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2.
“形脏”一名,首见《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说:“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其神脏为心、肝、脾、肺、肾,历来并无异议。但“形脏”一名,古今医家所见,却有分歧。王冰等认为,形脏是头角、耳目、口齿和胸中;而张志聪却提出“形脏者,藏有形之物也”、“五味口,藏于肠胃,津液藏于膀胱”,所以他认为形脏应是“胃与大肠、小肠、膀胱也”。后世许多医家(包括现在一些中医院校的《内经》教材)都以张说为是。但是,笔者认为此说与《内  相似文献   

3.
辛散补肝的理论源于《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这是《内经》治疗肝病的基本原则之一,于临床立法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所谓“辛”,是指药物之味,“欲散”,是指肝之性质。肝之特性,欲散而苦敛,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疏泄条达,则宣畅气血,气血调  相似文献   

4.
摩腹养生法     
《黄帝内经》中说:“背为阳,腹为阴.”胸腹为五脏六腑所居之处,而腹部又为阴中之阴,有胃、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等分布,还有太阴、厥阴、少阴、任脉等经脉循行.故腹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相似文献   

5.
望面色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颜面五官的色泽变化,来判断整体及各相应内脏的健康状况,从而为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中医认为:“色为气血所荣,面为气之所凑,气血变幻,色即应之,色之最贵莫显于面,故望诊首察色,察色必重于面也”。这充分说明面部色诊在中医诊法中的重要性。 1 面部色诊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面部色诊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已确立。《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五色微诊,可以目察”。《难经·十三难》说:“五脏有……  相似文献   

6.
鼻鼽病 ,西医学称为变应性鼻炎 ,或称过敏性鼻炎。可分为季节性与常年性 ,且易反复发作 ,其疗效多为近期有效率 ,彻底治愈较困难 ,近年临床观察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向。鼻鼽病与肺、脾、肾等脏阳气虚有着密切关系。肺气有赖于脾气精气的输布 ,脾又有赖于肾气的温煦。肺主气 ,主宣降 ,将清气下纳于肾 ,若某脏因之不足 ,就可表现出其脏之病理变化 ,如《证治要诀》说 :“清涕者 ,脑冷肺寒所致。”《李问》中说 :“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鼻鼽病起病快 ,消失快 ,易反复发作为特点。常以突然鼻腔内酸痒 ,喷嚏频作 ,流大量水涕 ,鼻塞 ,嗅觉…  相似文献   

7.
试论女子以肝为先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图分类号R271.1清·叶桂创“女子以肝为先天”,是说明治疗妇科病应重在治肝。王孟英在《柳州医话》中说:“肝主一身之里。”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肝为传病之源。”从《黄帝内经》直至现代《中医妇科学》(五版教材),有关妇科病的阐述,偏肝脏者居...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现代医学病名,其主要症状是四肢出现紫斑,呈片状或点状,同时鼻和口腔内粘膜,胃肠道及泌尿道或有出血。考祖国医籍中,无此病名,但《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所论的“葡萄疫”其症状最为近似。《外科正宗》云:“葡萄疫其患多生于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病,邪毒传胃,牙根出血。”《医宗金鉴》云:“……色状葡萄,发于遍身,惟腿胫居多,甚则邪毒攻胃,以致牙龈腐烂,臭味出  相似文献   

9.
目暗是指两目昏暗,视物不清,或伴有眼前黑点浮动的症状,为眼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眼睛所以能发挥其视觉功能,是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络上行灌注于目,使眼睛得到营养的结果。所以《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这后一个“精”字,便是指的视力精明。但在诸脏腑中,与目视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肝、肾两脏。肝能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养,方能视物正常。因此《内经》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肾藏精、主水。眼的瞳视(又称水轮,包括瞳孔及其后方眼骨组织,如晶状  相似文献   

10.
望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过程中为较重要的方法之一。如《灵枢·本脏篇》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又如《灵枢·五色篇》曰:“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这说明了通过望色,可测知所病之脏腑。为此,笔者于八三年以来,共收集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的中医望诊资料,重点就其中出现睑缘青紫的115例资料,进进了初步整理。现将整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脏腑之一。脾胃有病常可影响它脏,它脏有病亦可通过调理脾胃而获效,故研究脾胃病的特点及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脾胃病的主要特点是: 一、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指出了阳明病多实,太阴病多虚,及其病因。《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中脾胃学说内容丰富,很具特点,为之研究,于杂病辨证论治颇有指导意义。 一、脾胃气以决吉凶 内伤杂病以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失调为主要病理。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行气于三阳,为六腑之本,脾行气于三阴,为五脏之本,故脾胃之气盛衰,在内伤杂病中至关重要。《金匮要略》非常注重察脾胃之气以决疾病之吉凶。鼻头属脾,色青主腹中疼痛,若痛而苦冷,为肝邪剩脾,脾阳衰微之征,予后多凶。鼻头色微黑,为肾水侮脾土之象,主病水气。纵四脏有病,只要脾胃气旺,脉现从容缓和,为脾旺不  相似文献   

