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选择脑梗塞患者127例,作OGTT,FPG≥7.8mmol/L,用100g馒头餐法,FPG〈7.8mmol/L,用75g葡萄糖法。同时测定血脂、身高、体重、腰围(W)及臀围(H)、血压、肝肾功能等。结果脑梗塞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2%,而糖尿病、糖调节受损、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脂(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6%、25%、30%、90%、26%和5%。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脑梗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脂联素瘦素比值与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老年男性患者256例,分为代谢综合征组109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147例,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采用2004年中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标准;采用LINCO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空腹血脂联素、瘦素水平.结果 (1)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瘦素水平分别为(10.3±7.0)μg/L和(6.8±4.9)μg/L,脂联素分别为(7.8±5.6)g/L和(9.5±5.9)g/L,脂联素瘦素比值分别为0.94±0.78和2.15±2.13;(2)脂联素瘦素比值与体质指数、血三酰甘油、血尿酸水平均呈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正相关(P<0.001);(3)随着脂联素瘦素比值升高,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当比值在5以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降至O(X2=34.891,P<0.001);(4)代谢异常组分数越多.脂联素瘦素比值越低(F=10.876,P<0.001). 结论 血脂联素瘦素比值可用于评价老年男性患者代谢紊乱程度,对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心血管危险因素看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探讨我国成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对1994年全国25岁以上22.4万人群糖尿病普查中15 564例经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的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将人群按空腹血糖(FPG)0.56 mmol/L间隔分组,BMI≥25 kg/m2、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比率随FPG逐渐上升,FPG 5.0~5.6 mmol/L组超重比率出现明显升高(P=0.001),FPG 5.6~6.1 mmol/L组其余各组分及代谢综合征比率均有明显升高(P<0.001).(2) 餐后2 h血糖<7.8 mmol/L时,FPG 5.6~6.1 mmol/L组与FPG<5.6 mmol/L组比较,BMI≥25 kg/m2、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升高25%,15%,46%;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增高.(3) 按照1999年WHO诊断分型标准及2003年ADA专家委员会建议将非糖尿病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单纯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及IFG合并IGT(IFG+IGT)组.IFG诊断切点下调至5.6 mmol/L后,糖调节受损各组仍具有FPG 6.1 mmol/L为切点时临床特点.IFG+IGT组代谢异常较单纯IFG及单纯IGT为重.单纯IFG与单纯IGT组比较IFG组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多,相对肥胖,总代谢综合征比率高;IGT组收缩压、甘油三酯、餐后胰岛素水平高,女性比例高.结论 (1)糖尿病前心血管危险因素已开始随空腹血糖水平增高而增加,自FPG 5.6 mmol/L组以上代谢综合征及单组分比率均有显著升高.(2)以FPG≥5.6mmol/L为切点划分的新IFG人群表现为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高,代谢综合征比率高于NGT及单纯IGT人群.FPG可能对年轻者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和新发胆石症检出率情况,并探讨影响胆石症发病的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老年受试者508例,按照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246例和非代谢综合征人群262例,排除2013年前已诊断存在胆石症患者。收集受试者人口学基本资料、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新发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和腰围分别为(27.0±3.0) kg/m~2、(147.7±18.7) mmHg、(93.8±10.8)mmHg和(93.8±7.4) cm,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组[分别为为(24.1±2.8) kg/m~2、(132.7±19.60) mmHg、(86.2±11.9) mmHg和(84.6±8.5) cm,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GLU和TG水平分别为(6.5±1.9) mmol/L和(2.3±1.7) mmol/L,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为(5.6±1.3) mmol/L和(1.1±0.6) mmol/L,P0.05],而血HDL水平为(1.3±0.8) mmol/L,显著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1.6±0.4) mmol/L,P0.05];代谢综合征组胆石症患病率(19.1%)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的3.4%(x2=31.765,P0.05);56例胆石症患者与452例无胆石症人群年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症组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和腰围分别为(27.6±3.9) kg/m~2、(146.5±19.4) mmHg、(95.3±12.2) mmHg和(98.5±8.9) cm,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组[分别为(25.3±3.2) kg/m~2、(139.4±20.6) mmHg、(89.5±11.9) mmHg和(90.8±9.7) cm,P0.05];胆石症组患者血GLU和TG水平分别为(6.8±1.7)mmol/L和(1.7±1.4) mmol/L,显著高于非胆石症组[分别为(5.9±1.6) mmol/L和(1.6±1.3) mmol/L,P0.05],而血HDL水平为(1.2±0.4) mmol/L,显著低于非胆石症组[(1.5±0.6) mmol/L,P0.05];将是否患胆石症作为应变量,将BMI、收缩压、舒张压、腰围、GLU、TG、HDL作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血GLU和TG是老年人群胆石症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和老年新发胆石症呈正相关,腰围、GLU及TG是老年新发胆石症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糖检验和血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定该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尿糖检验、血糖检验,对比两组检测准确率以及检验结果。