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髋臼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与X线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18例髋臼骨折CT、X线平片及临床治疗随访资料。结果18例髋臼骨折中前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2例,复杂骨折6例。伴有盆腔内软组织肿胀11例。其中X线平片误漏诊4例。CT检出骨碎片27块,X线平片检出12块,其中关节腔内游离骨碎片CT检出17块,X线平片检出4块。股骨头脱位7例,伴股骨头骨折3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1例。结论CT显示关节腔内碎骨片,确定骨折分型及了解盆腔软组织受损情况优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高分辨CT(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在诊断Ⅱ期矽肺中的价值,为提高矽肺诊断的准确率及病变的检出率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对80例Ⅱ期矽肺患者的HRCT及高千伏X线胸片影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80例患者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主要影像指标斑片条(χ2=2.006,P=0.157)、小阴影聚集(χ2=1.607,P=1.205)和空洞(χ2=2.939,P=0.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白区(χ2=20.196,P=0.001)、大结节影(χ2=7.156,P=0.007)、钙化(χ2=4.113,P=0.043)、灶周气肿(χ2=7.629,P=0.006)、灶周结节(χ2=7.320,P=0.007)、纤维索条影(χ2=10.620,P=0.001)、淋巴结肿大钙化(χ2=15.17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在不同级小阴影密集度的肺区数(χ2=115.08,P=0.001)及矽肺分期(χ2=14.2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矽肺合并症: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分别检出肺癌(15例对5例,χ2=5.714,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结核(36例对25例,χ2=3.206,P=0.073)、胸腔积液(18例对14例,χ2=0.625,P=0.429)、气胸(12例对7例,χ2=1.493,P=0.222)、胸膜肥厚钙化(22例对17例,χ2=0.848,P=0.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在发白区、大结节影、钙化、灶周气肿、灶周结节、纤维索条影、淋巴结肿大钙化影像指标检出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级小阴影密集度的肺区数及矽肺分期有显著差异;对矽肺合并症肺癌的诊断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在Ⅱ期矽肺的诊断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石岩  卓果然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553-1555
目的:通过分析Ⅲ期尘肺大阴影的CT与X线表现,探讨CT在Ⅲ期尘肺大阴影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确诊的Ⅲ期尘肺病例,对其X线片和CT片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进行CT分型。结果:团块状19例,斑片状、条片状26例,CT表现与X线片一致占36例,9例CT显示比X线片范围大。CT对观察大阴影的分布、形态改变较X线平片优越。结论:CT可作为Ⅲ期尘肺大阴影重要辅助诊断方法,是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影像技术对诊断食管癌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食管癌34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结果34例食管癌主要X线表现为管壁僵硬、充盈缺损、龛影及黏膜中断、破坏。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方法,CT检查对食管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煤工尘肺小叶间隔线在高分辨率CT(HRCT)上的基本形态和病理基础。方法28例有煤尘接触史的尸解全肺标本,固定、干燥,进行冠状面HRCT扫描。选取HRCT上线样影丰富的肺标本薄片进行冠状面大切片(50~150μm)和组织学切片(5~8μm)制作。分析比较小叶间隔线在HRCT上的形态。结果28例肺标本中HRCT扫描发现23例有不同类型的小叶间隔线。以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9例、Ⅰ期1例;以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2例、Ⅰ期2例、Ⅱ期6例;破坏型小叶间隔3例,Ⅱ期2例、Ⅲ期1例。规则型与不规则型(q=4.3831,P=0.0024)、规则型与破坏型小叶间隔线(q=5.4715,P=0.0006)在不同期别煤工尘肺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上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水肿(10/10)、小叶间隔内炎性渗出(8/10)和局限于小叶间隔内的纤维化(9/10);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内及邻近小叶实质煤尘沉积(13/16)和纤维化突破小叶间隔(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均〈0.05)。破坏型小叶间隔线是由于纤维融合块、肺气肿等造成小叶间隔线移位和破坏。结论规则型、不规则型和破坏型小叶间隔线并存于各期煤工尘肺和煤尘接触者中,其代表的是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不同量的煤尘沉积。  相似文献   

6.
