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患者女,57 岁,汉族,右利手,因头晕2 d,反复发作性言语不清1 d 于2010 年1 月15 日入院.患者于2010 年1 月13 日晨起床后感头晕,无视物旋转、耳鸣、听力减退,无恶心、呕吐,就诊于门诊,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4 ×109 /L、RBC 3.71 ×1012 /L、Hb 102 g/L、HCT 29.7%、MCV 80.1 fl、PLT 17 ×109 /L;肝功能:ALT 20 U/L、AST 41 U/L、TBIL 33.2 μmol/L、DBIL 9.2 μmol/L;肾功能:BUN 9.22 mmol/L、Cr 122.3 μmol/L,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予以阿司匹林100 mg po qd.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胸腔积液检出骨髓瘤细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7岁.因近1个月感头晕、乏力、气短不能平卧,伴右侧胸背部疼痛明显,于2001年10月22日入院.实验室检查:血Hb 42 g/L,RBC 1.2×1012/L,WBC 4.3×109/L.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8岁.因胸闷、心悸1个月于2004年3月29日来我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及.血常规:Hb 41g/L,WBC3.87×109/L,ANC 1.77×109/L,BPC 229×109/L,网织红细胞0.0013,绝对值1.4×10+/L,MCV、MCH及MCHC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男,7岁,因"发热,全身肌肉痛3~4 d"于2004年9月1日入院.患者3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伴全身肌肉酸痛.于外院查全血细胞分类:WBC:475.×109/L,Hb:122g/L,PLT:86×109/L.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与治疗过程 患男性,53岁,患2型糖尿病19年,高脂血症12年,高血压病5年;10年前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患于1999年初出现头晕,颈椎片未见异常,MRI示右额叶脑梗死,开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2002年5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同年6月因头晕,头颅CT显示有新的梗死灶,凝血像提示INR在0.8~0.9,FIB在6~11g/L,加用华法令1.5mg和3.0mg隔日交替,凝血像INR0.95~1.50,FIB在3.24~6.25g/L波动,头晕缓解.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1岁,因"多食易饥、心悸5个月,发热、乏力、月经量增多15 d"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2009年7月30日患者因多食易饥、心悸,伴有双手抖、皮肤湿润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查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索(TSH)0.008 μIU/ml,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4.6 pmol/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49 pmol/L;血常规:WBC 4.87×109/L,N 0.61,L 0.34,RBC 4.97×1012/L,Hb135 g/L,PLT 135×109/L;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30 mg/d)治疗,每周监测患者血常规;2009年9月1日复诊查血常规:WBC 3.31×109/L,N 2.25,L 0.93,RBC 4.57×1012/L,Hb 123 g/L,PLT 92×109/L,给予口服升白细胞药辅助治疗,继续服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2009年11月5日复查血常规:WBC 2.0×109/L,N 0.38,L 0.50,RBC 3.36×1012/L,Hb 107g/L,PLT 68×109/L,停用甲巯咪唑,口服利可君、复方皂矾丸等治疗,患者无感染等不适.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1岁,干部.以"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M5"于2001年11月入我科.入院时表情淡漠,面色苍白,颜面部肿胀,皮肤、黏膜紫癜,全身有散在出血点,口腔溃疡,齿衄,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化验检查:WBC 1.1×109/L,RBC 2.0×1012/L,Pt 51×109/L.入院第2天晚7时患者突然出现高热,体温39~40 ℃,持续不退,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化验检查:WBC 0.6×109/L,RBC 2.25×1012/L,Hb 72 g/L,血小板2.0×109/L.救治措施:中药滋阴清热,益气补血;少量多次输入新鲜全血,输血小板;西药抗炎、抗真菌感染、止血等以及整体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复查血常规:WBC 8.6×109/L,RBC 3.66×1012/L,Hb 126 g/L,Pt 197×109/L.患者住院70 d出院.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81岁,2009年5月16日因反复胸闷,头晕半年,加重伴咳嗽1周入住中山市大涌医院,患者曾于2008年12月29日至2009年1月1日期间因严重贫血输入6单位同型悬浮红细胞,当时查血型正反定型均为O型,Rh阳性.实验室检查:WBC 2.8×109/L,RBC 1.56×1012/L,Hb 46 g/L,HCT 0.153,PLT 68×109/L,ALT 400 U/L,AST 350 U/L,ALP 46 U/L,γ-GT 33 U/L,TP 92.9 g/L,ALB 30.0 g/L,GLO 62.9 g/L,A/G 0.48;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0.349,α1-球蛋白0.024,α2-球蛋白0.065,β-球蛋白0.503,γ-球蛋白0.059骨髓像检查意见: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9.
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长期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4岁。因反复头晕伴肢体麻木1 a余,右脚趾肿痛4个月于2007-05-11入院。患者于2006-04劳累后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到本市人民医院就诊,测BP 158/63mm Hg,查M R I示:颈椎骨质增生,右侧枕叶、右侧小脑半球及左额叶多发异常信号,脑软化灶考虑。血常规示:W BC 15.3×109/L,PLT 695×109/L,Hb 169 g/L。诊断为高血压病、颈椎病。给予门诊治疗。此后患者头晕反复发作,伴肢体麻木,偶有视物旋转,血压最高曾达180/105 mm Hg,仍在门诊配服中药并服用非洛地平片5 m g,1次/d,依…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0岁,因头晕、乏力1年,发热2月余,于2007年3月15日入住我院.1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黑朦、皮肤青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2.20×109/L,红细胞(RBC)1.37×1012/L,血红蛋白(Hb)52 g/L,血小板(PLT)23.0×109/L,网织红细胞(Ret)1.5%.骨髓涂片:增生低下,粒、红系仅见中幼以下阶段,非造血细胞多见,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2型糖尿病19年,高脂血症12年,高血压病5年;10年前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于1999年初出现头晕,颈椎片未见异常,M R I示右额叶脑梗死,开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2002年5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同年6月因头晕,头颅CT显  相似文献   

12.
