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40例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术中均采用选择性阻断肿瘤侧半肝入肝血流和出肝血流的方法。
结果:40例大肝癌切除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100~800 mL,平均360 mL。25例术中未输血。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6 min;术后恢复良好并痊愈出院,无肝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其具有控制出血确切、肝功能损害小、避免肠黏膜屏障损伤、防止空气栓塞和肿瘤播散转移的优点,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的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半间笔者应用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行规则性肝切除术15例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3 d总引流量、肝功能及并发症的指标。
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20±346)mL;术中输血9例,平均输血量(533±176)mL;术后3 d总引流量平均为(426±285)mL;血清ALT,TBIL,PA及PT各指标值在术后7 d内有10例(10/15)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14 d内有13例(13/15)恢复到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难治性腹水1例,无肝衰竭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结论: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对残余肝功能损害小,术后恢复快,提高了伴有肝硬化巨块型肝癌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血流阻断是肝肿瘤切除术中减少及控制出血的重要手段,但血流阻断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因此,在肝切除手术中必须合理、灵活地运用肝血流控制方法。Pringle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是目前肝脏切除中最常用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肿瘤巨大需行半肝切除术、合并严重肝硬化或肝储备功能严重不足者可考虑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以避免残留肝脏因血流阻断缺血和再灌注受到伤害;对位于肝静脉主干,如肝、腔静脉结合部病变切除,各种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因对血流动力学的严重影响而被逐渐慎用,目前以选择性血流性出入血流阻断法为首选。SHVE方法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以往因害怕损伤肝、腔静脉而放弃手术切除的消极局面。笔者认为只要熟练掌握肝静脉和腔静脉的解剖特点,分离阻断右肝静脉及左、中静脉干并非难事,采用SHVE血流阻断技术对于第二、三肝门部肝肿瘤的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病肝血流阻断规则性肝叶切除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10月~2000年5月本科共施行病肝血流阻断规则性肝叶切除6例,而同期本科施行肝切除术共15例,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2~60岁。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右半肝1例,左半肝1例,肝右三叶1例;肝脏外伤包膜下巨大血肿2例,均位于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致肝纤维化1例,位于左半肝。3例原发性肝癌中HBsAg(+)2例,AFP(+)2例。1.2 麻醉的选择2例肝严重外伤行单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其余4例施行连续硬膜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2 方法与结果2例肝外伤行右上经腹直肌切口;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行巨大肝癌肝切除术时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巨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脏血流阻断技术不同,分为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组(第一肝门组,24例)和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组(选择阻断组,25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肝肾功能、并发症、生存率和肝癌复发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施行肝切除术,第一肝门组患者的肝血流阻断时间为(32±19) min,选择阻断组为(34±22)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5,P>0.05).第一肝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36±543) ml,明显多于选择阻断组(273 ±298)ml(t =6.87,P<0.05).第一肝门组患者肝静脉损伤的发生率为21%(5/24),选择阻断组为24%(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P>0.05).第一肝门组有3例患者出现肝静脉破裂大出血,1例患者发生空气栓塞抢救无效死亡;选择阻断组未发生上述情况.第一肝门组患者中4例发现肿瘤侵犯血管,选择阻断组患者中3例发现肿瘤侵犯血管,两组患者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术前肝功能无明显差别,选择阻断组术后第1、3天ALT值较第一肝门组明显降低(t=7.12,6.35,P<0.05);两组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肝门组术后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4例,选择阻断组无一例发生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第一肝门组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8%、21%,明显低于选择阻断组的72%、30%(x2=5.32,6.07,P<0.05).第一肝门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21%,选择阻断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05).结论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能有效预防肝静脉破裂出血和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并有助于减少巨大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提高术后早期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对肝切除术失血量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118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保留组),50例采用Pringl法行肝门阻断(阻断组),比较2组的手术失血量、接受输血病例的比例、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保留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接受输血患者的比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阻断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l天及第5天,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保留组明显低于阻断组(P〈0.05)。结论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能有效控制肝断面出血,明显保护了肝脏功能,且并未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肝切除术中的大量出血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肝血流阻断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可引起正常肝组织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对合并肝硬化病人,会增加引发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可能[1-2]。因此,如何控制术中出血以及减少缺血再灌注对肝功能的损害,一直是肝脏外科中的重大难  相似文献   

8.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肝切除仍被认为是肝脏原发和继发肿瘤的最佳治疗手段,而减少和控制出血则是降低肝切除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肝血流控制方法种类繁多,只有在肝切除中合理、正确、灵活并个体化地运用这些血流控制方法,才能达到减少和控制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行肝切除术65例,分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HVC, n=28)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 n=37);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术后2天的平均引流量HVC组明显少于Pringle组;Pringle组有两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HVC组没有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第一肝门阻断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行肝切除术65例,分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HVC,n=28)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37);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HVC组明显少于Pringle组;Pringle组有两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HVC组没有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第一肝门阻断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清创性肝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对严重肝外伤手术治疗价值.