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功能及负性情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家庭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OPT模式(outcome present state testing model)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及生活满意度指数自评量表(LSIA)对2组患者的家庭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并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干预1年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OPT模式与家庭合作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缓解负性情感,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生命意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宣教,观察组采用OPT模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家庭功能分级、APGAR、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OPT模式与家庭合作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宣教,观察组采用OPT模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家庭功能分级、APGAR、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OPT模式与家庭合作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Friedman家庭干预模式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及照料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老年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Friedman家庭干预模式进行护理.2组分别在于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效果,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配对的照料者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在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照料者在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改善.结论 Friedman家庭干预模式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AD患者照料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对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老年胃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病人入院前后不良情绪进行评价,采用胃癌病人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STO22)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对比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时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焦虑、胃部疼痛、口干、饮食受限、吞咽困难、呃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干预能够改善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吴海婷  李娜 《妇幼护理》2022,2(13):2927-2929
目的 分析家庭支持护理对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1 月于本院就诊的乳 腺癌患者 5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29 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采用家庭支持护理。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无明 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 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支持护理体系应用于老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 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在社区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脑瘫儿童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瘫患儿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进行护理。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PALCI评价法,对P、A、L、C、I五个项目进行评分,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儿童家长负性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脑瘫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儿家长焦虑、抑郁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iedman家庭干预模式对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链式亲情护理模式配合家庭访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链式亲情护理模式配合家庭访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生活质量测评表(HRQOL)评分及巴塞尔(BI)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护理后BI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B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链式亲情护理模式配合家庭访视对可改善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老年哮喘患者负性情感及自觉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感、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责任、心理安适、自我运动、营养状况及总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情绪、自我健康关系、对刺激源反应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自觉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关怀的Orem自护模式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心理状况、睡眠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内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家庭关怀的Orem自护模式。干预8周,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抑郁自评,SAS/SD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生活质量(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结果。结果:入院当天,两组SAS/SDS、PSQI、WHOQOL-BREF得分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8周,两组患者SAS/SDS较入院当天明显下降,PSQI及WHOQOL-BREF较入院当天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PSQI及WHO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家庭关怀的Orem自护模式的运用,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入院不同时间段,将80例居家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护理指导及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Z=18.9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使患者照顾者科学地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胃癌手术出院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管理(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PDCA管理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尿毒症患者家属负性心理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组间对照,将57例尿毒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等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运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进行2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尿毒症家属负性心理反应与疾病知识缺乏,昂贵的医疗费用、长期的治疗及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等关系密切,采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患者家属负性心理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少家属的抑郁、焦虑及恐惧心理,而且可以提高家属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及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程度。方法选取9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术后心理、饮食、康复和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SPBS)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OLS)对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感受负担程度和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PB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QOLS评分明显增高,骨折总愈合率、护理满意率,以及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SPBS评分与QOLS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 r=-4.57,P<0.05)。结论术后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康复,降低自我感受负担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的影响,总结老年痴呆患者的社区护理经验。方法在本社区建立老年痴呆患者健康档案,将146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处于自然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痴呆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照料者的心理改善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18.25±1.7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为(22.98±4.08)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MMSE评分(915.53±2.05)分和ADL评分(27.62±3.63)分,与对照组MMSE评分(15.68±1.94)分和ADL评分(27.63±3.31)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照顾者SDS评分为(52.88±4.83)分,SAS评分(52.34±4.79)分,与干预前SDS评分958.79±6.710分、SAS评分(59.55±7.44)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SDS评分(57.15±6.49)分、SAS评分(57.38±5.89)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老年痴呆症状,并减轻照料者抑郁与焦虑症状。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具有明显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心理调节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7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只是按时接送患儿,常规交代患儿注意事项,不接受特别的辅导和干预;观察组采用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疲劳评估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人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41.27±30.28)与对照组(164.13±29.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1);观察组家人疲劳程度减轻,疲劳评估表中躯体疲劳、脑力疲劳、总分(3.66±1.64、4.14±1.79、4.97±1.96)与对照组(6.69±2.06、4.19±1.28、10.88±2.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t=2.00,P〈0.05;t=3.82,P〈0.01);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67.52±10.34、75.36±12.84、62.53±11.01、43.22±8.94)与对照组(57.11±9.97、52.23±11.59、51.63±10.75、40.21±9.08)比较除物质生活维度无差异外(t=0.98,P〉0.05),其他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4,5.57,2.91;P均〈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的心理调适,减轻疲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痊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112人,按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观察组57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在出院时、出院6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照料者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两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月未,观察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金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3-20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I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社区脑卒中人群实施双轨道互动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菠萝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56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为传统家庭照顾,不施加干预;观察组应用双轨道互动模式干预。3个月、6个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自制脑卒中知识调查问卷评定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控制血压、饮食护理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Barthel指数、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控制血压、饮食护理等评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可及时预防和干预脑卒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减少后遗症,并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