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5 6例 ,其中 5 8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8例中男 42例 ,女 16例 ,2 8~ 70岁 ,病程 3~ 10年 ,其中L4~ 5突出者 3 5例 ,L5~S1突出者 15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跛行 8例。术后恢复良好 ,痊愈出院。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病程长 ,心理负担重 ,最关心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 ,担心术后终身瘫痪。护理人员应深入浅出地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 ,麻醉方法 ,术后止痛等 ,消除患者的…  相似文献   

2.
2002年6月~2005年4月,我院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34~7岁,平均44岁,其中L3~4椎间盘突出症8例,L4~5椎间盘突出症29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17例,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14例,9例合并腰椎管狭窄,住院时间3~7d。患者多表现为腰腿痛,腰部活动受限,感觉、肌力、腱反射改变等病理症状与体征。腰椎X线正侧位片可有腰椎生理凸减小或消失,腰椎侧凸,病程较长者,相应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边缘骨质增生。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俯卧位,X光机定位,棘…  相似文献   

3.
吴健  夏冰  张喆 《浙江临床医学》2003,5(12):932-933
近年来 ,内镜技术发展迅速 ,同时微创治疗也受到重视。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疾患具有创伤小 ,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院自2001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疾患59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9例 ,其中男26例 ,女33例 ;年龄24~68岁 ,平均42.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L4~L5 或L5~S1,单节段突出41例 ,L4~L5 及L5~S1 双节段突出7例 ) ,合并侧隐窝狭窄9例 ;L4~S1 腰椎退变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内聚致侧椎管狭窄11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 ,病程3个月~5年。1.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对36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2例,男48例,女24例,41~72岁,术前行颈椎X线和核磁共振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管狭窄伴有神经脊髓压迫症状,术前按常规用药检查均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术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由病房护士和手术室巡回护士共同施行,包括以下内容:①术前准备,如禁食、备皮、体位训练等…  相似文献   

5.
微创有限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8月对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采用微创椎板间有限开窗术 ,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84例 ,男 5 3例 ,女 3 1例 ,年龄 2 5~ 63岁 ,平均 3 7 5岁。病程 3个月~ 10年 ,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腰痛及神经根性疼痛。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片及CT扫描 ,其中L3~ 47例 ,L4~ 54 2例 ,L5S13 0例 ,L4~ 5及L5S1双间隙 5例 ,单纯突出者 63例 ,伴椎管狭窄者 2 1例。1 2 手术方法 术前反复阅X线片及CT片 ,X线透视下定位。硬麻下取俯卧位 ,胸腹部悬空于软三角枕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自制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型器械微创治疗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围术期护理,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内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及术后36个月时的MacNab功能评分的分布。结果手术时间均在40~120min(平均60min)内顺利完成,112例患者术后至少随访36个月,随访时90例优,18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96.4%。仅5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腰椎间孔成型、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高了护理康复指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牵引、手法推拿、封闭、药物等多种方法综合保守治疗腰椎突出症 47例,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病例,男 36例,女 11例,其中 L 3~ 4椎间盘突出者 1例, L 4~ 5椎间盘突出进者 30例, L 5~ S1椎间盘突出者 16例,病程为 0.5个月~ 4年不等。治疗时间最长 24d,最短 7d,平均时间为 16d。 1.2 方法 (1)骨盆牵引: 2次 /d,上午、下午各次。每次时间为 30~ 60min,牵引重量每侧为体重的 1/7~ 1/10。 (2)手法推拿治疗:在骨盆充分牵引 2~ 3d后执行, 1次 /d,每次于牵引后再行手法推拿,治疗时间为 …  相似文献   

8.
1993年至今经采用全麻下一次性大手法复位伴牵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58例,收到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25~53岁,病程最短7d,最长11年,有腰部外伤史者23例,无明显外伤史者35例,本组58例病人主诉均有腰腿痛,向下肢放射痛,查体阳性体征为腰椎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CT诊断发病部位L3~4间盘突出者2例,L4~5间盘突出者30例,L5~S1间盘突出者26例。左侧间盘突出者27例,右侧间盘突出者29例,中央型者2例,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  相似文献   

9.
李春梅  宁雪  李清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104-105
2000年5月-2007年7月,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6例,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6例,男289例,女127例,26~63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12年。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2非手术治疗的护理2.1急性期护理①在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3周,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护士应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相似文献   

