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ras癌基因及EBV感染在甲状癌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88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34例,滤泡性癌17例,髓样癌5例,未分化癌8例,腺瘤24例)进行研究,观察ras癌基因蛋白产物p21及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p21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有关,甲状腺癌p21阳性率(62.5%)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33.3%)(P<0.05)。甲状腺癌p21组织学分型无关。LMP-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15.6%,癌周组织无表达。结论:ras癌基因突变为甲状腺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p21检测可作为甲状腺泡性肿良恶性鉴别的辅助指标,提示EBV感染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ret、ras、p53基因研究,揭示其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意义,为进一步进行甲状腺癌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甲状腺癌和10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ret、ras、p53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及甲亢中均有表达,在髓样癌和滤泡状腺瘤中未检测到;ras在各型甲状腺病中均有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各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0%~50%,良性病变中仅在1例滤泡状腺瘤和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呈阳性。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与癌基因ret、ras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有密切联系。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因此,甲状腺癌的防治除考虑高碘因素外,也应充分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EB病毒LMP-1、EBNA-2在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MP-1、EBNA-2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甲状腺滤泡癌、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9例滤泡腺瘤及5 例桥本甲状腺炎中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肿瘤中LMP-1与EBNA-2表达均主要位于细胞质,偶见于细胞核,癌旁甲状腺组织为阴性;LMP-1和EBNA-2在甲状腺癌和滤泡腺瘤、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MP-1与EBNA-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推测部分甲状腺癌的发生及演变可能与EBV感染有关,两者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钟宇华  梁华晟  黄宇  罗敏  徐焰  梁秀就 《广东医学》2008,29(9):1505-1506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腺癌19例,腺瘤23例)标本中PPARγ及PTTG表达。结果PPARγ蛋白在腺癌与腺瘤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TTG在甲状腺癌表达高于腺瘤(P<0.05)。甲状腺滤泡性癌中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高预后指数(≥65)组与低预后指数(<65)组的PPARγ及PTTG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PTTG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滤泡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PARγ及PTTG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甲状腺滤泡癌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层粘连蛋白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 (LN)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和 4 6例甲状腺腺瘤、19例甲状腺癌组织中LN的表达 ,对LN表达率两两比较。结果 :LN在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LN在甲状腺癌细胞及出现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中的乳头状腺瘤细胞胞浆中有表达。结论 :LN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癌变 ,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LN免疫反应物出现于肿瘤细胞胞浆很可能是良性肿瘤转化为癌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00例甲状腺癌中p53的表达.结果p53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未分化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13.3%、36.4%、42.9%、46.2%,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01),其中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Galectin-3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Galectin - 3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于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9例甲状腺腺瘤、4 4例甲状腺滤泡癌及癌周正常组织中Galectin - 3的表达。结果 Galectin - 3在甲状腺正常组织中不表达 ,在甲状腺滤泡癌最高 ,与腺瘤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0 1)。结论 Galectin - 3可有效地区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PARγ、PTTG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腺癌19例,腺瘤23例)标本中PPARγ、PTTG表达。结果: PPARγ蛋白在腺癌与腺瘤表达无差异(P>0.05),PTTG在甲状腺癌表达高于腺瘤(P<0.05)。甲状腺滤泡性癌中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高预后指数(≥65)组与低预后指数(<65)组的PPARγ 及PTTG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PTTG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滤泡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PARγ及PTTG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甲状腺滤泡癌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中VEGF ras-p2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原癌基因ras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对 6 0例甲状腺肿瘤 (其中甲状腺癌 4 0例 ,甲状腺腺瘤 2 0例 )标本中VEGF、ras -p2 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甲状腺癌中VEGF、p2 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72 .5 % ,5 2 .5 % ,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P <0 .0 1,P <0 .0 5 ) ;甲状腺癌VEGF的表达与ras -p2 1的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5 ) ;甲状腺癌p2 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甲状腺癌中VEGF的表达与ras -p2 1表达呈显著相关 ,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21ras蛋白、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ki-67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的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03例PTC、57例良性乳头状增生性疾病(包括27例滤泡性腺瘤和30例甲状腺肿组织)进行p21ras蛋白、TGFβ1和ki-67表达的检测.