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姜揖君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针灸专家,1922年生于江苏省兴化县。1938年随伯父学医,1943年以内科悬壶乡里,兼及妇科。1957年考入南京江苏省中医学校,次年执教于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姜老从医五十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勤学不缀,至今仍每日研读相关医学文章。精于辨证,重视全身,娴于取穴,尊守经典。巧用特定穴,尤其八脉交会穴,善治内、妇、儿科的疑难杂症,以针论药,常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有幸从师于先生,现将其部分学术经验整理如下,以共利同仁。1知为病者,先调阴阳姜老在临证时常提醒学生“知为病者,先调阴… 相似文献
2.
陈峰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陈师守正创新、勤于临床,临证时重视针术取穴、腧穴配伍、针灸并用、针药结合,每每针拂疾去。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教无穷,现总结其针灸学术经验如下。1勤习经典传承守正对于针灸专业人才培养,陈师一向遵崇"读经典,跟名师,勤实践"的法则和路径,尤其重视经典学习。陈师反复研读《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古籍,对《黄帝内经》穴性的认识、腧穴配伍理论与形式,《针灸大成》的病症分析、用穴处方配伍[1]、灸法临床经验等均有深入研究,对俞震、王国瑞等古代医家的针灸疗法、"穴法相应"等技术特色深为谙熟。 相似文献
3.
人迎寸口脉法及其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迎寸口脉法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运用TCD技术观察正常人与高血压病人的人迎寸口脉动情况和以人迎寸口脉法指导针刺补泻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结论:人迎寸口脉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现代针灸临床上可以为针刺补泻方法的运用提供一种新的、较为客观可靠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张缙教授针刺单式手法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缙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对针刺手法进行钻研,研究领域涉及7大方面,在窦汉卿《针经指南.手指补泻》14法基础上,参考《琼瑶神书》《针灸大成》等古代文献总结出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本文将张缙教授单式手法的几个重点部分——循摄、盘法、搓法、飞法等手法的基本理论、具体术式、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6.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李观荣教授,治学严谨,广该《黄帝内经》、《难经》及后世针灸诸家的著作,对古人丰富的学术,主张首先是虚心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主持研究了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124例疗效观察,获得1989年中国康复工作成果奖;参与了针刺治疗省回损伤修复的研究,获199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为我院留学生编写了《英汉对照针灸学》的教学用书,发来临床科研论文20余篇。李教授是我省首批百名名老中医之一,现将其从底以来之宝贵经验简介如下。1精研针刺手法,强调… 相似文献
8.
梁水源教授50年代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曾师承于我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李斯炽、吴棹仙、卓雨农。从事教学、临床40余年,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在临床实践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对墨守成规,师古而不泥古,并在针灸方面颇多创新,现就其经验整理如下。1针刺施治,重视治神、宁神梁老在 相似文献
9.
李延芳为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教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50余年,早年先后师承河北多位针灸名家,如:王宗禹、刘峙南、孙可兴等,悉得诸师真传,学验俱丰,造诣精深。 相似文献
10.
于伯泉是我市著名老中医,临床针灸学家,为我院针灸科奠基者之一,曾任市政协委员.对《内经》、《针灸大成》等古医籍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在60余年的针灸医疗实践中,运用呼吸补泻、“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治愈许多疑难杂症.先生诊病注重阴阳气血的调整,以辨证论治为法则,取穴少而精,而且多选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了近百种常见病的针刺配穴.这些配穴方法是先生的宝贵经验,临床应用确有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中医学对外传播颇具历史,部分国家更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发展、发挥,进而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术流派体系。法国作为中医药在欧洲发展的中心,自称“针灸第二故乡”,拥有18所针灸相关的研究机构和6种针灸杂志,对针灸有着深入的研究。发展至今,法国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学术流派,有了自己的特色。1流派形成前的四个阶段中医学在法国形成流派历经约700年,从大量著作的出现到后期针灸的发展经历了长达200年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吴师机,原名安业,字尚先,清末(公元1806—1886年)医家,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曾客居河北广平,因澹于功名,乃南下扬州从父学医,致力于外治法研究,卓有建树。咸丰三年(1853年),偕弟官业迁泰州,制膏药应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宗修英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年,对痰湿的成因、致病特性和诊治颇多见解和经验.对于痰湿证,历代有"顽痰怪症、痰生百病、杂症从痰论"之说.老师认为,痰、湿、饮三者同源,致病特性相近.痰性流动多变、重浊粘滞、易与他邪合病的特点,使痰病病位广泛,病态怪异,症状繁多,寒热虚实错杂转化,病情复杂多变,难辨真假,形成许多疑难病症,老师从痰湿入手治疗,每每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17.
笔者师承家学,以中医药为主研治精神疾病,在运用中医药治疗之同时,辅用针灸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将针灸辅治精神疾病之点滴经验,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8.
19.
宗修英治疗痰湿证的学术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修英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年,对痰湿的成因、致病特性和诊治颇多见解和经验.对于痰湿证,历代有"顽痰怪症、痰生百病、杂症从痰论"之说.老师认为,痰、湿、饮三者同源,致病特性相近.痰性流动多变、重浊粘滞、易与他邪合病的特点,使痰病病位广泛,病态怪异,症状繁多,寒热虚实错杂转化,病情复杂多变,难辨真假,形成许多疑难病症,老师从痰湿入手治疗,每每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十余年的针灸临床带教工作中 ,注意到一种现象 :临床教学实践中 ,实习学生非常盲目。对于如何将所学的中西医知识有机地结合并应用于临床的诊疗活动中 ,他们往往习惯于对一种疾病分别用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去认识、诊断 ,一面做的是一个传统的中医师 ,另一面又扮成一个西医大夫 ,治疗上用一根针、哪痛扎哪 ,学得好些的同学再结合辨证取穴 ,倒也能解决点临床问题。于是有些同学就认为西医知识顶多对一个疾病的微细认识深入具体些 ,和西医同行、病人沟通上共同语言多些 ,因而采取重视中医、轻薄西医的做法 ;或又认为中医玄虚晦涩 ,没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