结果血糖检测准确率(100.00%)高于尿糖检测准确率(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尿糖结果为"-"的患者中,2例FPG≥7.8 mmol/L,3例FPG<7.8 mmol/L,1例2 hPG≥11.1 mmol/L,4例2 hPG<11.1 mmol/L。18例尿糖结果为"±"的患者中,10例FPG≧7.8 mmol/L,8例FPG<7.8 mmol/L,9例2 hPG≥11.1 mmol/L,9例2 hPG<11.1 mmol/L。20例尿糖结果为"+"的患者中,12例FPG≥7.8 mmol/L,8例FPG<7.8 mmol/L,13例2 hPG≥11.1 mmol/L,7例2 hPG<11.1 mmol/L。21例尿糖结果为"2+"的患者中,15例FPG≥7.8 mmol/L,6例FPG<7.8 mmol/L,14例2 hPG≥11.1 mmol/L,7例2 hPG<11.1 mmol/L。25例尿糖结果为"3+"的患者中,15例FPG≥7.8 mmol/L,10例FPG<7.8 mmol/L,16例2 hPG≥11.1 mmol/L,9例2 hPG<11.1 mmol/L。11例尿糖结果为"4+"的患者中,7例FPG≥7.8 mmol/L,4例FPG<7.8 mmol/L,6例2 hPG≥11.1 mmol/L,5例2 hPG<11.1 mmol/L。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纳血糖检验,可提高检验准确率,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初步筛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横断面研究,评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6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140例非代谢综合征老年人血清脂联素、C反应蛋白、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并采用等级相关统计方法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 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为(7.2±3.6)g/L,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10.0±3.9)g/L,代谢综合征1级、2级、3级的患者分别为27例(44.3%)、21例(34.4%)和13例(21.3%),脂联素水平分别为(8.5±2.7)g/L、(7.0±2.5)g/L和(4.9±2.4)g/L,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增多,脂联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呈等级相关(均为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和性别比后,高水平脂联素使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降低.脂联素四分法表示中,高脂联素水平组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其他较低组降低96.0%(OR=0.04,95%可信区间0.023~0.056,P<0.01).结论 老年人中,高水平脂联素使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老年人群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江苏省扬州友好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54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脑梗死患者74例(对照组),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神经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对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BMI(28.3±3.5)kg/m2、腰围(94.6±10.2)cm、吸烟史[35例(43.8%)]、饮酒史[33例(41.3%)]、高血压[57例(71.3%)]、高血糖[64例(80.0%)]和高血脂[49例(61.3%)]均高于对照组[25.7±2.9)kg/m2、(89.3±9.4)cm、20例(27.0%)、18例(24.3%)、36例(48.6%)、39例(52.7%)、30例(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TC(5.25±1.13)mmol/L、TG(2.36±0.85)mmol/L、FPG(7.83±0.87)mmol/L、收缩压(149.32±12.41)mmHg (1mmHg=0.133kPa)、舒张压(89.34±9.12)mmHg、餐后2h血糖(10.81±3.45)mmol/L和空腹胰岛素(10.86±2.75)mmol/L均高于对照组[(4.89±0.94)mmol/L、(1.82±0.64)mmol/L、(6.28±0.57)mmol/L、(141.71±11.52)mmHg、(82.31±7.61)mmHg、(7.87±3.14)mmol/L和(8.49±2.53)mmol/L],观察组HDL-C(0.94±0.24)mmol/L低于对照组(1.08±0.3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24.62±6.74)分、神经功能评分等级为重型的比例41.3%(33/80)、肺部感染11.3%(9/80)、心力衰竭28.8%(23/80)、肝肾衰竭的发生率16.3%(13/80),均高于对照组[(17.21±6.25)分、21.6%(16/74)、2.7%(2/74)、9.5%(7/74)、4.1%(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FPG≥6.1mmol/L、TG≥1.7mmol/L、肺部感染及肥胖均为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的病情重,预后差,且高血压、FPG≥6.1mmol/L、TG≥1.7mmol/L、肺部感染及肥胖为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近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0年和2006年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分析7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结果与2000年相比,2006年冠心病患者中(1)高血压患病率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分别升高了7.8%(P>0.05)和4.5%(P>0.05);男性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分别下降4.3mmHg(P<0.05)和2.8mmHg(P<0.01)。(2)血脂异常在男女两组患者分别升高10.3%和7.1%(P<0.01);血清总TC水平分别下降了0.7mmol/L(P<0.01)和0.4mmol/L(P>0.05);血清TG水平分别上升了0.2mmol/L(P>0.05)和0.2mmol/L(P>0.05);血清HDL-C水平男性组下降了0.1mmol/L(P<0.05)。