方法 总结清创性肝切除术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治疗严重肝外伤55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肝外伤Ⅲ级20例,Ⅳ级20例,Ⅴ级15例,伴肝周大血管损伤14例,合并其他伤35例.附加手术:肝间断缝合修补术7例,肝周纱布填塞3例,下腔静脉修补术5例,肝静脉修补术5例,肝静脉缝扎术4例,肝固有动脉结扎2例.其余患者开颅清创3例,胆囊切除6例,胆总管T管引流4例,脾切除术5例,胰体尾部切除2例,左肾切除术1例,胸腔闭式引流9例,小肠部分切除或修补4例,胃修补1例.结果 全组救治成功47例.术后并发症19例(34.5%),其中凝血功能障碍1例,腹腔内出血2例,肠梗阻1例,肝、肾功能不全4例,腹腔感染3例,伤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积液10例,均经治疗痊愈出院.死亡8例(14.5%),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3例,重型颅脑伤1例;重型颅脑伤合并胃、小肠多处破裂1例,感染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 清创性肝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是严重肝外伤手术救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创新促进了肝脏手术质量的提高,并且成为近年肝脏外科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一些阻断技术及改进做一综述,并评价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肝钳在肝切除术中对血流控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5月应用自制肝钳行血流控制实施肝切除术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526±297)ml,平均手术时间(176.07±41.20)min。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平稳,术后肝功能恢复好。全组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自制肝钳能满足大多数肝切除术的血流控制要求,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先区域性血流阻断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28例肝肿瘤患者采用预先区域性血流阻断技术行肿瘤切除(阻断组),24例采用常规肝肿瘤切除患者(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阻断组术中采用血流阻断针在B超配合下将阻断带置人肿瘤周围肝实质中阻断肿瘤的血流,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切除肿瘤.结果 阻断组出血量、麻醉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40±92)ml,(98.4±25.0)min,(10.2±2.3)d;对照组为(620±124)ml,(135.8±47.5)min,(16.5±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9.222,9.328,5.875,均P<0.01).术后第2天阻断组和对照组ALT分别为(378.4±35.2)U/L,(539.2±115)U/L(t=7.012,P<0.01),TBIL(37.5±11.2)mmol/L,(51.8±29)mmol/L(t=8.818,P<0.01),PT(17.4±2.4)sec,(20.4±2.8)see(t=4.16,P<0.01).术后第7天阻断组和对照组ALT分别为(57.1±15.5)U/L,(98.1±21.2)U/L,TBIL(25.4±4)mmol/L,(46.3±13)mmol/L.PT(13.2±4.2)sec,(15.7±2.2)se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8.039,8.085,2.621,均P<0.01).结论 预先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术能较好控制肝癌术中出血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间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叶切除的136 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中血流阻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66 例,研究组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70例,将两组的术前资料(性别、年龄、BMI、肝功能分级、肝硬化、AFP、HbsAg),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血流总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生化指标(术后第1、3、5 天血清ALT、AST、TBIL、ALB的变化),术后凝血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胆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出血)等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及血流阻断总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5 天血清ALT、AST、TBIL、ALB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凝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肝叶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不增加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术中能有效地保护肝脏,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肝血流阻断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半肝血流阻断行肝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37例行肝切除患者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方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防止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37例行肝切除患者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方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防止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来,腹腔镜肝切除已取得很大进步,肝切除的范围已由肝脏边缘、浅表病变的局部切除扩大到解剖性半肝乃至尾状叶的切除。据最新报道[1],全球范围内腹腔镜肝切除已逾3000例。肝脏外科在朝着精准与微创的方向发展,腹腔镜下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肝切除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大规模开展腹腔镜肝切除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手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手术应用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1至2 0 0 1年采用不同血流阻断方式进行肝切除 1 5 6例 ,对手术情况及术后肝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球囊导管区域性血流阻断组平均术中输血明显少于PTC法肝门阻断组及半肝血流阻断组。 (2 )术后 1周时患者肝功能比较 ,区域性血流阻断组、Pringle法肝门阻断组、规则半肝切除组的肝功能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 )球囊导管区域性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术中失血少 ,对肝功能影响小。 (2 )球囊导管区域性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ve value of anatomic hepatectomy in re-operation of intrahepatolithia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undergoing anatomic hepatectomy in re-operation for residual or recurrent stones of intrahepatolithias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Of the 45 patients, 24 underwent anatomic left lateral lobectomy, 10 left hemihepatectomies, 5 anatomic segment Ⅳ resections (left lateral lobes were resected), 2 right hemihepatectomies, 1 seg-ment Ⅴ and Ⅶ resection, 1 segment Ⅵ and Ⅶ resection, 1 left hemihepatectomy combined with seg-ment Ⅴ resection, 1 left lateral lobectomy with segment Ⅵ resection. Eleven patients received hepato-jejunostomies with end-side Roux-Y fashion, 34 underwent T tube drainages of common bile duct. There was no operation dea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22.22% (10/45) and the rate of residual stone was 6.7% (3/45). Forty of 4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6-63 months (mean= 43.4±21.5 months). During follow-up, there was no stone recurrence and reoperation after anatomic hepatectomies, and 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patoenterostomies experienced acute cholangitis, which was controlled by antibiotic therapy.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natomic hepatectomy in re-operation of intrahepatolithiasis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residual stone after surgery, and it is safe and fea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