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7):1005-1007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藏族人群肝包虫病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藏族人群肝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9例行内囊摘除外囊缝闭引流术,B组40例行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C组40例行内外囊全切除术,观察比较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B、C组术中出血量为(109.2±23.7)mL、(213.5±36.4)mL,多于A组的(32.8±11.9)mL(P<0.05);B、C组引流时间为(7.2±1.9)d、(7.8±1.5)d,热吸收时间为(63.8±11.4)d、(63.5±10.6)d,均短于A组的(68.8±21.3)d、(64.4±11.7)d(P<0.05);B、C组残腔并发症为22.50%、5.00%,胆瘘发生率为7.50%、2.50%,原位复发率为2.50%、0,均低于A组的64.10%、41.02%、23.07%(P<0.05);B组残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P<0.05)。
结论:结合病史、影像学、免疫学及血清学检查可提高肝包虫病诊断正确率;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内外囊全切除术较内囊摘除外囊缝闭引流术和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多,但不失为肝包虫病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小洁|魏雪莲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3):333-334
目的总结肝包虫病212例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999—2009年收治的212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其中101例行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或填入大网膜缝合关闭死腔术,84例行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的根治性手术,27例行经皮肝脏囊肿穿刺术行内囊去除加残腔引流,均临床治愈。结论外科手术是肝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依据病情和医生的工作经验可采用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或填入大网膜缝合关闭死腔术。包虫外囊完整摘除的根治性手术;经皮肝脏囊肿穿刺术行内囊摘除加残腔引流,均是治疗肝包虫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的手术经验、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5例肝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于镜下摘除肝包虫内囊、处理残腔、切除外囊,部分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结果:4例中转开腹,61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06±38)min;总住院时间6~35 d,平均(10.3±3.8)d;术后住院5~20 d,平均(7.3±3.2)d。术后5例发生胆漏,2例1年后复发,无腹腔种植。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择处理方式,并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医师施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包虫病(hydatid disease of liver)又称肝棘球蚴病(echinoeoccosis of liver),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系由细粒棘球蚴,多房性棘球蚴或泡状棘球蚴所引起。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蚴所引起的单房性包虫病(肝包虫囊肿),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又称滤泡型肝包虫病)。 相似文献
5.
6.
西北地区四所医院1970~1991年共收治188例小儿肝包虫病。其中男111例,女77例,年龄2~14岁。绝大多数有长期与羊、犬接触史。临床多以上腹部无痛性包块就诊(80.9%)。约有51.10%的患儿表现为全身营养不良和贫血,早期易误诊为肠道寄生虫病。Casoni's试验阳性率为86.9%,较成人为低。X线检查常见有膈肌升高征象,超声诊断技术尤其是B超对本病确诊率很高。本组188例均经手术治愈。只要术中用4%或10%福尔马林液对其包虫头节和子囊处理,复发率极低,关键在于包虫处理的彻底性和防止囊液的外流。术中操作轻柔、细致,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四所医院1970~1991年共收治188例小儿肝包虫病。其中男111例,女77例,年龄2~14岁。绝大多数有长期与羊、犬接触史。临床多以上腹部无痛性包块就诊(80.9%)。约有51.10%的患儿表现为全身营养不良和贫血,早期易误诊为肠道寄生虫病。Casoni's试验阳性率为86.9%,较成人为低。X线检查常见有膈肌升高征象,超声诊断技术尤其是B超对本病确诊率很高。本组188例均经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在临床上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体会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近6年来开展的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临床资料86例,并与随机抽样的90例传统内囊摘除手术病例加以比较,观察其术后住院天数、腹腔引流天数、残腔置管天数、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汁漏,原位复发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治疗肝囊性包虫病,其手术彻底、安全,平均住院天数及腹腔引流天数明显少于传统内囊摘除术组(分别t=7.9915,59.86,均P<0.001),且术后无胆漏、残腔积液、残腔感染、原位复发率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结论 根治性全囊肿切除手术其术后无残腔并发症、原位复发率发生,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是目前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新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肝移植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五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的效果。方法为5例无法行肝叶切除术的晚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1例不行体外静脉转流,4例肝移植在体外静脉转流下进行,其中3例采取先体外静脉转流、后游离肝周的技术,供、受者的肝动脉及胆管均行端端吻合,2例胆管内放置T管。手术耗时平均为8.3h。