13.
清沈金鳌氏在东垣《脾胃论》学说基础上创“脾统四脏”学说,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通过临床实践,略有体会。脾统四脏以滋化源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皆依赖脾胃。《灵枢·五味篇》云:“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沈金鳌关于“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有待养脾,故脾气充,四脏皆赖煦育,脾气绝,四  相似文献   

14.
肾虚泄泻多由年迈体弱,或久病之后,损伤肾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脾运失健,而致水湿停聚,下趋大肠而致泄泻。《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关”为水液出入之关口,肾居下焦,为“至阴之脏”。开窍于二阴,与膀胱相表里,肾主水,在人体水液代谢中起极为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水入于胃,由脾上  相似文献   

15.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证 ,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 ,甚至剧痛难忍为特点。其症因脉治 ,历代医家不乏详述 ,病机不外气血受阻 ,冲任失调而经行不畅。故以“经通而痛自减”为原则 ,法取调气行血、疏达冲任为主。余在临床中 ,多从疼痛的性质、时间和月经的期量色质来辨析气血受阻的原因 ,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挟瘀、湿热蕴遏、气血虚弱和精血未充五证 ,颇有体验。兹报告如下。1 气滞血瘀女性多郁 ,稍不顺心 ,躁怒伤肝 ,疏泄失利 ,平时易气血周流不畅 ,及至经血将行 ,则瘀阻胞中作痛 ,此即《张氏医通》中说 :“郁怒则气逆 ,气逆则…  相似文献   

16.
《内经》诊法之中,注重望色察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谓望色察病是很高明的诊断方法。而望色之中尤其注重了望面色,因为人体的面部内应五脏,为经络气血之所会。《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以观察面色的变化,可以辩别五脏气血的盛衰,判断疾病的予后好坏。《内经》论述望面色的内容很多,综其所述,约有六个方面的要点,试浅析之。  相似文献   

17.
关于《黄帝内经》中脏时的配属关系主要有2种说法:①五脏四时论,即脾不主时或脾主四时,其他四脏肝、心、肺、肾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时;②五脏五时论:即1年分为5季(春、夏、长夏、秋、冬),令脾主长夏。在以上2种不同的脏时相配关系中,脾不主时或脾主四时与脾主长夏的说法明显存在矛盾。之所以会有这2种不一致的理论,是因为其采取了2种不同的五行模式,即河图五行模式与五行生克模式。河图五行模式对应的是脾主四时说,强调“土居中”的观念;五行生克模式对应脾主长夏说,《淮南子·时则训》令季夏属土,从而最终产生了脾属土主长夏的说法。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中脏时相配的矛盾源于古代哲学五行与四时相配的不周延,《黄帝内经》成书时间当与《淮南子》相近。然而,《淮南子》虽解决了五行与四时的相配问题,但五行配脏关系则是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肾水,与《黄帝内经》不一致。因此,从理论体系构建的角度而言,《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应晚于《淮南子》。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呃逆、呕吐、嘈杂、嗳气等范畴。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明医杂著·卷之一》云:“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津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矣。”《盂伯雄先生医案·肝气肝风》云:“脾为湿土,以升为健,胃为燥土,以降为和,肝木横亘于中,上犯胃经,下克脾土,以致胸腹不舒,甚则吐作泻。”可见本病虽病位在胃,但与肝脾两脏关系密不可分。今就王垂杰导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中医辨证论治经验总结如下。1固护脾胃调气为要本病病位在胃,关联脏腑为脾与…  相似文献   

19.
1指导思想妇人以血为本,气血贵乎充盈。血生之于脾,藏之于肝,统领于心,此3脏的功能协调,则气血旺盛,血海充盈,脏腑藏泻得宜,则经水按期而至,血尽复生。《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腹中论》:“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不来。”由此可见,月经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妇人之体,气机贵乎调达,因气调则血调,气郁则血瘀。《傅青主女科》:“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或不定期,人以为气血虚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可见气机的调达对月…  相似文献   

20.
临床几种常见虚证脉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证,气血不足,无力鼓动脉气,脉常无力,临床中以弱、细、虚、代等最为多见。现将古代、现代对这几种脉象的论述及研究概述如下。1弱脉1.1历代医家对弱脉的认识体状:《素问·平人气象论》说:“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1]。《玉机真藏论》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