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均已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但对部分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或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需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由于此类病人多数病情重、病史长、年龄大、血管条件差、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较多、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致使病死率明显增加[1].2006年2月-2007年6月对18例行同期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现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其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魏新  刘喜梅 《护理研究》2006,20(12):3163-3164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也随之增多。由于现代手术技术不断进步,监护技术日益提高,间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已列为常规手术.虽然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风险大,护理难度大,但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心脏瓣膜外科中的常见手术,人工瓣膜置换术可有效改善瓣膜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成活率及生命质量[1].本院自2002年3月~2009年3月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56例,通过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47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后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7例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相关的健康知识指导。结果:47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均出院,没有发生血栓栓塞、出血、瓣膜功能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贯穿整个住院过程的健康教育,能建立一种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魏新  刘喜梅 《护理研究》2006,20(34):3163-3164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也随之增多.由于现代手术技术不断进步,监护技术日益提高,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已列为常规手术.虽然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风险大,护理难度大,但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均已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但对部分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或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需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由于此类病人多数病情重、病史长、年龄大、血管条件差、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较多、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致使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1]。术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早期监护可降低病死率[2]。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心脏瓣膜替换术65例,其中2例病人发生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1,女,5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10余年"入院,入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后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总结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心脏瓣膜术后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结果: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的护理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一项常见而又重要的护理,护理人员正确掌握起搏器的使用与护理和常见并发症对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造成心脏瓣膜严重损害,导致心脏、肺脏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瓣膜置换围术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术后观察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理行为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解决心脏瓣膜病所致的心功能改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多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为成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危险性大,医疗费用高,瓣膜置换术后还要终生服用抗凝血药物,同时担心瓣膜本身的功能状况,所以,这类病人手术前后易产生忧虑,惶惶不安,甚至出现心理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创伤大、管道多,均有不同程度功能损害。肺通气弥散功能减退,凝血机制差,病情变化迅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通过6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监护分析,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抗凝治疗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 对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并发症患者的抢救(使用胸外心脏按压、体外除颤、药物抢救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手术时间4~6 h,住院时间20~45 d,经及时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存活率100%,结论加强对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术后的监护,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患者既往进行过心脏瓣膜闭式分离术、直视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原来瓣膜病变复发,人造瓣膜功能障碍,继发瓣膜或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或者由于原有病变的进展,引起其他心脏瓣膜的病变,统称为术后复发性瓣膜病.如须采用手术予以纠正者,称再次瓣膜手术[1].一旦出现心脏杂音,心功能不全症状,应引起充分重视,多见于生物瓣钙化、机械瓣失灵等情况.研究表明,对于瓣膜机械功能障碍,血栓栓塞,严重瓣周漏,心功能呈进行恶化时,应该在短时期准备后,限期再次手术或急症手术.因此,再次瓣膜替换手术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然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影响较大,有其特殊性.我科1992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17例再次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疗效尚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17例换瓣患者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监护,抗凝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2例,实发室颤而死亡1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1年,心功能均达Ⅱ级以上。结论: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各系统功能监护及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瓣膜置换手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瓣膜性心脏病的有效技术,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巧的提高,瓣膜置换手术已经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心脏手术~([1-2])。心脏血栓形成是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数由术后抗凝治疗不当、华法林耐药等原因所致~([3])。人工瓣膜血栓形成(prothetic valve thrombosis,PVT)为非感染性血栓引起的人工瓣膜梗阻或功能障碍~([4])。心脏内血栓形  相似文献   

16.
快速康复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小春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98-119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住院的心脏体外循环施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按心脏手术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术前教育、体温保护、合理输液、术后有效镇痛、引流管护理、分阶段早期活动等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有效促进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陈书盈 《现代护理》2007,13(30):2937-2938
目的总结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找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抗凝治疗措施,系统地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结果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无出现抗凝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第三军医大学护校钟华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变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对于慢性严重瓣膜疾患伴有中等重度的心衰患者(Ⅲ级),目前最好而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就是行瓣膜置换术。瓣膜置换术就是用生物瓣或金属瓣,置换纤维化或已失去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找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抗凝治疗措施,系统地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无出现抗凝并发症.结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接受同期外科治疗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老年患者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1例,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工作,是保证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老年患者同期外科治疗疗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