(3)糖尿病患病率男女分别上升10.3%(P<0.01)和17.7%(P<0.05);空腹血糖水平在男性患者中下降了0.2mmol/L(P>0.05)。(4)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上升11.5%(P<0.01)和12.7%(P<0.05)。结论与2000年相比,2006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增加。男性患者一些危险因素水平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女性患者各个危险因素则未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在心内科门诊中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稳定型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对入选患者进行空腹或餐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空腹血糖≥6.1 mmol/L或餐后随机血糖≥7.8 mmol/L的患者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共1412例患者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其中939例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281例(29.9%)患者空腹血糖≥6.1 mmol/L并且<7.0 mmol/L,105例(11.2%)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473例患者进行餐后随机血糖检测,123例(26.0%)患者随机血糖≥7.8 mmol/L并且<11.1 mmol/L,43例(9.1%)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入选患者共552例(39.1%)毛细血管空腹血糖≥6.1 mmol/L或随机血糖≥7.8 mmol/L,其中298例患者又进行了OGTT,正常糖耐量(NGT)66例(22.1%),糖调节受损(IGR)132例(44.3%),其余100例(33.6%)患者新诊断为糖尿病。结论对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稳定型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毛细血管血糖筛查及OGTT有助于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云南大理市白族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分布特点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性别、年龄分层,对1845例包括城市、农村、城乡结合部居住5年以上大理市白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四分位法分层,男性:Q1 238例(尿酸<308μmol/L);Q2 234例(尿酸309~363μmol/L);Q3 228例(尿酸364~419μmol/L);Q4 239例(尿酸≥420μmol/L);女性:Q1 232例(尿酸<278μmol/L);Q2 226例(尿酸279~333μmol/L);Q3 220例(尿酸334~389μmol/L);Q4 228例(尿酸≥390μmol/L),比较不同组分间基本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四分位分层后,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老年白族男女性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LDL-C、肌酐、体质量指数、腰臀比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中心型肥胖、血脂异常发病率逐渐升高,HDL-C逐渐下降[男性(1.27±1.61)mmol/L vs(1.15±0.21)mmol/L vs(1.10±0.30)mmol/L vs(1.08±0.38)mmol/L,P=0.000;女性(1.31±0.36)mmol/L vs(1.28±0.28)mmol/L vs(1.02±0.31)mmol/L vs(1.01±0.37)mmol/L,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血清尿酸呈正相关。结论大理市白族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尿酸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耐量异常 (IGT)及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我们对 8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浆胰岛素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45例、女 37例 ,年龄 45~ 69岁。均按1 999年 WHO制订的标准诊断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均无糖尿病史。患者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凡空腹血糖 <7.8mmol/ L、服葡萄糖 75g后 2小时血糖≥ 7.8~ 1 1 .1 mmol/ L诊为 IGT。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每次采血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 (IRI) ,观察胰岛素值与血糖值之间的相对关系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的效果.方法 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A、B组,各20例.所有患者给予同样饮食指导,劝告减少热量和脂肪摄入,增加运动.B组加服二甲双胍0.5g,3次/d,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体质量指数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B组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腹胀不适,均于1周内消失,能坚持服药.A组治疗后BMI为(30.18 ±2.14) kg/m2、SBP为(142±11) mmHg、DBP为(89 ± 10) mmHg、TG为(1.87 ±1.19) mmol/L、TC为(4.98±1.04)mmol/L、HDL-C为(1.26±0.48) mmol/L、LDL-C为(2.59±0.81)mmol/L、FPG为(5.69±0.91) mmol/L、2h PG为(8.84±0.53) mmol/L、FINS为(9.02±0.43) mIU/L、HOMA-IR为4.01 ±0.41,B组分别为(27.89±3.01) kg/m2、( 144±11) mmHg、(89 ±9)mmHg、( 1.69±1.04) mmol/L、(4.12±1.18) mmol/L、( 1.41 ±0.61) mmol/L、( 2.47±0.38) mmol/L、(5.14±0.76) mmol/L、(7.28±0.48) mmol/L、(8.01±0.35) mIU/L、3.62±0.37.B组BMI、TC、HDL-C、FPG、2h PG、FINS、HOMA-IR低于A组(P均<0.05),SBP、DBP、TG、LDL-C与A组相比P均>0.05.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生活方式干预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瘦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方法从参加常规体检的1196例成人中,纳入219例诊断为NAFLD的患者,对瘦人[体质指数(BMI)24 kg/m~2]与超重或肥胖(BMI≥24 kg/m~2)NAFL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人体测量学、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代谢并发症等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219例NAFLD患者中,38例(17.4%)瘦人与181例(82.6%)超重或肥胖患者相比,男性比例更高(76.3%vs.58.6%,P=0.037),年龄较轻[(36.8±11.3)岁vs.