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武汤出自东汉末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组成:附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具有温阳健脾,利水除饮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在临床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结合经治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加味真武汤治疗症状性高血压2例陈成甘肃省中医医院(730050)陈英甘肃省礼县人民医院(742200)真武汤乃《伤寒论》少阴脉证中温阳利水之剂,笔者在本方的基础上以之加味治疗老年症状性高血压10余例,疗效甚佳,兹举案二例,以求正于同道。病案1王某,男...  相似文献   

3.
仲景真武汤由制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组成。历代医家共认本方具有温阳行水之功效。笔者认为:从方药理论看,本方治水,不仅能温阳化水,还能健脾运水,强心利水,温肺散水,调肝泄水,活血行水,补血利水。本文通过增加药量,改变药物间配伍关系来论证上述功效,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洁 《宁夏医学杂志》1990,12(5):309-312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杰出医家张仲景化气利水之名剂。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昧组成,主治太阳病蓄水证、霍乱吐泻及痰饮诸证。后世不少方剂,如胃苓汤、春泽汤等,皆由本方脱胎而出。近十年来有关本方临床应用的报道颇多,兹择要综述如下: 一、肾炎及透析失衡综合征:肾炎伴有  相似文献   

5.
真武汤由附子、茯苓、自术、自芍、生姜组成,本方出自仲景《伤寒论》,该书太阳病篇和少阴病篇皆用真武汤。笔者体会本方为祛寒利水剂,其用途有二:(1)治阴寒内盛,或误汗亡阳,致心肾阳虚,水饮泛所出现的心悸,眩晕等证;(2)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健运无权,所致的腹痛下利等证。  相似文献   

6.
真武汤新用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 ,由附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组成。具有温阳利水、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证。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喘咳、慢性肠炎腹泻、心脏病心慌心悸等症。笔者用于治疗各种杂症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脚臭案魏某 ,男 ,38岁。 2 0 0 2年 2月 5日初诊。自诉脚臭数年 ,近 1个月来脚臭加重 ,奇臭难闻 ,不能脱鞋 ,否则整个屋子均弥漫臭味 ,伴脚胀 ,脚出汗明显加重 ,整个脚底如同长期水浸泡一样发白 ,无血色及皮肤正常颜色。询问患者得知 ,近 1个月来 ,患者工作繁重 ,经常加班熬夜 ,睡眠缺乏 ,身…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真武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五味药组成,《伤寒论》中记载真武汤证有两条,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1]少阴病篇第316条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1]该方具有温阳利水之功,  相似文献   

8.
真武汤方见于《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硬八片)组成。主治阳虚水气内停之症,功能温阳利水,笔者临证用本方化裁,凡阳虚水气内停所致之症皆可用之,效果满意。 例一,钟某某,男,57岁,干部。患者在广州疗养,因牙痛一月余,经多方医治无效,提前返家来我处就诊,牙齿疼痛,遇寒则甚,  相似文献   

9.
许生  黄笛  夏娟娟  谭颖颖 《中医学报》2020,35(7):1408-1411
"水郁折之"原义为水气之运郁滞不畅,当以分利水郁之邪。《伤寒论》六经病中亦多见水郁之证,如太阳外感里饮证和太阳蓄水证;少阳枢机不利,饮停阳郁证;少阴之阳虚水泛证和阳虚有热、水气不利证等。"折之"者,伐而消之也,以分消、疏散水郁之邪。仲景涵水郁证于诸经之中,治法上虽有不同体现,均蕴含"折之"之义,如小青龙证之辛而散水法;五苓散证之化而行水法;真武汤证之温而利水法;生姜泻心汤证及茯苓甘草汤证之和胃消水法;十枣汤证、大陷胸汤证及牡蛎泽泻散证之泻而逐水法;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平冲降水法;猪苓汤证之育阴利水法;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和解枢机宣水法等。  相似文献   

10.
真武汤 本方首见于《伤寒论》,又名温阳利水汤。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5味药组成。原主治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等。现发现它具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利尿、健脾、镇痛等作用。故可收异病同治、一方多用之功。  相似文献   

11.
正真武汤源自《伤寒杂病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炮附子、白术组成,功用温阳利水,不仅能用于肾阳虚水肿,而且能够用于治疗其他脏腑病证。黄平主任中医师临证擅长思辨合用经方治疗,对真武汤应用体会颇深,现将黄平应用真武汤合方经验介绍如下。1真武汤相关条文及病机分析真武汤首见于《伤寒论》第82、316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不已,  相似文献   

12.
当归芍药散为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收载的名方 ,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川芎、泽泻等 6味中药组成 ,原方主治“妇人怀娠 ,腹中痛” ,“妇人腹中诸痛疾”。该方具有养血柔肝、健脾祛湿、活血镇痛之功效 ,后世医家常用本方治疗妇科疾病。但当代医家在沿革同时已不拘泥于原方宗意 ,而是灵活变通施治于多种疾病 ,竞获奇效。笔者临证 ,以此方化裁治疗多种疾病 ,均取得满意疗效 ,兹举验案 2例以示之。1 慢性荨麻疹案  韦某 ,男 ,4 5岁。 2 0 0 1年 9月 17日初诊。自诉患慢性荨麻疹 2年余 ,常发作 ,发作时全身局部风疹块紫黯 ,恶风寒 …  相似文献   

13.
真武汤浅析     
真武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阴阳虚水泛的名方,有温阳利水之功,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且每获良效。而对于一些现代医学尚无明确治疗方法的疾病更是有其独特的疗效。只要病机符合阳虚水停者皆可选用本方。本文通过真武汤的来源、其在《伤寒论》中条文的含义及相关的临床运用进行分析,对真武汤中的几处争议及证治予以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少阴篇“真武汤”系温阳利水的著名方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病,获得很好疗效。今整理医案数则,报导于下,不当之处,请给予指正。一、头痛如劈案  相似文献   

15.
王宗殿  窦伦平 《医学文选》1995,16(3):223-224
真武汤系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所组成,《伤寒论》316条、84条以其主治少阴阳虚水停及太阳病过汗所致阳虚水泛之证。近年来,笔者以其方加减,先后治疗癃闭、遗尿、溢饮、头昏等病证,均获比较满意的疗效,现简介如下:1 癃闭案  相似文献   

16.
真武杨源出《伤寒论》,为温阳利水名方,功用甚广,颇受历代医家重视,后世广为应用。其药物组成为“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皮。”《伤寒论》原文指出:“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82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水气。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以上方药、条文均录自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这两条原文所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指明本方证的始末特征,而其联系则着重暗示本方证的病理概括。由此看来,两条原文的内涵丰富,外延甚广,为  相似文献   

17.
真武汤原出于《伤寒论》,由附子、白术、白芍、茯苓、生姜五种药物组成,方中附子大辛大热,益命门之火,散下焦之寒,为君药;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导水下行,为臣;生姜辛温,佐附子温散水气;更使以芍药和里,助附子入阴破结,五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化气利水之功。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凡属阳虚水泛,火不生土之证,皆可适当选用。现将个人临床体会,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4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功。笔者以本方应用于心脾阳虚、水气上冲为患的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举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真武汤新用     
真武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由茯苓15g,白术15g,附子8g,生姜5片,芍药15g等组成,以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为用。本方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妇科等方面,肾阳不足,水饮内停之症,笔者以此方治疗神经系统疾患,主要为神经水肿,中医辨证为虚寒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真武汤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其具有温阳利水之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若因阳虚所致者,无论水肿、咳喘、泄泻等证,见其一证便可用之,不必拘泥。通过理论探讨及实践验证,对真武汤组方及药物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