夏卫兵  吕立友 《临床荟萃》2011,26(14):1265-1265
患者,男,43岁,因胸闷、胸痛5小时于2010年12月3日09:07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否认糖尿病史.吸烟史15年,20~30支/d.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19次/min,血压140/10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精神略萎,体形中等,颜面无水肿,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前区未触及震颤,未触及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正常,心率7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3mV,提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粪、尿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糖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2.9×109/L,中性粒细胞0.852,淋巴细胞0.102,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273×109/L.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6岁,因"头晕、乏力1个月,右下肢肿胀1周"于2010年10月6日入院,入院时伴有双下肢皮肤散在淤斑,胸骨中下段压痛(+),右下肢肿胀明显,皮温较高,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尚可,入院时血常规:WBC38.9×109/L,Hb40g/L,PLT74×109/L。入院后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原始粒细胞比例10%,原始单核细胞比例6.5%,幼稚单核细胞比例28.5%,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简介例1.女,53岁,因头痛、头晕入院。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不规则服用降压药,病情尚属稳定。于入院前1h,突发性头痛、头晕、胸闷、心悸伴恶心,经服用速效救心丸6粒,复方降压片2片,症状未见减轻。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女,36岁。因间断乏力、胸闷、气短10年,加重1周入院。10年前在天津血液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此后间断服用环孢素、司坦唑醇、叶酸等药物治疗。本次入院后查血白细胞4·3×109/L,红细胞1·3×1012/L,血红蛋白51 g/L,血小板273×109/L。胸部X线及CT、心电图、血气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继续予环孢素、司坦唑醇及间断输血治疗,1个半月后出现咽痛、发热、咳嗽,咳白色黏痰。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咳痰好转,偶有气短。住院期间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最高时达600×109/L。2个月后出现头晕、乏力,活动后明显。查…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41岁,因发热、头晕、胸闷、全身酸痛、无力、出汗于2008年6月13日收住入院,病人自述3 d前因外感风寒,发热(38.9 ℃),在村卫生室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2 mL 1次,当天体温降到36.8 ℃.入院时体温 38.2 ℃,脉搏80/min,呼吸21/min,血压 125/9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好,意识清楚,精神差,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双肺无异常,心率76/min,入科时白细胞(WBC)1.26×109/L,血小板(PLT)61×109/L,中性粒细胞26.4%,血小板比积0.07%,尿常规示白蛋白(++).病人自述曾有新诺明过敏史.请血液科会诊,诊断为粒细胞减少.经过输液对症处理,口服利血生20 g,每天3次,调整用药,治疗7 d后WBC 4.37×109/L, PLT 92×109/L,红细胞5.43×109/L.尿常规示白蛋白(±),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我们对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42岁,诊断为白血病于2005年12月28日入院,1周前出现发热、头晕、乏力、双眼睑水肿,查血常规RBC2.0×1012/L,WBC168×109/L。行治疗性白细胞去除治疗,使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由于感染继发高效价冷凝集素抗-I,并影响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的病例比较少见,现报道1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患者,女,69岁.因贫血、头晕、乏力和发热,于2009年12月22日来本院复诊.查血象:WBC 2.86×109 /L,Hb 56 g/L,RBC 1.72×1012/L,PLT51×109/L;白细胞分类:原始粒细胞0.01,早幼粒细胞0.03,中性分叶核细胞0.69,嗜酸性粒细胞0.01,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4.2009年11月10日在本院做骨髓穿刺诊断为MDS.于2009年11月12日及12月10日两次输注B型去白细胞悬液红细胞各2U,定型、配血及输血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杨琳  张敬宇  潘崚  林风茹  董作仁  徐世荣 《临床荟萃》2005,20(21):1246-1246
患者,女性,27岁.主因间断性皮肤瘀点、瘀斑2年余,加重伴黑便10天,于2004年2月8日入院.两年前无诱因出现皮肤瘀点、瘀斑,伴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量增多.当时检查血象:白细胞(WBC)5.4×109/L,血红蛋白(Hb)120 g/L,血小板(PLT)5.0×109/L.当地医院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 g·d-1·kg-1)治疗5天,PLT升至20×109/L,后改为泼尼松(50 mg/d)口服,PLT缓慢上升至230×109/L,出血表现完全消失,患者即自行停用泼尼松治疗.于入院前10天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再次出现全身皮肤多发性瘀点、瘀斑,伴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柏油样黑便,当地查血常规示:PLT 4.0×109/L,遂急来我院.追问病史,患者近两年来,有明显脱发及间断性四肢大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20.
张宇梅  刘洪涛  王亚平 《新医学》2011,42(9):567-567
患者男,60岁,体质量72 kg。因胸闷憋气15 d于2009年12月10日入院。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硝苯地平控制血压,血压控制一般,痛风病史10余年,间断服用秋水仙碱治疗,肾功能异常史8年,长期服用保肾中药。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3次/分,呼吸25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