(43.4±13.6)岁,P=0.006],舒张压[(83.7±7.5)mmHg vs.(83.1±8.2)mmHg]、收缩压[(129.6±7.8)mmHg vs.(131.4±9.3)mmHg]、空腹血糖[(5.46±0.83)μmol/L vs.(5.39±0.79)μ.mol/L]、总胆固醇[(6.48±1.37)mmol/L vs.(6.17±1.56)mmo/L、甘油三酯[(3.24±1.09)mmol/L vs.(3.32±0.94)mmol/L]、尿酸[(392.8±61.7)μmol/L vs.(388.5±59.6)μmol/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6±8.9)IU/L vs.(31.3±9.6)IU/L]水平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6、0.395、0.725、0.326、0.837、0.864、0.416),高血压(28.9%vs.32.0%)、高血糖(26.3%vs.25.4%)、血脂异常(78.9%vs.76.2%)和高尿酸血症(34.2%vs.35.4%)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64、0.526、0.872、0.231)。结论与超重或肥胖患者相比,瘦人NAFLD患者的男性比例更高,年龄较轻,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并发症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脑梗塞与高脂血症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老年人脑梗塞与高脂血症及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病例 ,比较 1 1 0名脑梗塞患者和 1 2 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脂水平和其他危险因素。结果  (1 )研究组的 TC和 LDL- C明显高于对照组 (5.2 51± 0 .985mmol/ L,4.92 3± 0 .946mmol/ L;2 .843±1 .0 56 mmol/ L ,2 .462± 0 .780 mmol/ L) ;HDL-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1 .667± 0 .60 8mmol/ L,1 .847± 0 .551 mmol/ L )。TG在二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 )性别分层后显示老年女性脑梗塞的血脂紊乱为高 LDL- C血症 ,而老年男性脑梗塞的血脂紊乱则表现为低 HDL- C血症和高 L DL- C血症。结论 老年脑梗塞患者存在血脂异常 ,在不同性别中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头颅磁共振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腹部超声检查的住院患者481例,年龄13~93岁(66.5±13.5)岁,其中NAFLD患者2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18例。使用GE H Dx twin speed 3.0 T磁共振仪行头颅MRI/DWI检查。通过生化指标、颈部血管超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等评估,分析NAFLD与急性脑梗塞的相关性。结果 NAFLD合并与未合并脑梗塞患者年龄分别为(68.49±10.88)岁和(62.83±11.68)岁,24 h平均收缩压为(152.11±14.69)mm Hg和(139.76±20.19)mm Hg,ALT为(23.69±14.8)U/L和(29.34±17.89)U/L,糖化血红蛋白为(7.03±1.86)%和(6.33±1.35)%,空腹血糖为(7.14±2.61)mmol/L和(6.15±1.89)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1.33±4.45)mmol/L和(8.7±3.24)mmol/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项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24 h平均收缩压(OR 1.028,95%CI 1.005~1.052)、年龄(OR 1.054,95%CI 1.013~1.097)、空腹血糖(OR 1.338,95%CI 1.039~1.723)与NAFLD患者发生脑梗塞独立相关;急性脑梗塞合并与未合并NAFLD患者GGT分别为(34.75±30.98)U/L和(26.21±16.62)U/L,总胆固醇为(12.26±7.72)mmol/L和(4.43±1.03)mmol/L,甘油三酯为(1.82±0.92)mmol/L和(1.26±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97±0.79)mmol/L和(2.73±0.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03±1.86)%和(6.32±1.34)%,空腹血糖为(7.14±2.61)mmol/L和(6.38±2.1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1.33±4.45)mmol/L和(9.66±4.23)m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项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液糖化血红蛋白(OR 1.468,95%CI 1.057~2.04)和甘油三酯水平(OR 2.479,95%CI 1.375~4.468)是脑梗塞患者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缩压、年龄、空腹血糖升高为NAFLD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而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单纯高血压患者(EH)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方法:用自动分析仪测定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及3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血清中尿酸水平。结果:MS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为(317±21)μ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23±25)μmmol/L(P<0.05)。结论:MS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说明高血尿酸水平在代谢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与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体成分、血脂、腹型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等进行比较,探讨合并非酒性脂肪性肝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将入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脂肪肝组)83例及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非脂肪肝组)85例,比较两组体成分、血脂、腹型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等临床资料. 