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超、宫腔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拟诊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后分别进行彩超、宫腔镜和刮宫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3种方法的诊断差异。结果:经彩超诊断45例子宫内膜增厚,2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经宫腔镜诊断40例子宫内膜增厚,5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标准病理学诊断对比,彩超对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为66.7%,对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为0.0%。结论:超声检查最大的优点为无创性,不会促进病变的扩散,可以协同宫腔镜、活检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08年11月5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低钠血症。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要选择好肌瘤的类型、大小,术中注意手术技巧和良好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宫腔镜经宫颈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2001年2、3月两个月,因子宫异常出血及不孕,经宫腔镜检查证实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62例,均行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后随访24月。评价宫腔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月经量减少及围月经期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评价常见因素对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疗效的影响。结论经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不仅能治疗月经过多,而且可以治疗大部分的围月经期症状,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有疗效下降的趋势。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多发肌瘤较单发肌瘤疗效差,类子宫肌瘤较类肌瘤疗效差,年龄小于35岁组较年龄大于35岁组疗效差,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大小与疗效关系不大。所以,合适选择病材是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宫腔镜经宫颈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2001年2、3月两个月,因子宫异常出血及不孕,经宫腔镜检查证实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62例,均行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后随访24月.评价宫腔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月经量减少及围月经期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评价常见因素对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疗效的影响.结论 经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不仅能治疗月经过多,而且可以治疗大部分的围月经期症状,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有疗效下降的趋势.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多发肌瘤较单发肌瘤疗效差,类子宫肌瘤较类肌瘤疗效差,年龄小于35岁组较年龄大于35岁组疗效差,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大小与疗效关系不大.所以,合适选择病材是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妇科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0例已婚妇女因异常子宫出血、闭经、痛经、节育器嵌顿、节育器迷失等原因而行宫腔镜检查,对45例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患者行官腔镜电切术.结果 进行官腔镜检查的210例患者中,180例为异常子宫出血(AUB),45例宫腔镜电切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最短15min,最长60min,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及出血.结论 宫腔镜检查直观,准确,在诊断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方面有重要价值.宫腔镜电切术可以替代子宫切除治愈异常子宫出血,黏膜下肌瘤等妇科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应用宫腔镜检查同时行电切术治疗的9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10~40min,平均手术15min,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99%的患者月经正常,无1例复发。结论:门诊宫腔镜检查及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能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安全、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痛苦轻,可作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58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及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子宫穿孔现象发生,均一次切净,效果满意56例,占96.6%.结论 对子宫黏膜下肌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预后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许杰 《吉林医学》2013,(26):5400-540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33例一次性顺利完成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4.28%,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是黏膜下肌瘤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建平  齐旋 《中外医疗》2009,28(11):38-38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O型、Ⅰ型术后满意率达100%,Ⅱ型子宫肌瘤除2例出现低钠血症外,余全部一次性切净,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经阴道彩超诊断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并对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术中进行超声监测,提高超声在此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阴道彩超观察88例绝经前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内膜厚度、回声、形态及血流分布等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对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其中10例术中运用彩超进行监测。结果经阴道彩超对绝经前内膜良性病变诊断:本组病例88例,内膜息肉55%(48/88),单发占46%(22/48),其中10例单发充满宫腔的内膜息肉误诊为单纯内膜增生;多发占54%(26/48);黏膜下肌瘤23%(20/88),内膜增生23%(20/88)。血流检出率:内膜息肉单发者血流检出率为85%(18/22),多发者为73%(19/26),黏膜下肌瘤为100%(20/20),内膜增生为80%(16/20)。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术中应用彩超进行监护,手术切除干净,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彩超可对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此类患者随访的一种有价值、无创检查手段,为其下一步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彩超可对宫腔镜切割提供方便、安全地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均一次性成功在宫腔镜下电切,无手术并发症,出血少。结论: 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5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腔镜电切组)与5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传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医师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结果 宫腔镜电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疼痛比例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具有不开腹、无切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TVS)对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宫腔不规则出血的患者行阴道超声(TVS)检查,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下活检或刮除病灶,最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与TVS、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结果:内膜息肉30例、粘膜下肌瘤25例、内膜过度增生38例、内膜癌5例,TVS与宫腔镜相比,其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鉴别诊断价值相近。结论:TVS是诊断宫腔内膜疾病的常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156例(0型67例、Ⅰ型89例)。术前B超测量肌瘤径线1.0~2.0 cm 33例、2.1~4.0 cm 95例、4.1~6.0 cm 28例。结果切除病理组织质量最轻15 g,最重200 g;平均手术时间28 min(10~60 min);平均住院时间4.9 d(3~7 d);术后病理黏膜下子宫平滑肌瘤134例,黏膜下子宫腺肌瘤22例。156例患者子宫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未出现宫腔感染、子宫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无肌瘤复发,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减少、贫血纠正,手术满意度10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是安全、可靠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对各种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166例,明确黏膜下肌瘤的诊断和肌瘤的位置、大小、附着部位及蒂粗细,经宫颈行宫腔镜电切术。结果手术时间5~90min,平均30min以内,肌瘤越小,蒂越细,手术时间越短,各种黏膜下肌瘤均一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是治疗黏膜下肌瘤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张学颖 《黑龙江医学》2007,31(6):431-432
目的 通过550例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探讨宫腔镜及手术在妇科和计划生育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3-2006—05间,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550例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分析。结果 550例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中,宫腔镜下宫颈管息肉、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镜下双极汽化电切出378例,其中,376例手术患者愈合良好,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因合并乳腺癌行子宫全切术;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40例,宫腔镜直视下取环52例,宫腔镜检查80例,病谱为子宫内膜炎症,子宫黏膜下肌瘤,颈管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结论 宫腔镜检查及手术同时兼有诊断和治疗作用,又有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以及更多保存器官功能等优点,已成为妇科手术和计划生育科有用的诊治手段,同时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有局限性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4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结果:术后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子宫内膜切除26例(其中11例同时行单纯黏膜下肌瘤切除术),1例月经恢复正常,11例月经明显减少,8例月经稀发,6例闭经;单纯黏膜下肌瘤切除及内膜息肉切除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留子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资料,探讨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疾病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妇科就诊的绝经后妇女186例,年龄47~80岁。因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彩超发现宫腔内占位或宫内异常、阴道异常排液等行宫腔镜检查,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未见异常70例,阳性检出率为62.3%。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别为95.2%、92.6%。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8.9%。子宫内膜增生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1.0%。结论绝经后妇女宫腔镜检查的主要原因为绝经后异常阴道流血,其中子宫内膜癌及内膜不典型增生者占异常流血者13.8%(15/109);另一重要原因为宫腔内占位或宫内异常回声者中,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分别占27.7%、19.1%。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最好,其次为子宫内膜癌及内膜不典型增生者。宫腔镜检查直观、准确,是当前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敬文娜 《中原医刊》2014,(2):99-10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阴道流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绝经后阴道流血的126例患者进行阴道彩超、宫腔镜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2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以良性病变为主,以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88.5%,符合率从高到底依次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萎缩、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结论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行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或诊刮诊断宫内病变准确、有效,可明确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且大多数为子宫的良性病变,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3年8月至2008年1月,我院对112例宫腔镜联合超声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其中0型50例,Ⅰ型40例,Ⅱ型22例。肌瘤大小1.0—5.5cm,术前排除恶性病变。术中超声全程监护,术后连续随访。结果112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O、Ⅰ型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Ⅱ型中有6例未能全部切除,切除范围≥70%,无1例子宫穿孔发生。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可靠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