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洪书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256-1256
鼻中隔偏曲类型多样,程度不等,以往多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4例患者,男46例,女18例,年龄18~54岁,平均32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48例,鼻中隔偏曲伴有慢...  相似文献   

2.
宋子龙  张丹梅 《护理研究》2004,18(1):151-151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两侧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脓涕等。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鼻中隔偏曲的术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我院2001年11月-2003年9月共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35例,并随机抽取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5例进行对照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成形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手术,是解除因中隔偏曲而致鼻塞、出血、头晕及其他症状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鼻中隔偏曲均采用鼻中隔成形术治疗260例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7例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患者在局部麻醉后鼻内镜下行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30例患者局部麻醉后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1例出现术后血肿,对照组30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中鼻中隔穿孔,1例出现术后血肿,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组患者双侧鼻腔通气良好,治愈率94.6%,无鼻中隔穿孔、血肿、出血及外鼻畸形等并发症,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率93.3%,出现5例鼻中隔扇动。结论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疗效确切,能保持鼻中隔正常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对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47例18岁以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结果 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得到矫正,其中伴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者2例在术中一并实施鼻窦开放术。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随访1~6年。所有患者对手术均满意,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并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具有手术范围小、损伤少、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鼻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进行治疗的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程度、鼻阻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双侧鼻阻力值(N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损伤小,且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优点。方法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成形术式,采用鼻内镜,在显示器下行鼻中隔成形术55例。结果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5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满意。结论鼻中隔成形术可保留较完整的鼻中隔支架,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中隔棘与嵴突切除术1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常规的鼻中隔矫正术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1]。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野暴露不充分,常易出现矫正不彻底、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手术并发症。随着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一医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19例,将其随机分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观察组)58例和鼻中隔矫正术组(对照组)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及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具有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中隔偏曲行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手术,临床上手术失败病例常需作再次矫正,由于前次鼻中隔偏曲术后患者中隔软骨及骨质局部不规则缺损,术腔组织粘连,再次手术时操作困难,极易出现鼻中隔穿孔,难度较首次明显增大,增加了鼻中隔穿孔的风险。作者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鼻内窥镜及其显像系统下鼻中隔再矫正术3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悦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2):165-166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37例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相关问题。结果随访3个月至5年,治愈34例,显效2例,无效1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治疗蝶窦囊肿12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蝶窦囊肿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蝶窦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3~48个月,11例痊愈,1例出现窦口闭锁,行再次手术开放,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蝶窦囊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鼻内镜和CT检查有助于诊断。局麻下鼻内镜手术治疗蝶窦囊肿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对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内窥镜下等离子刀低温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于术后1~5个月随访,显效32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4%,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刀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在经鼻腔泪囊造口术(DC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7例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患者分为3组,其中15例行鼻外进路鼻腔泪囊吻合术,18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34例行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鼻腔泪囊造口术.术后效果不佳者行修正性手术矫正.结果 术后1年经鼻内镜检查,3种术式中泪囊造口上皮化良好、无狭窄者分别为12、14和29例,造口边缘光滑,造口直径≥3mm,成功率 为80%、77.8%和85.3%;其余患者泪囊造口均缩窄或被瘢痕封闭,分别以同种术式行修正后手术并放入扩张管,3个月后拔管,随访半年造口无封闭.总有效率分别为87%、83.3%和94.1%.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激光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粘连和肉芽形成,并能同期处理鼻腔阻塞性病变,提高该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治疗放疗性后鼻孔闭锁的方法。方法对25例鼻咽癌放疗性后鼻孔闭锁患者于鼻内镜下应用吸切器行后鼻孔成形术,术后加强鼻腔和鼻咽清理。结果22例患者均造口满意、通气良好,随访1-3年,无复发,3例又出现不同程度闭锁,再次行手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该治疗方法术野清楚,安全,效果好,创面光滑,术后上皮化快,是治疗放疗性后鼻孔闭锁的较好方法,术后处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2例施行该手术的患者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术中医护配合密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内窥镜显像清晰,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出现手术意外.结论 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器械物品准备充分,术中正确配合使用各种仪器,密切护理配合,术后进行器械的清洁灭菌,仪器的正确、妥善保养,体会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熟知手术流程、各仪器的保养使用及手术医生的操作习惯,对该手术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鼻内窥镜射频治疗慢性咽囊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2002年,我科在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慢性咽囊炎1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硅胶管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鼻窦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特别是鼻内镜的应用,其术腔填塞物的选择对术后反应的影响,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1].传统术后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的方法可起到术腔止血和支撑的作用,但常引起病人严重鼻塞、头胀痛、吞咽困难等不适.我科自2006年6月以来对62例鼻中隔偏曲伴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人在鼻内镜术后应用硅胶管行鼻腔填塞,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鼻内窥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鼻腔和鼻窦的通气引流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疗效,并研究鼻窦黏液囊肿组织的超微结构及与病理特性之间的关系,为鼻寞黏液囊肿造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均行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手术后标本作电镜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6~12月无1例复发。30例均为黏液囊肿,除1例为立方状上皮外,其余内衬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纤毛发达,线粒体丰富,内质网、高尔基氏体发达,黏液性腺细胞和杯状细胞浆中有大量黏液分泌颗粒,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有效术式,具有微创、面部无瘢痕等优点。鼻窦黏液囊肿内衬上皮与鼻腔大部分黏膜一样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发达,术后纤毛功能可以恢复,其超微结构与病理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