结果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比较,组体质指数[(26.9±2.5)kg/m~2对(24.1±2.5j)kg/m~2,P=0.000]、腰臀围比(0.92±0.07对0.87±0.06,P=0.000)、总体脂肪比[(29.6±6.6)%对(25.3±5.5)%,P=0.000]、腹部脂肪[(11.0±2.5)kg对(8.7±2.3)kg,P=0.000]、内脏脂肪[(3.0±0.7)kg对(2.3±0.6)kg,P=0.000]、内脏脂肪面积[(97.6±22.2)cm~2对(75.5±21.1)cm~2,P=0.000]、三酰甘油[(1.98±0.94)mmol/L对(1.22±0.61)mmol/L,P=0.000]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醇[(1.23±0.32)mmol/L对(1.40±0.37)mmol/L,P=0.002]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脂过高(68.7%对36.5%,P=0.000)、血脂异常(47.0%对21.2%,P=0.000)、腹型肥胖(69.9%对43.5%,P=0.001)和代谢综合征(49.4%对9.6%,P=0.000)的发病率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总胆醇[(4.93±0.94)mmol/L对(4.73±1.07)mmol/L,P=0.21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3±0.80)mmol/L对(3.07±0.89)mmol/L,P=0.2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超标(β=1.268,P=0.000,OR=3.56)、总体脂肪比过高(β=0.902,P=0.023,OR=2.47)和代谢综合征(β=1.664,P=0.000,OR=5.28)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 结论 体质指数超标、总体脂肪比过高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以及代谢综合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1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测定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总的患病率为28.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49.1%和11.8%).肝纤维化分期为S_(0~1)、S_(2~4)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1%和19.7%(P<0.01),代谢综合征、体重指数、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炎症程度均与其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率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为55.4%和40.0%);纤维化分期为S_(0~1)、S_(2~4)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6.2%和70.7%(P<0.01);代谢综合征、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明显炎症均与其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这两类患者代谢综合征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对 12 6 1例年龄在 2 0~ 6 2岁机关职员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参考NCEP ATPⅢ标准 ,修改腹部肥胖的指标 (腰围男 >90cm ,女 >80cm) ,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评价胰岛素抵抗。男女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 11.4 %和 10 .3% ,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男女代谢综合征组的HOMA IR指数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腰围与HOMA IR呈独立相关。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腰围是影响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糖耐量受损人群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的分布比例,以及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在伴胰岛素抵抗人群和不伴胰岛素抵抗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方法测定156例老年糖耐量受损人群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压、胰岛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胰岛素原(PI)、胰岛素原曲线下面积(PIAU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等指标,并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斑块的变化,根据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糖耐量受损人群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结果(1)156例糖耐量受损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组118例(75.6%);非胰岛素抵抗组38例(24.4%);(2)胰岛素抵抗组BMI、WHR、TG、TC、LDLC、收缩压、舒张压、InsAUC、PIAUC、HOMAIRCRP及Fg分别为(26.8±2.1)kg/m2、0.96±0.23、(2.9±1.3)mmol/L、(5.4±1.8)mmol/L、(3.9±1.5)mmol/L、(154±12)mmHg、(96±7)mmHg、(239±71)mU/L、(170±42)pmol/L、(7.5±1.2)mg/L、(4.5±1.4)g/L,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22.8±2.5)kg/m2、0.80±0.2、(1.7±1.2)mmol/L、(4.5±1.5)mmol/L、(3.0±0.8)mmol/L、、(133±10)mmHg、(83±1)mmHg、(180±66)mU/L、(109±25)pmol/L、(4.3±0.8)mg/L、(3.8±1.5)g/L(P<0.05或P<0.01);而HDLC明显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1.0±0.4)mmol/L、(1.4±0.4)mmol/L(P<0.05);(3)与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18±0.05)mm、(1.01±0.02)mm,P<0.01〕,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在胰岛素抵抗组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分别为17.8%和7.8%。结论老年糖耐量受损人群存在异质性,多数伴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抵抗者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不伴胰岛素抵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