胸部X线摄影术与CT诊断胸壁结核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胸部X线摄影术及CT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证实的胸壁结核作了影像学分析,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在19—84岁,中位年龄34岁;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X线摄影术和CT扫描,9例作了增强CT扫描。结果(1)胸部X线平片仅4例显示骨质破坏。(2)CT平扫则全部可见肋骨旁软组织肿块;16例边缘密度较高,中央密度较低,3例呈较高密度中有多发低密度,2例呈均匀较低密度。5例肋骨破坏,3例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增强扫描时8例肿块呈边缘强化。(3)21例CT所见的胸壁肿块,胸片均未能发现(X^2=42.000,P〈0.01);4例CT上可见的4个纵隔及腋窝肿大淋巴结,胸片上均未能见到(X^2=4.421,P〈0.05);2种影像学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影像技术对诊断食管癌、贲门癌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食管癌22例和贲门癌17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钡餐及CT检查。结果:22例食管癌及17例贲门癌主要X线表现为粘膜破坏、中断、壁僵硬、充盈缺损及溃疡。主要CT表现为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及周围组织器官累及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X线钡餐是检查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首选方法,CT检查对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因此合理地应用X线和CT检查有助于全面观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肺大泡胸部X线平片和CT的诊断价值及与局限性气胸的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经手术证实的巨大肺大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扫描。结果病灶体积占整个胸腔30%~80%,4例病灶位于左侧胸腔,2例病灶位于右侧胸腔。其中有3例胸部X线平片误诊为局限性气胸。胸部CT能显示巨大肺大泡的内部结构、肺大泡壁及正常肺组织的受压情况。结论巨大肺大泡易于误诊,胸部CT检查对正确诊断巨大肺大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将尘肺合并肺结核与单纯尘肺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为尘肺合并肺结核和单纯尘肺患者各5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变形态和病变范围。结果 与单纯尘肺组相比,尘肺合并肺结核组CT影像学检查中病变形态特征表现为斑片、索条、空洞、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更为常见,而实变、合并支扩、合并气胸、纵隔淋巴增大伴/不伴钙化等影像学特征差异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尘肺合并肺结核组的病变的分布范围与单纯尘肺组相比更大。结论 尘肺合并尘肺与单纯尘肺的CT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病变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尘肺合并尘肺患者肺部病变范围明显更大。  相似文献   

11.
146例胸部创伤的X线平片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X线平片在胸部创伤中的地位。方法对我院1995~1998年因胸部创伤采用X线平片和CT检查的14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肋骨骨折104例,X线平片发现99例、CT发现101例、共同发现96例占92.31%;肺挫伤73例,X线平片发现46例、CT发现71例,液气胸57例,X线平片发现47例、CT发现56例。结论X线平片仍应是胸外伤首诊的主要检查方法,简便、快捷、经济、准确。  相似文献   

12.
