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患儿均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血肿,经对症治疗完全恢复.无一例因临床护理问题影响患儿康复.结论 了解先心病患儿的临床特点,重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郝开颜 《全科护理》2012,10(12):1092-1093
探讨经临床路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经验,对38例先心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经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38例介入封堵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实施临床路径减少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封堵术治疗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完善检查和术前准备,术中监测生命征及密切配合,术后观察穿刺口、下肢循环及小便情况,全麻复苏监测及并发症的观察,促使患儿尽快康复。结果:本组23例患儿封堵术后除3例出现一过性Ⅰ~Ⅱ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外,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论:认真做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是配合封堵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关健。  相似文献   

4.
李天鸿  杨茜  杨敏 《全科护理》2016,(5):479-48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2例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的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疾患,先心病经导管介入诊疗技术近年发展迅速,该技术较外科开胸封堵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成功率高。对于一些常见先心病可达到根治效果。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7月共施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223例,现将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严伟  孙国珍  陶源 《全科护理》2012,(31):2888-2890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心电监护、手术肢体制动与观察、饮食护理、体温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等。[结果]104例病人均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8例,手术穿刺部位渗血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们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22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0例,1.5~66岁。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128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5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34例。2护理2.1术前护理作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指导,以解除  相似文献   

10.
曾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87-1389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的术中护理配合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6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镶嵌治疗和护理:包含心内直视封堵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26例;侧支封堵及肺动脉内血管支架30例,29例侧支封堵后急诊外科手术,左肺动脉支架1例;室隔完整肺动脉闭锁新生儿经右室穿刺球囊扩张闭锁肺动脉瓣8例。【结果】64例患儿手术均成功,全组无手术室死亡。【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需要通过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组和护理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其中护理配合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研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术后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本院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治疗患儿,共纳入本院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616例。于2012年1~5月入院的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预防组,217例)和于2012年6~12月入院的为非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非预防组,399例),所有患儿均成功实施介入手术,术后即刻拔除血管内导管,并压迫止血。预防组在术前30 min至术后48 h预防性静脉应用头孢唑林钠,非预防组术前和术后均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观察体温、白细胞数、CRP及临床体征,对疑似感染病例行血培养,术后随访1月。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结果预防组术后感染发生率6.91%,非预防组5.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无需进行抗生素预防性治疗防止术后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介入封堵手术,其中30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果全组均在Advantx LC^+心血管专用X线介入系统和彩色多普勒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封堵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优质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喉罩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喂养的安全性及舒适度。方法纳入10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后的患儿,方便抽样分为两组。患儿先心介入术后,当改良Aldrete苏醒评分≥10分时,在不同的时机进行喂养。试验组采用按需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全麻术后护理常规的按时喂养,即患儿改良Aldrete苏醒评分≥10分仍需禁食禁饮6小时方可进食。两组患儿的进食顺序均一致。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清醒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呼吸循环异常情况,并评估两组患儿麻醉清醒及清醒后30 min、1 h、2 h、3 h、4 h、6 h的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麻醉清醒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喉罩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手术后,可以根据患儿的清醒程度尽早开始喂养,不会增加患儿术后与麻醉相关的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封堵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介入微创手术。一般6岁以上能够配合的患儿均采用局部麻醉,6岁以下或其他不能配合手术的患儿需采用静脉麻醉。由于患儿心脏循环存在异常分流,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风险,故麻醉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4月~2007年12月在静脉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78例患儿的麻醉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2~6岁。其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22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43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3例,均经心脏彩超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全部病例心前区均有明显的杂音,78例患儿均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经导管行封堵治疗。1.2麻醉实施目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氯胺酮静脉麻醉使用较为广泛,一般不影响肺血管阻力,对患儿的心排血量、射血分数、心率、动脉压只有轻微影响。方法如下:1.2.1术前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咪唑安定0.1 mg/kg使其入睡,避免患儿哭闹所致气道分泌物增加,同时减轻恐惧感。1.2.2抗胆碱药阿托品0.02 mg/kg肌肉注射,减少氯胺酮所引起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行介入封堵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导致其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患儿存在免疫缺陷、年龄6岁、存在慢性疾病、精神焦虑抑郁、肺功能障碍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3 d为导致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精神焦虑抑郁,肺功能中度、重度障碍,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3 d为导致患儿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前术后都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外科-介入镶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正在引起关注。本组最近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指导2例小儿房间隔缺损(ASD)外科-介入镶嵌经胸微创封堵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取2004年6月份在我院心血管中心接受外科-介入镶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ASD2例,其中女性1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7岁5月和4岁。  相似文献   

18.
刘洁 《家庭护士》2009,7(4):306-30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3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安全返回病房,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对3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包纵隔引流管患儿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例患儿因多脏器衰竭死亡,发生乳糜胸1例,大出血1例,未发生因心包纵膈引流管护理不当而导致的急性心包填塞、意外拔管、堵管或滑脱等不良事件。结论:对术后患儿引流管进行严密的观察、科学合理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引流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武红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721-2721
目的 探讨介入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漏患者3例,应用国产华医圣杰PDA封堵器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结果 3例均封堵成功.术后即时造影及术后24 h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残余分流.结论 应用介入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