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对心脏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以提高护士院前抢救配合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心脏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33例患者中24例抢救成功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后遗症发生.4例合并有严重多发伤,到医院后死亡,3例多发伤患者死于并发症,2例胸主动脉损伤患者术中死亡.结论 伤后患者及早接受急救,早期做出伤情判断可为院内抢救提供宝贵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0例,观察2组死亡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死亡13例,死亡患者生存时间平均(13.66±3.21)h;对照组死亡20例,平均生存时间(7.83±2.36)h,观察组死亡率(32.5%)低于对照组(62.5%),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对应护理干预能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过程中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多发伤颅脑外伤86例急诊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伤颅脑外伤的急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3年12月86例多发伤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到诊时已死亡,8例在抢救过程中死亡,66例手术治疗,术后死亡9例,其中5例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对多发伤颅脑外伤者,迅速采取准确有效的综合救护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3637-3637
对我院2004—01~2005—05抢救多发伤30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8例,儿童2例,年龄4~70岁。其中颅脑外伤合并内脏破裂20例,高处坠落伤合并全身复合伤共计10例。1.2结果抢救成功28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5.
心脏穿通伤并多发伤抢救体会吕武黄志超刘丹云刘毅心脏穿通伤是外伤中最为凶险的疾病,急性心包填塞和失血性休克,是造成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1987~1991年收治全身多处刀伤并心脏穿通伤患者4例,抢救成功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4例均为男...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78例因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迅速接诊、快速准确地判断伤情、及时施行抢救护理、将危重患者病情及时向院内创伤急救组反馈、快速完善必要检查等.结果 178例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148例、治愈率83.15%,8例入院前死亡、病死率4.49%,22例入院后死亡、病死率12.36%.结论 及时准确的判断是降低颅脑外伤病死率的首要条件,完善的指挥系统、正确的抢救措施,院内外科室间联络畅通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胸腹部多发伤患者入院后即进行止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机械通气等急救处理,针对不同受伤部位施行相应的外科手术,围术期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全部患者经临床急救与护理干预后抢救成功33例,抢救成功率为91.67%;死亡3例,病死率为8.33%.结论:应尽早对胸腹部多发伤患者进行诊断、救治,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总结160例严重多发伤整体化急救策略的护理配合体会。在医院多发伤救治小组领导下,护士密切配合各科医生及医技人员,做好患者的初步救治,配合医生准确评估伤情,伤情应急救护中做好呼吸和循环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损伤控制的护理配合,急救后安全转运患者。抢救成功139例(86.9%),死亡21例(13.1%),死因为不可逆转的失血性休克、心脏破裂、血气胸和严重颅脑损伤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严重多发伤急救措施与护理体会.方法 对5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抢救过程中死亡3例,院前死亡2例,余47例成功送往手术室或病房,成功率达到90%.结论 对严重多发伤在急救室进行有效的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01/2007-12 238例患者施行院前急救,总结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结果:抢救238例创伤患者,抢救成功224例,死亡14例,抢救成功率为94.12%。结论:外伤的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应掌握院前急救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为医院抢救患者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对策。提高胰腺外伤的治愈率。方法对64例胰腺外伤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护理。对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治愈60例,治愈率93.7%,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MOF)。1例死于腹腔感染、合并大出血,1例死于合并心胸外伤。结论对胰腺外伤手术治疗采用的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刘春英  郭镜华 《家庭护士》2009,7(2):105-106
[目的]总结多发性创伤病人院前院内的急救和护理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急诊的80例多发性创伤病人进行现场救护、转运途中救护、急诊室救治及心理护理.[结果]80例病人中有2例在送往我院途中死亡,2例入院后因并发急性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2例入院后因创伤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69例治愈或住院进一步治疗,5例因其他原因转院治疗.[结论]多发性创伤病人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高,早期、准确、主动采取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诊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分秒必争,及时有效地进行院前(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地转运病人,为挽回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3.
胸腹部严重创伤后伴高血糖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勇琼  龙佩云 《家庭护士》2008,6(7):581-582
[目的]探讨胸腹部严重创伤病人出现高血糖的护理。[方法]总结26例胸腹部严重创伤病人伤后出现高血糖的护理措施。[结果]26例病人中23例痊愈出院,3例由于伤势严重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最后死亡。[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提高抢救成功率中的重要性,认真观察病情对抢救病人生命、防治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穿透性心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护方法 .方法 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21例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锐器伤20例,射钉枪射击伤1例.手术治疗18例,未手术治疗3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循环、呼吸的急救护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严防并发症.结果治愈17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80.95%.结论早期诊断、采取迅速有效的救护措施、紧急剖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术后病情观察及全面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并发心脏电风暴的救治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心脏外科手术后3例并发心脏电风暴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经过。结果经多次电除颤并加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综合治疗,2例顺利康复出院,1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心脏电风暴可发生在术后任意时间,严密监护、准确判断和及时的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3年至2005年2月,收治ICU的14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年龄61~72岁,发病3~6 h内应用IABP及综合性治疗.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IABP参数、管道监测和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效供氧,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 14例患者应用天数5~12 d,其中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支架植入术,3例病情平稳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及时采用IABP和综合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改善心脏功能,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性治疗中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抢救成功和失败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4年5月1818例心脏介入手术导致急性心脏压塞的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即刻出现急性心脏压症状,发0.28%,4例经心包穿刺引流和积极抢救成功,1例因射频导管消融导致左心房穿孔.心包穿刺失败,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病介入性治疗操作中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积极抢救与护理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9.
屈秀艳  崔育梅 《天津护理》2006,14(5):256-257
目的:让临床护理人员掌握婴儿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特点及抢救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7例婴儿心源性休克患儿的病因及流行特点,休克的前驱症状及临床表现的观察,抢救及给氧的方法.用药的观察及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患儿中14例抢救好转出院,3例患儿家长放弃抢救死亡。结论:护理人员掌握了婴儿心源性休克前驱症状到休克的临床表现观察,积极配合医生有效地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