胸部疾病CT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261例X线与CT诊断比较,评价胸部CT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是(1)弥漫病变CT诊断正确率为87.5%,X线为58.9%;(2)纵隔肿块CT诊断正确率为60.1%,X线为48.0%;(3)胸膜肿块CT诊断正确率为75.0%,X线为66.6%;(4)肺段肺叶阴影CT诊断正确率为71.0%,X线为68.4%;(5)球块阴影CT诊断正确率为73.0%,X线为71.0%;(6)斑片阴影CT诊断正确率为66.0%,X线为72.0%。分析材料表明在X线检查基础上根据胸部疾病基本影像,在普遍胸部CT检查上附加高分辨、薄层及增强扫描可提高一些CT征象发现率,同时可以使胸部疾病CT诊断水平超过本文报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平片右上纵隔增宽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或CT增强扫描、心脏超声证实的右上纵隔增宽X线和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51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6例;侵袭性胸腺瘤致上腔静脉综合征2例;胸内甲状腺肿瘤2例;升主动脉或无名动脉迂曲14例;胸主动脉瘤3例;肺动脉狭窄致主肺动脉扩张1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淋巴瘤4例;右肺纵隔型肺癌16例;隐匿型肺癌2例;食管下段癌致胸上段食管明显扩张2例;食管异物继发上纵隔脓肿2例。经CT平扫 增强扫描、手术、病理、心脏超声证实病例数分别为33、10、12、1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右上纵隔增宽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X线平片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40例患者行脊柱CT扫描,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图像重组(MPR)、表面容积遮盖(SVR)及表现遮盖图像(SSD)后处理,并对照X线平片分析不同的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X线平片诊断脊椎形成障碍18例,脊椎分节障碍15例,混合型7例。MSCT诊断脊椎形成障碍13例,脊椎分节障碍12例,混合型15例,伴有脊柱纵裂6例,肋骨畸形8例,椎管内纵行骨嵴4例。SVR图像可较全面地评价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结论MSCT的多种后处理图像较X线平片更具优势,能准确和全面判断脊柱畸形的类型和范围。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将通过降低管电流或管电压来降低多层面螺旋CT扫描的X射线剂量的方式用于胸部,观察其影像图像质量的变化。方法用120kV/(200mA、100mA、50mA、20mA);200mA/(120kV、100kV、80kV);80kV/50mA对20例胸部主动脉弓上和膈上水平2个特定层面进行扫描。测量每例纵隔窗上相同的固定解剖结构点(皮下脂肪,椎体,肌肉)的CT值;对每例肺窗的影像图像进行5等级评分。结果纵隔窗的皮下脂肪、骨骼肌、椎体在降低管电流时的CT值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799,P≥0.803,P≥0.65);在降低管电压时,皮下脂肪、骨骼肌的CT值均降低,椎体的CT值增加,三者的CT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5,P<0.0001,P=0.012),肺窗的等级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879,P=0.605)。当管电流降低到20mA或同时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80kV/50mA)时肺尖肺窗的线性硬化伪影非常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结论降低管电压或同时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会改变影像图像的质量。用降低管电流的方式可降低X射线剂量,即用多层面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是可行的,但至20mA后肺尖有线性硬化伪影。  相似文献   

16.
CT与常规X线诊断髋关节创伤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CT与X线平片对髋关节创伤的诊断效能。方法就76例髋关节创伤病例进行X线平片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髋臼骨折、股骨头及股骨颈骨折、关节腔内游离碎骨、髋关节脱位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CT在髋臼骨折的分型诊断、发现股骨头隐匿性骨折和关节腔内游离碎骨等方面优于X线平片,CT还能显示髋关节积液、积血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等形态变化。结论CT是全面评估髋关节创伤的必要检查手段,其总体诊断效能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胸腺瘤的CT和平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X线和CT表现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18例非侵袭性胸腺瘤 ,胸片仅发现 15例 ,CT扫描 10例 ,均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12例侵袭性胸腺瘤 ,肿瘤侵犯邻近器官 ,CT显示纵隔胸膜受侵 3例 ,心包受侵 2例 ,大血管结构受侵 2例 ,胸膜种植 3例 ,胸腔积液 2例 ,腹腔受侵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各 1例 ;胸片仅能显示 1例肿瘤侵犯纵隔胸膜和 1例胸膜种植。结论 CT扫描在胸腺瘤的发现和判别侵袭性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并且是可靠预测胸腺瘤侵袭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常见肺部疾患的CT仿真支气管镜征象 ,探讨有关成像技术。方法 选择因肺部疾患接受胸部CT检查的 5 7例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 ,将重建后的图像源容积数据传输至同机工作站 ,应用机内图像分析软件选择适当成像方式及阈值模式最终获取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图像资料。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 肺癌 2 3例 ,肺结核 8例 ,肺癌切除术后 6例 ,肺部感染及放射性肺炎 16例 ,支气管扩张症 4例。CTVB显示气管、支气管各种病理征象共 81处 ,与纤支镜对照其敏感性为 82 %。结论 通过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可清晰地显示多种肺部疾患所造成的气管、支气管腔内病理征象 ;合理选择成像阈值 ,优化扫描及重建参数可明显改善图像质量 ,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