10.
手法复位与督脉天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我们采用脊柱手法矫治术及督脉天灸等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5例,其中男74例,女41例;年龄23岁-66岁,平均38.5岁;病程3天~32年。所有病例均经X光片、CT或MRI确诊。L4~5突出者46例,L5~S1突出者59例,L3~4突出者10例;单节段突出66例,两个节段突出者36例,三个节段以上突出或彭隆者13例。  相似文献   

11.
腰椎滑脱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腰椎滑脱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术后做好全面护理.结果本组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术前大部分症状消失,椎体间植骨融合率93.3%.结论腰椎滑脱症术前、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治疗目前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犤1犦。只有约10%的LIDP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犤2犦。我科从1995年6月~2002年1月采用骶管加压滴注加手法整复治疗该病共310例,现就资料完整的136例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共136例,男86例,女50例;年龄19~63岁,平均41岁;病程10d~18年。突出部位L4~570例,L5~S140例。L4~5与L5~S1同时突出者21例,L3~4,L4~5,L5~S1均突出者5例。全部病例均根据病史、体征及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6年7月~2001年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同时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犤1犦的临床诊断标准。本组86例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28~63岁;病程3d~7年;有腰部外伤史的55例,无明显外伤史的31例。L3~4突出者3例;L4~5突出者42例;、L5~S1突出者8例;L4~5、L5~S1突出者15例;L3~4、L4~5、L5~S1突出者18例。属中央型突出19例,偏左12例,偏右4例,膨出型51例。方法:(1)针灸…  相似文献   

14.
随着CT、MRI的发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我们自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5月经硬膜外腔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 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36例中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平均 38.5岁 ( 2 0~6 3岁 ) ,病程 6 0d~ 12a。其中L3 ~L4 间隙突出者 5例 ,L4 ~L5间隙突出者 12例 ,L5~S114例、L4 ~L5、L5~S1双间隙突出者 2例 ,L5~S1术后 4aL4 ~L5再突出者 3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 ,并排除存在有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腰椎滑脱、突出…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8例患者,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2.3±54)岁.患者有明显的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所有患者均有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平均步行距离(180.5± 60.4)m.病程(25.2±8.6)个月,均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手术固定节段L3~L43例,L4~L57例,L5~S15例,L3~L52例,L4~S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腰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片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道狭窄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新技术[1],目的是对食管、贲门部各种恶性疾病所致的管腔狭窄,通过内支架置入术,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我院自2003年5月~2006年2月为62例晚期食道癌患者在内镜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感到术前周密的准备和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1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44例,女18例,年龄52~90岁,平均71岁,所有病人均有吞咽困难症状,其中首次行支架置入术53例,行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9例,行食道扩张术35例,未行食道扩张术27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和病检确诊。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病程长,思想压力大,且食管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患者及家属对其缺乏了解,易产生焦虑及恐惧情绪,担心手术不成功或置入术后痛苦,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检查的简要步骤、目的、优越性(即不需手术、痛苦小,改善症状效果好,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以及配合方法)[2],消除患者焦虑和恐惧情绪,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1.2术前准备①详细了解患者既往...  相似文献   

17.
腰椎管狭窄症行环形减压术46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4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环形减压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29~73岁,平均47岁.病变位于L2~S1.单纯腰椎管狭窄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2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Ⅱ度滑脱4例.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间歇性跛行,其中双下肢放射性疼痛26例,全部病例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8.
总结3 36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术前访视时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用剪毛法为术区备皮,并标记术区的曲张静脉位置。术中提前备好手术需要的仪器设备、物品,配置麻痹肿胀液,护士在配合手术时认真完成手术物品的准备及仪器的连接工作。器械护士有过硬的无菌区内踝部病变大隐静脉的穿刺技术;保证手术器械的正确、及时传递。巡回护士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掌握其使用方法,及时准确地调节各种仪器参数配合手术进行。本组所有患者术后静脉曲张均临床治愈,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2001年至今门诊收治69例腰突症患者,采用牵引及手法整脊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收治门诊病例69例,其中男47例,女22例;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10d~2年,平均1.1年;临床严重者14例(直腿抬高试验<30°,不能平卧及下地行走,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中度者32例(直腿抬高试验30~50°,直立行走<100m,下肢疼痛麻木,肢体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轻度者23例(直腿抬高试验50~70°,腰痛及下肢麻痛不明显,肢体无运动感觉障碍).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等检查L4、5突出28例,L5S1突出者37例,L4-5合并L5S1突出者4例,其中合并腰椎管狭窄者3例;腰椎骨质增生14例,偏左突出31例,偏右突出36例,中央型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腰椎管狭窄症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患者中,有25例(23.58%)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制定围术期护理及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腰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