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患者术后出血的预防与最佳护理对策,运用护理措施将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方法 对2005年1月一2009年1月19例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1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憋气及引流物的放置不当是导致术后出血的关键,而术后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可将危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最佳护理对策,以便于运用恰当的措施护理不同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降低出血导致的不良后果,使病人尽早康复。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04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出血原因及相应的最佳护理对策。结果:1048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术后出血8例,发生率0.76%,因血管结扎线脱落出血3例,占术后出血病例的37.5%创面渗血4例,占50%;因漏扎出血血管至出血1例,占12.5%。其诱因为术后过度咳嗽、呕吐,颈部活动频繁,血压过高等。对于因血管结扎线脱落引起的活动性出血的病例,敞开引流术止血;对于创面渗血出血的病例进行压迫止血;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或加强护理均一期愈合,康复出院。结论:创面渗血、血管结扎线脱落、术后患者过度咳嗽、呕吐,颈部活动频繁,血压过高是甲状腺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及护理对策,并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这样方可将术后出血的危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将我院采取了针对性护理措施的132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未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129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后再手术率、术后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过心理及手术前后护理的研究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后再手术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甲状腺手术的术后出血率及术后出血再手术率,并减少住院时间,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甲状腺术后发生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残留腺体创面渗血22例(27.85%),血管结扎线脱落25例(31.65%),血管漏扎4例(5.06%),手术切开肌肉两端出血15例(18.99%),引流不畅13例(16.4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康复出院。结论:甲状腺术后发生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需要护士高度注意,加强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12例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预防对策。探讨甲状腺患者术后出血最佳护理和预防对策,运用护理措施将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51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后创面出血的共12例,发生率为1.04%。包括术后颈前静脉出血者3例,甲状腺包块摘除术后甲状腺残面出血3例,颈前肌群出血4例,甲状腺上动脉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所有病例经及时治疗处理或再手术止血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死亡。认为引起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血管结扎不牢固、漏扎出血血管、引流不畅、凝血功能障碍等。故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水平,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嘱患者减少颈部活动等,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126例不同健康状态的病人进行身体状态评估和干预。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重视宣教指导。结果:1例出院一个月后发生继发性出血,2例术后24小时内发生,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充分掌握出血发生的诱因,临床表现,积极处理是有效控制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扁桃体摘除术后可并发出血,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通过护理干预,对病人实施一系列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张贵清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1965-1965
甲状腺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是呼吸困难和窒息,多发生在术后48h内,主要原因是由于术时止血不彻底或因血管结扎脱落引起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所致。笔者曾参与2例甲状腺术后出血窒息的抢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有发生肺炎12例,吻合口瘘5例,吻合口狭窄2例,硬肿症4例,胃食管反流1例,气管软化1例。结论成熟的吻合技术及有效的术后护理是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障。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叶小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197-2199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术前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为规范术前的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加强护士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教育和促进护士的识别与评估术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能力,及早作出预见性处理;强化护士风险意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应急能力;建立急救预案,规范术后并发出血风险时的处置流程。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降低(x2=11.80,P〈0.01),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U=28.10,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促进合并出血患者的较快康复,从而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的分娩年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多胎妊娠、胎盘因素、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使用、手术时机选择和初次剖宫产产后出血都是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使用和初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是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二次剖宫产产妇出血率较多,医护人员需加强二次剖宫产产前高危因素筛选和管理,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例数,采取科学护理对策降低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68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30例,胎盘因素21例,软产道损伤8例,凝血障碍4例,心理因素5例。结论:产后出血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孕产期监护和高危妊娠的筛查,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重要环节在于产时、产后的严密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淑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5(1):25-26
目的 研究无注气式甲状腺内镜下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采用无注气式甲状腺内镜手术的36例患者实施相应护理。结果 36例甲状腺肿物患者行非注气式内镜手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随访648个月,均取得满意的治疗和美容效果。结论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切口及呼吸道的护理,密切观察有无低钙血症、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无注气式甲状腺内镜下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无注气式甲状腺内镜下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采用无注气式甲状腺内镜手术的36例患者实施相应护理。结果36例甲状腺肿物患者行非注气式内镜手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随访6~48个月,均取得满意的治疗和美容效果。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切口及呼吸道的护理,密切观察有无低钙血症、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68例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在控制好血糖、感染及改善微循环的前提下,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68例糖尿病足除3例截(趾)肢外,其余经综合治疗后45例溃疡患者均有明显好转,19例足部疼痛、麻木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经济情况未坚持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应用综合治疗和护理相结合,减轻了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了溃疡愈合的时间,有效减少了截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防便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有可能发生便秘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2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按脑出血常规护理,对照组一旦发生便秘即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预防组在入院时即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便秘。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发生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焦虑及并发症等预防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能预防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减少并发症及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导致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市东方医院2007年至2010年脑室出血病例142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65例,年龄19~86岁,平均63.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90例(63.4%),糖尿病史者66例(46.5%).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脑室内出血,入院时GCS评分≥7分76例(53.5%),<7分66例(46.5%).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急诊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对142例脑室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病史、低GCS评分、弥漫性脑室内出血、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后中枢性高热及尿崩、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术后引流时间≥7d(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表明与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后中枢性高热、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P<0.01)、术后引流时间≥7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高龄、低GCS评分、弥漫性脑室出血及高血压病史(P<0.05).结论 脑室出血患者的一般情况及CT表现与死亡密切相关,积极防治术后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术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