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CT及MRI扫描重建正常人群膝关节ACL股骨止点,为解剖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46名志愿者双侧共92个膝关节进行CT及MRI扫描,测量ACL股骨附着点的面积、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男性ACL股骨止点面积(103.6±13.0)mm2显著大于女性(86.5±11.6)mm2(t=6.637,P=0.000);后距(4.1±1.7)mm长于女性(2.9±1.2)mm(t=3.992,P=0.000);远距(5.4±1.3)mm长于女性(4.0±1.3)mm(t=5.338,P=0.000);内距(2.3±1.3)mm与女性(2.3±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P=0.742)。男性ACL长轴角(13.3±5.8)°与女性(10.9±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65)。[结论]ACL股骨止点有多种形态,股骨止点面积有性别差异,重建ACL应结合股骨止点的形态、位置、大小、性别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的印迹技术,尝试建立适用于关节镜下ACL解剖双束重建定位及测量系统,为临床实现个体化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名志愿者,对其双膝关节进行DSCT扫描,64排工作站(GE,Volume Share2-AW4.4版本软件)三维重建膝关节股骨外髁内侧壁三维模型,观察、圈画、标定ACL股骨止点双束印迹,定位股骨远端与股骨外髁滑车相交点O点;尝试测量ACL印迹长、短轴,两束中心点距离与股骨干之间夹角,双束中心点距离及印迹边缘至股骨髁软骨缘的距离等. 结果 采用DSCT技术再现的ACL股骨止点印迹为一凸起、平坦、形态不规则、灰度一致但与周围不同的区域;在股骨外髁三维模型上,成功建立了适用于关节镜下ACL解剖双束重建的“三点两角”定位系统.印迹长轴平均为(16.5±1.8) mm,印迹短轴平均为(8.0±1.3)mm,印迹角度平均为8 3°±4.9°,双束中心点距离平均为(7.8±1.0) mm,印迹边缘至股骨软骨远端最近距离平均为(1.6±1.5) mm,印迹边缘至股骨软骨后缘最近距离平均为(1.7±0.9)mm. 结论 采用DS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重建ACL股骨印迹;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形态、位置存在个体化差异,“三点两角”定位法更适用于关节镜下定位,实现ACL解剖个体化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三维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股骨止点高密度纤维分布区的位置进行研究,指导关节镜下ACL股骨骨道的定位.方法 对20名健康中青年志愿者的单膝进行三维MR扫描,使用Mimics重建得到ACL的股骨止点、股骨外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印迹及骨隧道面积,为临床实现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55例志愿者110膝,30例双束重建60膝及30例单束重建患者60膝进行DSCT扫描。64排工作站(GE,Volume Share 2-AW4.4软件)三维重建膝关节股骨外髁三维模型,再现股骨外髁内侧壁ACL印迹,圈画、测量印迹及骨隧道面积,计算单、双束骨道面积覆盖率。结果ACL股骨自然印迹面积双膝之间:左(146.35±29.0)mm2,右(144.51±33.71)mm^2,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t=0.52,P〉0.05)。性别间自然印迹面积比较:AMB:男(87.08±19.29)mm。,女(77.09±15.17)mm^2,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t=2.04,P〈0.05);PLB:男(62.82±15.19)mm^2,女(61.64±16.55)mm^2,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t=0.27,P〉0.05)。术后隧道面积覆盖率比较:单束(53±18)%,双束(70±16)%,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t=2.44,P〈0.05)。结论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面积存在性别间及个体化差异,双束重建止点面积覆盖率显著大于单束重建,要实现ACL解剖重建需采用个体化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人股骨外髁形态特点与前交叉韧带(ACL)股骨足迹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术中ACL个性化解剖双束重建的设计策略。方法60例成年膝关节标本,常规解剖膝关节测量股骨ACL纵轴长度,观察股骨外髁内侧面的形状,测量ACL股骨足迹中轴长度与股骨干之间的夹角。结果(1)人类股骨外髁内面大致分为三角形、梯形、过度形三种形态;(2)ACL股骨足迹纵轴长度以三角形最短,过渡型次之,梯形最长;(3)ACL中轴与股骨干夹角有分别为:三角形:(28.6°±2.2°);过度型:(19.8°±1.9°);梯形:(5.3°±1.3°),三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367,P〈0.01)。结论股骨外髁形态决定了ACL足迹轴线角度,对临床个体化ACL双束重建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118-1120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于胫骨止点处的解剖形态以及测量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交汇点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对胫骨骨道定位的解剖学意义,为ACL重建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8例,仔细剔除关节周围肌肉、后关节囊等结构,保留前后交叉韧带及两侧侧副韧带,保证膝关节正常屈伸范围。在屈伸膝关节时按照ACL纤维张力区将其分为前内束和后外束,在胫骨附着处将ACL切断制备ACL损伤模型。