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畸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畸形的原因。[方法]收集总结了2000年10月~2005年11月住院治疗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32例,其中压缩型骨折5例,爆裂型骨折27例;骨折节段为T11者2例,T12者11例,L1者15例,L2者3例,L3者1例。根据X线片及CT矢状位判定伤椎有无上、下终板骨折;根据公式计算伤椎损伤平均高度、伤椎后凸Cobb′s角。术前有15例患者存在伤椎上位终板骨折塌陷,6例存在上下终板均骨折塌陷,11例上下终板均无骨折塌陷。分别测量并记录其手术前、手术后及随访时伤椎的平均高度、后凸Cobb′s角。[结果]所有患者获10~56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将术前病情按终板无骨折、上终板骨折、上下终板均骨折分为三级,评价术前病情与随访时伤椎平均高度和随访时伤椎Cobb′s角的相关性。得到术前病情与随访时伤椎高度的Spearm an相关系数为r=-0.562(P=0.001),术前病情与随访时伤椎Cobb′s角的Spearm an相关系数为r=0.641(P=0.000)。结果表明,术前病情和随访时伤椎平均高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病情越重,术后伤椎高度丢失越多;术前病情与随访时伤椎Cobb′s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病情越重,术后畸形角度越大。[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出现再次畸形的程度与伤椎术前上下终板损伤程度有关。对于上下终板损伤的患者,后路复位经椎弓根固定的同时,需要联合前方植骨支撑、伤椎内部撑开复位加植骨以及加强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球囊复位椎体内植骨治疗终板塌陷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椎体高度恢复与维持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12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28例采用经伤椎6枚椎弓根钉内固定、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终板并于椎体内植骨(观察组);37例采用经伤椎6枚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常规钉棒系统复位骨折(对照组)。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4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1例发生深层感染,1例发生浅层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手术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后1个月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终板塌陷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球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经伤椎与跨伤椎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06—2012-06收治的58例胸腰椎单一椎体爆裂骨折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42.5(30-60)岁;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男18例,女10例,平均41.9(28-59)岁。观察比较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管面积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8-60个月,平均30个月。在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恢复、伤椎椎管面积比恢复、神经功能恢复及ODI评分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术后Cobb角矫正度、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矫正丢失程度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并且能增加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较好地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1年12月~2006年6月收治的71例单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A组)28例,包括骨折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B组)43例。随访13~34个月(平均27个月),分别从病人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及额状面Cobb角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伤椎高度:术前、术后比较U2.58,P0.01,表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额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比较t2.807,P0.01,表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伤椎连续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1例单椎体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实施跨伤椎上下各一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31例实施经伤椎连续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2组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及术后疼痛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恢复度及Cobb角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术后1 a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度、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0例(33.33%)并发症,其中7例腰背部疼痛或双下肢疼痛麻木,3例螺钉松动;B组仅出现4例(12.90%)腰背部疼痛。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连续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可提供短节段三柱固定,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ltse入路跨伤椎4钉固定(A组,20例)与经伤椎单平面螺钉固定(B组,2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结果 A组随访12~18个月,B组随访12~1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两组术后1周、12个月与术前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维持B组优于A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经伤椎单平面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创伤小、恢复快,较之跨伤椎4钉固定能更好地维持骨折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A、B两组,A组27例短节段四钉固定术,B组25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术。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B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伤椎单侧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4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TLICS评分均>3分)患者,经伤椎5钉固定(A组)18例,跨伤椎4钉固定(B组)29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的变化.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术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5钉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4钉固定相比,胸腰椎爆裂骨折伤椎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07—2017-07间收治的69例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术,观察组(35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 a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结果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 a,观察组的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减压效果满意,可促进伤椎骨折愈合、改善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