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均有增长趋势,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和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颈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常见原因,随着神经介入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导致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提出临床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就诊心内科的102例ISH患者和43例正常血压的老年人群,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访入选病例24个月,其中102例ISH患者根据有无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情况分成心脑血管病组23例和无发生心脑血管病组79例,所有病例入选时常规检测身高、体重、吸烟人数、饮酒人数、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空腹血糖及收缩压水平,计算BMI值、吸烟率、饮酒率及平均收缩压水平(SBP).结果 一般情况中,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是发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总胆固醇水平、LDL-C值、空腹血糖是发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SH患者中血中胆固醇水平是导致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值、吸烟、饮酒均不是直接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单纯性高血压是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严重时可发生心脑血管病等,早期干预及诊断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女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确二者与与女性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女性住院患者120例,其中心脑血管病患者6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60例。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获取体质量指数,同时抽取肘静脉血,以检测脂联素。结果女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BMI要高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年龄(66.83±10.59)VS(63.26±11.99),P<0.05;BMI(25.68±3.41)VS(23.30±8.47),P<0.001]。脂联素水平在心脑血管病组要低于非心脑血管病组,二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7.59±2.44)VS(9.62±1.11),P<0.001]。脂联素是女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4)。结论女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BMI和脂联素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脂联素是女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史有松 《华夏医药》2005,9(5):394-395
目的探讨高氧紫外绕照射自血回输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心脑血管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好方法。方法应用高氧紫外才照射自血回输疗法治疗病人1200余例次,对620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对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对照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脂检查、血流变学检查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照比较,P<0.05,有显着临床意义。结论高氧紫外才照射自血回输疗法对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效的,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病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控制高血压的发生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用中西医共同治疗已成趋势,通过观察临床用药情况,对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降低心脑血管病的病残和死亡的总危险。方法对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具有病史长,对血压升高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差增大;血压波动较大;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因素以2、3级为主,中毒和重度比例极高;并发症的出现率较高;降压药物使用种类和次数多等特点。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预防和控制相关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病残和死亡总危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中青年教职工心脑血管病健康教育、行为和药物干预模式,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统计2150名教职工2009、2011年健康体检心脑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患病率;问卷调查干预依从性;统计行为干预率、服药率,疾病控制率,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心脑血管病及危险因素患病率均呈现男高于女,中年高于青年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年各组人群危险因素患病率均低于200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2009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健康教育后心脑血管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且中年高于青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659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中,2011年三项干预效果均呈现中年优于青年趋势,且各组干预效果均优于2009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健康干预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强依从性,控制发病率,提高控制率。  相似文献   

9.
赵志斌 《北方药学》2011,8(7):88-88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文献报道,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平均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且已超过11%[1]。现在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1亿多人,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常见疾病[2]。  相似文献   

10.
李玉珍 《河北医药》2007,29(11):1264-1265
高校职工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了解和分析中老年教职工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情况,有助于对这些人群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为此,我们对常规体验248例中老年教职工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我校中老教职工的心血疾病危险因素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特点,有的患者坚持服药但效果仍不理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运动减少等。血脂异常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心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粘血症尤其是血小板聚集也是冠心病冠状动脉意外增加的危险因素。同时,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血管  相似文献   

12.
血脂异常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显示,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者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重视血脂检测和调脂治疗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凤林 《中南药学》2015,(10):22-23
<正>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脑血栓等,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各类疾病首位,被喻为人类第一杀手。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在人口总死亡人数中约占40%,每年全国死于该类疾病者达200万人,高于多数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征与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61例消化道出血住院的病历资料,NSAIDs致消化道出血为研究组(98例),非NSAIDs致消化道出血为对照组(163例)。结果NSAIDs致消化道出血占同期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37.5%;年龄(≥60岁)、性别(女)、既往心脑血管病史是NSAIDs相关性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组出血前症状、血红蛋白(〈80g/L)、住院天数、胃黏膜损伤、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为NSAIDs相关性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对服用NSAIDs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脑血栓中医药治疗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目前,心血管发病及死亡率已经跃居第一位。如何有效防治心血管病的发生,是不能回避的医学课题、社会课题。 引起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现在,治疗心血管病的药很多,但是,有的患者虽然坚持服药,效果却不理想,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有的反复换药,疗效也不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一下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运动减少等。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  相似文献   

16.
<正> 众所周知,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纠正高脂血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降脂药物较多,但疗效令人满意的却较少。本文用辰欣治疗高脂血症患者30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569-571
目的探讨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帮助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统计病因、危险因素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类型、临床特点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以脑实质出血最多(60%);病因以动脉瘤等颅内血管畸形疾病最多见(53.75%),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11.2%);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高血压、酗酒、高血脂、抽烟等。结论青年脑出血以高血压、吸烟、饮酒为常见危险因素,脑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病因,普及大众心脑血管病知识,做好危险因素的预防,是减少青年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徐建黔 《贵州医药》2006,30(12):1113-1113
高血压与高脂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探讨两者的关系,对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首次在我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其中男性5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高血压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规范其管理,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血压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把心血管事件作为因变量,对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病时间长、服药依从性差、有家族史、吸烟、嗜酒、四药以上联合、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是社区高血压人群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服药依从性差、糖尿病、吸烟、心脑血管病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药联合、非药物治疗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