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清胰颗粒组。采用3.5%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制备SAP大鼠模型,清胰颗粒组于造模前2 h、造模后6 h和18 h分别给予清胰颗粒灌胃,SAP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安慰剂。各组分别于造模后24 h取末端回肠,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价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评价,应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大鼠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4.6±0.6) vs (0.0±0.0)明显升高,与SAP组相比,清胰颗粒组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2.0±0.4)vs(4.6±0.6)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大鼠Occludin蛋白表达(1.2±0.4)vs(3.2±0.4)和mRNA表达(1.3±0.3)vs(2.9±0.5)明显降低(P<0.05);与SAP组相比,清胰颗粒组 Occludin蛋白表达(4.1±0.4)vs(1.2±0.4)和mRNA表达(4.2±0.3)vs(1.3±0.3)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胰颗粒能减轻SAP大鼠肠黏膜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与增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claudin-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损伤时的表达改变及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SAP模型+HMGB1 抑制剂丙酮酸乙酯(EP)处理组(EP处理组)。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胆酸钠逆行胰管注射法,EP处理组于造模后2 h尾静脉注射EP溶液。各组大鼠于术后24 h处死,测定血浆淀粉酶(AMY),内毒素(LPS),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观察肠黏膜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肠黏膜claudin-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肠组织HMGB1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AMY,LPS和DAO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小肠黏膜屏障受损,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肠黏膜claudin-1蛋白表达降低,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升高,claudin-1 mRNA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EP处理组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降低,claudin-1蛋白与mRNA表达升高,各损伤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能与肠组织HMGB1表达升高,从而下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有关;HMGB1抑制剂EP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提取物清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清胰颗粒组。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清胰颗粒组于造模前2h、造模后6h、18h、30h和42h分别给予清胰颗粒灌胃;SAP组仅给予安慰剂。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6h、12h、24h、48h取腹主动脉血行淀粉酶和二胺氧化酶的检测,取胰腺和末端回肠组织行HE染色和病理学评分。结果:与SAP组比较,清胰颗粒组于造模后12h、24h和48h血清淀粉酶降低(P﹤0.05),于造模后24h和48h二胺氧化酶活性降低(P﹤0.05),胰腺和回肠末端病理学评分分别于造模后24h和48h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胰颗粒能够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提取物清胰颗粒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早期肺损伤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HNP组、清胰颗粒组。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建立AHNP动物模型。清胰颗粒组于制模前2 h给予清胰颗粒水溶液灌胃,以后每12 h灌胃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制模后6 h、12 h和24 h取肺组织观察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4(TRL-4)和p38MAPK mRNA表达。结果:与同时点AHNP组比较,清胰颗粒组于造模后12 h和24 h肺组织病理评分、MPO活性降低(P〈0.05),于造模后6 h、12 h和24 h TRL-4和p38MAPK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胰颗粒能够减轻AHNP大鼠病理损伤和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1(ZO-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回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SAP时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可能机理。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和SAP组,SAP组按取材时间不同又分为3、6、12及24 h 4个亚组,每组10只。SAP组采用Aho法逆行穿刺胆胰管注射5%牛磺脱氧胆酸钠建立SAP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3、6、12及24 h处死大鼠,假手术组直接处死。建模成功后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同时观察胰腺和回肠组织的病理改变,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定位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回肠组织中ZO-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TNF-:α(10.83±0.96)ng/L;DAO:(354.79±3.67)U/L;ZO-1蛋白:(10.40±0.45)分;ZO-1 mRNA:0.878±0.014 8〕相比较,SAP组制模后不同时相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3 h:(125.30±0.94)ng/L;6 h:(181.89±4.93)ng/L;12 h:(230.58±1.28)ng/L;24 h:(198...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变化规律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SAP大鼠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及白藜芦醇治疗组3组,每组18只.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大鼠SAP模型,白藜芦醇溶液于制模成功后5 min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于制模成功后3、6及12 h时分别取6只大鼠剖杀,观察各组大鼠回肠黏膜组织中SOD、MDA、ICAM-1、VCAM-1和组织学变化以及白藜芦醇对其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小肠组织中SOD活性在各时相均降低(P<0.05),MDA水平均升高(P<0.05),ICAM-1和VCAM-1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白藜芦醇治疗组中白藜芦醇可明显升高SOD活性(P<0.05),降低MDA水平(P<0.05),使ICAM-1和VCAM-1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白藜芦醇可减轻其组织病理损害.