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将63例重症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45例和肠外营养组18例,分别进行护理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2种不同的营养支持对改善2组患者营养机能效果相同,但肠外营养组并发症较肠内营养组严重.结论 肠内营养能较好促进患者康复,正确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肠外瘘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营养支持是肠外瘘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营养支持方法与途径的不断改进,肠外瘘的治愈率大大提高。总结了肠外瘘患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监测、护理及特殊营养物质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从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4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营养情况更好,其Hb、TP、ALB、P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应用该营养支持方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胃肠道肿瘤切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并发症率.结果 两组术后营养指标的差异不显著,但EN组肠功能恢复较早,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 术后早期EN治疗,减少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有无差异。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9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13例)和早期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对照组(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EN组早期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行空肠营养,TPN组早期行静脉高糖氨基酸治疗,对照组早期未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分别在治疗1、2、3周后比较三组总胆红素、WBC、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蛋白变化情况,于出院时比较感染并发症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第2周时,EN组及TPN组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3周时.EN组和TPN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N组及TPN组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N组更优,但TPN组肠胀气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EN组及对照组,尤其是较高龄人群。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但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不同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艳红 《临床医学》2013,33(2):85-86
目的探讨重症脑炎患儿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对比分析。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诊治的48例重症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GLU)的变化情况,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肠外营养组相比,肠内营养治疗后ALB明显增高,ALT、GLU水平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炎患儿,早期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质量,促进脑损伤后胃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相关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理工作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营养支持相关置管技术、营养液配制及输注、营养监测等方面阐述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为专科护理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临床资料齐全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根据营养支持手段的不同分为EN组(44例)和PN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EN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及并发症率显著低于PN组(P0.05),治疗后EN组和PN组WBC、CRP、内毒素、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以减少肠源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加快症状恢复,从而缩短病患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总费用。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救治中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我院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危重症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86例收住ICU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肠外营养组(PN)87例,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 PN)99例,观察两组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PN组并发症高,易发生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最终导致胃肠功能衰竭。而EN PN组并发症少,疗效高,降低了MODS发生率。结论 对危重病人早期实施EN PN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在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应用比较,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2000年6~7月收治的7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全胃肠外营养(TPN)组39例和肠内营养(EN)组40例,2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检测其入院当天、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体质量指标,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体质量均下降,EN组下降程度少于TPN组,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均明显改善,且治疗7 d后TPN组显著高于EN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EN组明显少于TPN组.结论 早期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可缓解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急性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2月收治的350例N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75例患者,分别给予肠外方法治疗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小腿腿围、上臂围、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NICU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38.6±4.2)g/L、(248.1±64.9)mg/L、(1.8±0.4)g/L、(100.2±3.5)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6±5.5)g/L、(197.4±44.7)mg/L、(1.5±0.6)g/L、(97.4±2.3)g/L。联合治疗组患者NICU住院天数(11.4±2.1)d明显低于对照组(14.1±6.1)d。联合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探讨两种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例,入院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41人,肠外营养支持组39人,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伤后两周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营养组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危重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 ,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单纯肠内营养 (EN)有能量供给不足之虑 〔1〕。而单纯使用肠外营养 (PN )并发症高 ,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 ,易发生肠道粘膜萎缩〔2〕 ,最终可能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我们对危重病患者采用 EN PN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观察其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危重患者中男 33例 ,女 2 9例 ;年龄 2 7~ 80岁 ,平均4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10例 ,颅脑损伤 5例 ,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后 5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 3例 ,胃穿孔…  相似文献   

16.
17.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5/20),明显低于PN组45.00%(9/20)。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63-3765
目的研究分析危重症病人EN与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对照组治疗中应用肠外营养支持(PN),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治疗后,对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对比组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行促进,且还能够将并发症减少,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照研究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EEN+PN)与肠外营养支持(TPN)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n=72)和TPN组(n=64),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监测并比较代表性营养相关指标、生化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及炎症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营养支持疗法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EEN+PN组在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在术后第3、7天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TPN组,EEN+PN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PN组,营养支持相关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保护胃肠道功能,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重症脑损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重症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为早期胃肠道营养组(EEF组)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伤后第1,3,6天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比正常显著升高(P&;lt;0.01),伤后第3天TPN组血糖、胰岛素及EEF组血糖水平达到高峰,EEF组血浆胰岛素水平上后迅速回落,伤后第14天两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范围。两组比较,EEF组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在伤后第3,6天显著低于TPN组(P&;lt;0.05),伤后第1,14天两组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gt;0.05)。结论 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对比胃肠外营养支持可更好地减轻重症脑损伤后的高血糖反应及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