆汁瘤直径明显高于无症状患者(8.12 mm vs.21.84 mm,P0.05),穿刺引流治疗后8例患者胆汁瘤缩小,2例消失;35例无症状组患者定期影像学随访。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肝细胞癌患者,应积极做术前好评估和预防工作。有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无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影像学随访,若胆汁瘤增大需要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低血钙或高血磷,长期刺激甲状旁腺分泌过量的甲状旁腺素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当药物及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进展成为难治性SHPT,此时通过手术或局部介入性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笔者从手术治疗和局部介入治疗方面探讨外科治疗SHPT疗效,并讨论分析这些治疗方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EGF-C反义核酸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20只裸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种转染反义VEGF-C核酸的LoVo细胞,而对照组接种转染空白质粒的LoVo细胞。观察两组肿瘤的生长情况,21 d后处死动物取移植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两组的成瘤率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接种14 d后的肿瘤体积分别为(382.0±152.8)mm3和(454.2±148.7)mm3,21 d后为(745.0±250.9)mm3和(1 574.4±506.2)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肿瘤组织中MLD与MVD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1.75±2.22)/0.72 mm2 vs. (28.50±2.65)/0.72mm2,(47.75±2.99)/0.72 mm2 vs. (53.73±3.50)/0.72 mm2](均P<0.05)。结论:转染VEGF-C反义核酸可抑制结直肠癌LoVo细胞移植瘤在裸鼠的体内生长,并抑制移植瘤淋巴管与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小RNA 22(miR-22)启动子区域的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收集1 020例确诊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HCC患者(病例组)和1 046例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静脉血标本。用TaqMan等位基因分型方法对miR-22启动子区域多态位点rs6502892(C→T)和rs721576(A→G)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rs6502892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而rs721576的基因型的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s6502892野生型(CC)比较,rs6502892突变基因型(CT/TT)的HBV相关肝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调整后OR=1.23,95% CI=1.02~1.47,P=0.029)。进一步的分层分析表明,rs6502892突变基因型(CT/TT)的危险效应在52岁以下年龄组、女性、吸烟者和饮酒者中更明显(均P<0.05);而rs721576突变基因型(AG/GG)在男性和非吸烟者中HBV相关肝癌的发病风险降低(均P<0.05)。结论:miR-22 rs6502892突变基因型(CT/TT)增加中国人群HBV相关肝癌的发病风险,而rs721576突变基因型(AG/GG)降低男性和非吸烟者患HBV相关肝癌的风险。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术中Calot三角的处理。方法对125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进行LC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中行LC成功117例,成功率93.6%,中转开腹8例,4例因Calot三角严重粘连、解剖不清、胆囊管无法分离,1例胆囊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无法分离,2例因为胆囊动脉出血,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而中转开腹。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萎缩性胆囊炎LC手术成功的关键是Calot三角的解剖,可以通过术前B超,CT,MRI来判断三角区的情况,术中对三角区的胆囊动脉,胆囊管的正确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131例SAP且病程中确定存在液体(II型)腹腔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观察组),66例行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恢复饮食的天数及总住院天数等疗效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压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膀胱压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可以降低SAP并腹腔积液患者的腹腔内压力,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未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期间15例接受血管腔内支架治疗的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或肠坏死。其中,12例行单层支架释放,3例行重叠支架释放,共释放支架18个(球扩式2个,自膨式16个)。术后及随访过程中,症状改善14例(93.3%),症状无变化1例(6.7%),无死亡,无肠坏死、腹腔出血、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4(2~7)d。平均随访时间11(6~23)个月。15例患者术后6个月均行CTA复查,支架通畅率为100%,支架远端新发夹层1例(6.7%)。结论:对于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肠坏死的SIDSMA患者,腔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姑息减黄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需姑息减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式(经典内引流组),12例行改良胆肠襻式吻合术(改良内引流组),11例行体外胆汁转流术(外引流组)。比较3组的减黄疗效、术中与术后指标及生存情况。 结果:3组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但3种术式的减黄效果相近(P>0.05)。改良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较经典内引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外引流组的住院费用少于经典内引流组与改良内引流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改良内引流组更加减少(均P<0.05)。经典内引流组术后2例(14.2%)发生反流性胆管炎,而改良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无反流性胆管炎发生。3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胆肠襻式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术后器官功能恢复快,可以作为姑息减黄的首选术式,而体外胆汁转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