结论 氧自由基参与了SAP大鼠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白藜芦醇可提高SAP大鼠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下调肠组织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量,从而在SAP时减少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对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胰Ⅱ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免疫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P模型组(SAP组)、SAP模型+清胰Ⅱ号治疗组(清胰Ⅱ号组)、SAP模型+阳性药物对照组(谷氨酰胺组),其中假手术组8只,其余组各24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清胰Ⅱ号组与谷氨酰胺组术后分别用清胰Ⅱ号(10mL/kg,1次/6h)和谷氨酰胺灌胃(0.15g/100g,1次/6h)灌胃,另两组以相同的方式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除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6h采集标本外,其余各组均分别在术后6、12、24h各取8只大鼠采集标本,观察胰腺与回肠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10浓度;RT-PCR检测回肠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肠Peyer结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胰腺与回肠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且逐渐加重,但两个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胰腺与回肠组织损伤程度均轻于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术后血清IL-1、IL-10水平、回肠HMGB1m RNA表达量均明显逐渐升高(均P0.05),但两个治疗组IL-1、IL-10的升高幅度均低于SAP组(均P0.05);其余各组术后回肠组织CD3~+、CD4~+、CD8~+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在SAP组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在两个治疗组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两个治疗组各时间点的各T细胞的凋亡率均小于SAP组(均P0.05)。两个治疗组间同时间点上述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清胰Ⅱ号可减轻SAP时肠道免疫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回肠HMGB1表达,减少T淋巴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的表达及其与肠壁通透性的关系,并观察丹参对其的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1)SAP组(n=15);(2)SAP丹参注射液治疗组(T组,n=15);假手术对照组(C组,n=15).原位杂交法检查各组胰iNOS mRNA表达,血中一氧化氮(NO),淀粉酶(AML),内毒素(LPS)和血中与肠内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以及胰腺和回肠病理检查.结果 AP组胰腺iNOS mRNA呈强阳性表达,血中NO,AML和LPS含量及125 I-清蛋白累积指数和腹水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与SAP组比较,T胰腺及回肠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胰腺iNOS mRNA表达强度较弱,血中NO,AML,LPS及腹水量均显著下降(P<0.01),125I-清蛋白累积指数降低.结论 SAP肠壁通透性增加的原因之一可能与SAP时胰腺iNOS mRNA的过度表达产生过多NO有关.丹参通过下调胰腺iNOS mRNA的达,对降低SAP的肠壁通透性有一定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mRNA表达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1,ZO-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NP时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可能机理。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NP组、丙酮酸乙酯(EP)组及假手术组,3组均分别于术后6、12、24及48 h时各抽取8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和回肠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淀粉酶(AMY)水平,采用改良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AB)比色法检测回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观察回肠组织ZO-1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HMGB1和ZO-1 mRNA的表达。结果各时相EP组大鼠的血AMY、D-乳酸和回肠组织MDA含量均低于ANP组(P〈0.05)。6 h时,ANP组大鼠回肠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即上调,但ZO-1 mRNA的表达下调;各时相EP组大鼠回肠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ANP组,但ZO-1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ANP组(P〈0.05)。各时相EP组大鼠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均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 ANP大鼠回肠黏膜组织中ZO-1表达下调是ANP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炎症介质HMGB1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stitis,SAP)大鼠血清、胰腺及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SAP组。对照组大鼠开腹后仅翻动肠管,SAP组以3%牛磺胆酸钠按0.05 mL/100 g逆行注入大鼠胆胰管(注射时间1 min) 复制SAP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制模后12及24 h采集血标本和胰腺及回肠组织标本,进行如下指标检测:①ELISA法测定血清中MCP-1及IL-10水平;②比色法测定淀粉酶(amylase,AMY)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ydase,DAO)水平;③RT-PCR法检测胰腺及回肠组织中MCP-1 mRNA的表达;④观察胰腺及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SAP组血清中MCP-1、IL-10、AMY和DAO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SAP组胰腺及回肠组织中MCP-1 mRNA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1),胰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明显增高(P<0.01)。结论 MCP-1在SAP大鼠血清、胰腺及回肠组织中的表达均上调,且加重了胰腺和肠道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