结果1例术后第10dT管脱出,再次手术置入T管,另1例发生胆漏,再次手术行腹腔冲洗、胆道引流,此2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4例完全康复,1例因肺部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和肝动脉栓塞导致的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存活的4例术后随访21~37个月,随访期间生活正常。结论肝移植术可用于晚期泡型肝包虫病的治疗,其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肝包虫病 1740例手术治疗的经验 ,特别是对肝包虫性急腹症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6 0~ 1997年 1740例肝包虫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主要并发症中 ,感染为 116 9例次 ,内瘘 388例次 ,破裂 2 15例次。术后并发症为胆汁瘘、囊内感染、外囊残腔闭合不全等。本组手术治愈率为 99 4% ,死亡 9例 (0 6 % )。结论 肝包虫对人体损害主要为肝包虫并发症。肝包虫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 ,特别是对肝包虫破裂所致的急腹症应立即手术 ,清除包虫内容物 ,并即时抗休克、抗感染、抗过敏治疗。术后即时给予抗包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周进学|黄涛|马洪波|杨楠木|丁月超|余伟|韩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2):119-12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外科治疗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6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左半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2例,右半肝切除+胆总管取栓3例,肝段切除+胆总管取栓4例,左半肝及肝门部胆管切除+胆肠吻合1例,肝中叶切除+胆总管取栓+门静脉取栓1例,扩大左半肝+左肝管取栓1例,右半肝切除+右肝管切除取栓1例,肝Ⅴ,Ⅵ段切除+断面取栓术1例,胆总管取栓2例。术后发生胆瘘1例,持续引流34d后拔出引流管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均得到随访,平均生存时间23.6(4~63)个月,现存活6例,最长的存活时间为5年余。
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明确诊断后行积极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4.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院自1954年至1990年共收治包虫病1290例,在经手术治疗的907例中,男484例(53.3%),女423例(46.7%)。年龄5~68岁。单房肝包虫者占54%,多房者占21.2%。肝包虫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者117例(12.9%)。文中对单纯肝包虫和复杂性肝包虫囊肿的手术原则、步骤作了扼要的描述。作者强调不向包虫囊和其残留的外囊内注入强烈刺激性药物;主张在术中输液同时加入糖皮质激素;术前与术后常规给阿苯达唑或甲苯达唑;对复杂病例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全组死亡5例。 相似文献
15.
周少波|艾克拜尔·尔肯|阿迪力江·阿不力克木|合贝尔江·力提甫|褚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7):893-898
目的:比较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外囊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行外囊剥除术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其中31例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阻断入肝血流(Glisson蒂阻断组),25例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Pringl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蒂阻断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Pringle组(均P0.05);肝功能指标方面,Glisson蒂阻断组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均P0.05),两组术后总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HOMA-IR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Pringle法比较,Glisson蒂阻断法有利于肝囊型包虫病外囊剥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西藏地区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8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80例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中采取不同附加处理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26例行单纯内囊摘除术者均出现术后高热,其中6例并发脓肿;52例“内囊摘除加双套管引流”术并发胆漏2例;2例伴骨瘘而行“内囊摘除加囊腔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者顺利恢复。结论:对肝包虫病手术原则提出改进意见,主张以“内囊摘除加大套引流”为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8.
陈哲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129-130
<正>1关于肝包虫病的发生肝包虫病(hepatic hydatid disease)又称肝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of liver),由棘球蚴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其他动物的脏器内引起,是一种由动物传染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棘球蚴后,其幼虫可寄生于全身多个脏器,但主要寄生在肝脏,约占总数的70%以上;其次好发于肺部,约占20%;也可以寄生在其他脏器如脑、心脏、肾脏、眼眶、骨髓腔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西藏肝包虫病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收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拟行根治性肝切除的肝包虫病患者60例,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依次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术前CT组和术前三维重建组两组,每组30例患者。随机数字为奇数者入术前CT组,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