结果 (1)p21ras蛋白、TGFβ1和ki-67在PTC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滤泡性腺瘤组、甲状腺肿组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2)PTC组中,p21ras蛋白、TGFβ1和ki-67的表达在晚期患者、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分别显著高于早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结论在PT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21ras蛋白和TGFβ1的高表达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促进PT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ki-67能较可靠地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PTC生物学行为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因ras和p1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术后复发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手术切除肝癌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的ras和p16表达及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ras在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和34.0%,ras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肝内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ras阳性、阴性表达病例3年复发率分别为68.8%、38.9%,3年生存率分别为37.1%、66.7%(P<0.05)。(2)p16在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各为47.2%、100.0%,p16表达与有无肝内转移、组织分化密切相关(P均<0.05)。p16阳性、阴性表达病例3年复发率分别为48.0%、67.9%,其3年生存率分别为64.0%、32.1%(P均<0.05)。(3)ras和p16在肝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p16阳性ras阴性与p16阴性ras阳性表达病 列3年复发率分别为35.7%、79.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9.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16和ras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肝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KAI1基因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 Time-PCR检测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1例癌旁正常组织和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包膜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KAI1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肿瘤组织中IL-8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8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12例甲状腺腺瘤和16例甲状腺瘤(其中8例甲状乳头状瘤,4例甲状腺滤泡状织中IL-8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瘤者甲状腺组织中IL-8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和61%(P〈0.01),甲状腺瘤中IL-8免疫染色强度显著异异(P〈0.01),其中术分化癌染色强度较高,其次为滤泡状癌,砂状癌和随样癌染色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et原癌基因活化形式ret/ptc癌基因在甲状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RTnPCR方法检测了37例甲状腺癌ret/ptc癌基因的表达,包括乳头状癌为26例,滤泡癌8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1例。结果26例甲状腺乳状癌中有11例表达为阳性,阳性率为42.3%,8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和1例未分化癌均表达为阴性。组织学观察显示,ret/ptc阳性组病例多伴有淋巴细胞浸润(63.6%),显著高于阴性组病例(20.0%,P<0.05),临床病理资料显示,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28.9岁,显著低于阴性组病例的45.9岁(P<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随访结果表明在复发病例中无ret/ptc阳性表达病例。结论我们认为ret原癌基因的活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具有ret/ptc癌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一般发病年龄较小,肿瘤恶性程度不高,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P21^ras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为推测预后提供依据并指导治疗方案。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4例非典型增生、4例正常组织P21^ras表达进行研究。结果:甲状腺癌过度表达,乳头状癌和滤泡癌阳性率分别为90%,56%,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非典型增生部分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及强度与转移,肿瘤大小,年龄,病程都无关,而与肿瘤分级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p27、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7、PCN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中p27、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29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病变p27、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9.3%(23/29)、27.6%(8/29)。乳腺癌p27、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20/48)、77.1%(3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p27的表达与族别、年龄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PCNA的表达与族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均无关(P>0.05)。乳腺癌p27、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27、PCNA表达异常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两者具有相互作用。p27、PCNA可用于良、恶性乳腺疾病的鉴别,对乳腺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有一定的预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cad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在104例肺癌的表达,其中鳞癌46例、腺癌33例、小细胞癌10例、其它类型癌15例。结果E-cad在104例肺癌的阳性表达为鳞癌21例(45.7%),腺癌14例(42.4%),小细胞癌5例(50%),其它类型癌为7例(46.7%)。结果显示E-cad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32.1%),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64.6%),二者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病理分级(腺癌、鳞癌)Ⅰ级阳性表达(55.6%),Ⅱ级阳性表达(40%),Ⅲ级阳性表达(29.6%),结果显示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检测E-cad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C-erbB-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erbB-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甲状腺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66.7%、83.3%、41.7%;甲状腺良性病变与甲状腺癌两者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 C-erbB-2的检测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C-erbB-2可以作为判断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