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11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规则抗结核治疗,住院+门诊随访观察至疗程24周的临床资料。结果:11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结核治疗24周期间有39例出现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32.8%,其中32例发生在强化期(16周内),经加强护肝、调整抗结核方案等个体化治疗,药物性肝炎治愈率94.9%,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有效率90.3%。结论:重视结核性脑膜炎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早期制定个体化用药对策,即能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又使抗结核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包南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496-497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导致的肝功能损伤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治疗的抗结核药治疗患者384例,回顾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这384例接受抗结核药物临床治疗的患者中,其中经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的患者有35例(9.11%),肝功能受损发生率57.14%;非乙型肝炎患者349例(90.88%),肝功能受损发生率18.62%。60岁以上患者168例(43.75%),肝功能受损发生率38.69%;60岁以下患者216例(56.25%),肝功能受损发生率9.26%。结论接受抗结核药治疗的患者很容易导致肝功能损伤的发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选择毒副作用小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定期的对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进行护肝治疗,减少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4.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在肺结核联合化疗的同时,全程加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阿拓莫兰片),对照组在肺结核联合化疗的同时,加服肌苷、肝太乐等护肝药。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59%),其中11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1例(91%)出现肝损害;对照组出现肝损害32例(34.0%)。其中10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6例(60%)出现肝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更易受损害。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 对21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4.8%);其中,轻、中度肝损害占76.2%,重度肝损害占23.8%.合并基础肝病者占48.0%,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其中,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率最高(35.7%).结论 有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比率高;在评估肝脏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抗结核方案和监测肝功能是预防药物性肝炎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杜秀  路玫 《中国药房》2014,(14):1290-129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1 395例行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1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年龄以19~59岁为主,占58.97%。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几率可达15.38%;抗结核治疗前有转氨酶和(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可达36.67%、22.73%,明显高于平均发病率8.39%。发生时间多为8~14d。预后多良好,有69.23%的患者好转或治愈。结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合并有乙肝、入院时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等高危因素,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防治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防治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0例,联合用药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有5例出现肝损害,停用肝损害药物并加服护肝保肝药物。结果: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在抗结核治疗的联合用药过程中,部分药物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停用肝损药物并加服护肝药,有利于肝功能恢复,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HBsAg阴性和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HBsAg阴性和阳性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对1056例用短程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治疗的肺结核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肝功能监测。结果:ALT升高发生率HBsAg(-)组为10.6%,HBsAg(+)组为33.0%,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害在1个月内出现者HBsAg(-)组为59.3%,HBsAg(+)组为82.8%,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在2个月内恢复正常者HBsAg(-)组为93.4%,HBsAg(+)组为67.2%,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化疗中HBsAg(+)者比HBsAg(-)者更易发生肝损害,且HBsAg(+)者肝损害出现快而肝功能恢复慢。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尤其对于HBsAg(+)患者应加强护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化疗而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87例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均停用抗结核治疗药物,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n=44)和强力宁(对照组n=43)进行治疗,4周为1疗程;对两组患者肝损害情况(ALT、AST、TBIL)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89.4%、67.5%(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有很好的保肝、降酶作用,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6,(6):1298-1300
目的:评价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H)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接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结核患者300例,随访3月,并检测其实验室肝功能各指标。结果:其中287例患者占95.67%的结核患者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预防性护肝药物主要有益肝灵、水飞蓟宾、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葡醛内酯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等;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3.83%(11/287),与文献报道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10%,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9,P>0.05)。结论:护肝药物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意义不大,应根据患者基础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护肝药。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7,(2):303-305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害的临床影响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HREZ/4HR抗结核治疗方案和保肝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致肝损害发生情况和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以及致肝损害出现时间和复常时间。结果:阳性组患者用药后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3.33%;治疗后TBIL、AST、ALT测得值分别为(50.59±6.47)μmol/L,(181.18±29.84)U/L和(239.15±33.84)U/L,均高于阴性组(P<0.05);致肝损害出现时间为(33.57±4.16)d早于阴性组,复常时间为(22.23±3.64)d晚于阴性组,上述指标经组间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易导致其肝功能损害,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采取对应措施,保护患者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蒋丽芳 《抗感染药学》2009,6(4):287-289
目的: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规律、临床表现。方法:分析2006年—2007年2年间确诊的1567例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抗结核治疗导致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肝功能检查采用酶法。结果:1567例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导致肝功能损害达10.59%(166/1567);其中:男性81.93%(136/166),女性18.07%(30/166);年龄在51~70岁的患者60.02%(63/166);累计频率(频数)在服药时间30d内达39.76%(66/166),60d内达80.12%(133/166),大于60d的不同时段内19.88%(33/166)。结论: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的治疗原则,定期检测肝功能,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肝宁胶囊防治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无肝功能损害),随机分为舒肝宁胶囊治疗组和常规护肝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仅给予短程化疗.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抗痨的同时服舒肝宁胶囊,能有效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发肝功能损害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80例在我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观察导致患者产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在80例患者中,在60岁以上的患者肝损害的患病率同60岁以下患者相比较明显较高(P<0.05);复发肺结核患者的肝损害情况同初发患者相比较较高(P<0.05);同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肝功能损害率明显的高于阴性者(P<0.05);肝损害的发生时间在治疗后的2个月内具有较高患病率,同2个月以后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在进行保肝治疗以后,患者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结论肺结核患者由于抗结核药物引发肝功能损害的因素较多,通过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和分析,做到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推动实现良好的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16.
沈巧凤 《海峡药学》2013,(8):102-103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临床效果。方法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无肝功能损害),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化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天晴甘平即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150mg,1日3次,对照组口服葡醛内酯,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为9.52%,对照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为32.14%,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肝损害程度亦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可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使抗结核疗程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赵素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40-314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出现的时间、程度与治疗转归.方法 对该院2005-2011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药物性肝炎8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后第2~6周.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伴或不伴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升高,经保肝、降酶及对症治疗3周内肝酶均恢复正常.结论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肝功能均可恢复正常,不会影响结核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少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087-3088
目的:分析5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56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抗结核类药占26.79%,抗生素类药占21.43%,抗肿瘤类药占14.29%,中草药占12.50%,抗甲状腺类药占8.93%,降血脂类药占7.14%,糖尿病类药占5.36%,其他占3.57%.结论:(1)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类药及中草药多见.(2)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与普通病毒性肝炎无明显特异性.(3)药物性肝炎肝功能检查显示GGT及ALP明显升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7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及其中10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中有54例(39.7%)出现肝损害,HBVM阴性患者1140例中出现肝损害46例(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时间分别为(18.7±11.3)d、(31.5±13.2)d。肝损害的程度ALT分别为(121.1±55.2)U/L、(75.4±32.3)U/L;TBIL分别为(57.0±33.2)μmol/L、(36.8±24.9)μmol/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有一定影响,在抗结核治疗前检查HBVM及肝功能十分必要,对HBVM阳性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一旦出现肝损害,应根据肝损害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结核治疗及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20.
林跃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08-130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符胱甘肽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和71.9%(P<0.05),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降酶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