用测量工具和Phontoshop软件获取ACL基本解剖参数以及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的交汇点、ACL前缘、ACL胫骨止点的中心点分别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结果]ACL平均体部直径为(11.21±0.76)mm,ACL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最大横径为(11.34±0.79)mm,平均最大前后径为(16.54±0.82)mm。前内束和后外束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13.35±29.65)mm~2和(83.29±16.99)mm~2。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的交汇点、ACL前缘以及ACL胫骨止点的中心点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分别为(12.13±0.96)mm,(21.14±0.83)mm和(8.82±0.77)mm。[结论]利用胫骨平台骨道定位ACL在股骨的解剖止点现实可行,在ACL重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板股韧带(meniseofemoral ligaments,MFLs)发生率,研究MFLs紧张-松弛模式,确定其股骨止点大小、形态及其与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股骨止点位置关系,探讨MFLs功能及其在PCL双束重建股骨骨道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解剖研究: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调查MFLs发生率,研究MFLs在屈伸膝过程中的紧张一松弛模式及其作用,测量其股骨止点面积,确定其股骨止点与PCL前外侧束(anterotateral bundle,ALB)及后内侧束(posteromedial bundle,PMB)股骨止点间位置关系.临床研究:89例单独PCL断裂膝关节与23例PCL断裂合并其他韧带损伤膝关节,关节镜下观察MFLs发生情况,确定MFLs股骨止点与ALB及PMB股骨止点间位置关系.结果 解剖研究:Humphry韧带紧张一松弛模式与ALB基本相同,出现率为3%(1/30),其股骨止点近似椭圆形,面积为(18.14±3.05)mm2,位于AIB与PMB交界线的远侧;Wrisberg韧带紧张一松弛模式与PMB相似,出现率为90%(27/30),其股骨止点也近似椭圆形,平均面积为(25.63±7.92)mm2,位于PMB股骨止点的近侧.临床研究:Humphry韧带出现率为1.7%(2/112),Wrisberg韧带出现率为59.8%(67/112),二者均低于解剖学研究结果(P<0.05),PCL合并多发韧带损伤时前、后MFLs出现率分别为O%与13.0%(3/23),二者均低于单独PCL断裂中结果(P<0.05),MFLs股骨止点与ALB及PMB股骨位置关系与解剖学研究结果相同.结论 MFLs发生率与创伤有关,MFLs对膝关节稳定具有一定作用,Wrisberg韧带在深屈膝时具有防止PCL前外束与髁问窝发生撞击的作用,MFLs股骨止点可分别作为ALB与PMB股骨骨道定位标志.PCL重建术及半月板切除术中应尽可能保留MFL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内侧副韧带MCL,后斜韧带POL)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0月共治疗14例后内侧结构损伤中12例合并ACL断裂, 2例合并PCL断裂.后内侧结构损伤分型:Ⅰ型:8例,后内侧结构于股骨止点撕裂,带小片骨块,0.8~1.0 cm.Ⅱ型:2例,后内侧结构于股骨止点撕裂,无骨块.Ⅲ型:2例,后内侧结构于体部断裂.Ⅳ型2例,后内侧结构于胫骨止点撕裂.后内侧结构损伤修复:8例采用星状钢板螺钉,4例采用GⅡ锚钉(2例固定于股骨内上髁,2例固定于胫骨内侧止点).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 8例ACL断裂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ACL(tranfix)术式,2例ACL断裂采用骨-髌腱-骨术式,2例ACL于胫骨止点撕脱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2例PCL断裂采用一端带骨块异体跟腱重建PCL.[结果]本组14例中2例随访4个月后失访,平均随访12个月(6~18个月),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后评分(Lysholm)74~94分(平均81.2分),术前50~60分(平均56.7分).后内侧结构修复后10例膝伸屈范围正常,2例伸直受限5°.外翻应力试验于0°位,9例正常,2例+,1例++.[结论]膝后内侧结构损伤积极外科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手术效果,恢复膝关节内后侧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1]。ACL断裂造成的膝关节不稳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因此,为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的ACL进行重建已达成共识[2]。为了在ACL重建手术中清晰显露ACL股骨止点及胫骨的足迹,ACL重建术通常将ACL残端进  相似文献   

10.
成人正常股骨解剖测量及其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膝关节置换准确截骨和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对中原地区成人股骨干进行相关测量。[方法](1)选取47根成人正常股骨标本,拍摄正、侧位数码照片,进行定点、划线、测量五角。(2)实体上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进针点的位置:[结果](1)各角度值反映了股骨远端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解剖形态。(2)进针点与股骨滑车中心水平距离平均为6.21mm,与后交叉韧带止点前缘距离平均为6.70mm。[结论](1)股骨远端1/3段与股骨近端1/3段向外侧、前侧成角,且前倾角度大于外翻角度。所以股骨远端在决定股骨髓内定位杆的位置时,冠状面上的力线对位和矢状面上的对位均很重要。(2)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进针点可参考股骨滑车中心和股骨髁后交叉韧带止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