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证候类中药新药已有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总结其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前沿。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 4个数据库检索证候类中药新药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7日,利用Excel、NoteExpress 3.2.0、citespace 5.5.R2软件对相关文献的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做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 对纳入的223篇文献分析显示,该领域的关键研究者有王阶、吕爱平、高颖、程龙、梁茂新和胡镜清等;主要研究机构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焦于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研究、证候类药新药研发等。结论 通过相关文献的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基本了解了目前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致力于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夏枯草对肺癌具有确切疗效,但其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尚未明确。结合现代先进的分离、分析以及药效筛选技术,以中药“三个层次多维结构”组分结构理论,科学地揭示夏枯草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通过总结夏枯草化学成分和与肿瘤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肺癌化学预防研究思路方法,为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药的研究开发过程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经历新药设计、药理筛选、安全评价、工艺制备、质量控制、临床研究等较多步骤。本文综述了中药复方新药开发的研究模式,指出在研发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以提高新药研发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药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周期长、成功率低。传统药物研发在于发现疾病相关的有效靶点,借助各种技术进行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筛选与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多个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其在新药研发领域能整合大量高通量组学数据、网络药理学数据和图像等高维表型数据,进行有效靶点的筛选和药物设计,节省药物研发成本,缩短药物研发时间。本文探讨了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药物发现过程,旨在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面向新药研发的药学知识服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新药研发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诸多挑战,总结了面向新药研发的知识服务流程,提出了面向商业竞争的知识服务、面向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的知识服务、面向新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知识服务、面向"me-too"药物研发的知识服务、面向药物新剂型研发的知识服务、面向新药研发科研管理的知识服务6种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丰富的文献资源,解读<"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在用户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辑了<医药资源文献手册>、<新药研发动态>,面向"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开展信息推送服务.  相似文献   

7.
根据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定义,中药(或天然药物)是指在我国传统(或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因此,中药又称传统药,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及其它方剂。目前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面临着新形势[1]。由于合成新化合物通过筛选寻找开发新药的周期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大,加之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带来的危害,促使全球范围的新药研发开始转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药注册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中药新药研发的技术要求和门槛也越来越高,从传统经典名方中寻找合适的处方,并对其进行新药开发和基础研究将来愈来愈受到重视。将对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和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为中药的相关创新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40多年中药教学、科研和管理经历,寻找加快自身成长、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等的经验或关键,尽力推动中药发展,使中药更好为人类健康和产业发展作新贡献。[方法]从中药研究起步,降压新药康脉心系统研究,抗高血压深入研究,其他中药研究及相关工作,学科与平台建设,学术观点、成果与学术影响力等6大方面,详细回顾、全面总结和深刻分析笔者40多年中药教学、科研和管理经历。[结果]历经40余载,在中药教学、基础研究、产品研发、社会服务、学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较丰硕成果,获授权专利6项,研发中药新药等新产品8项(国家新药证书或生产批文4份、国家药物临床批件4份),保健食品6个,完成20多个中药新药或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主要药效、毒理及质量控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30余项。发表论文500多篇,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或专著10余部,培养博、硕士170多人,建起了博士点、省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快速扩大办学规模,突破性地推动了药学院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力。[结论]面向中药发展,心系民众健康,时刻开拓创新,不畏艰辛困累,教研成果有望;面向应用目标,选择合适技术,传统现代结合,展示优势特色,中药发展有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医药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 ,国际社会对传统医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传统医药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中医药科技发展呈现出向现代化中药转变、标准规范研究成为热点、多学科综合研究理论越来越深的三大新趋势。传统中药正在向现代中药转变。伴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迅速发展 ,各种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的各个环节。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技术也在逐渐应用于中药新药开发 ,中药新药研发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先进 ;现代制剂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剂型的改进 ,中药…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40岁以上的脑力劳动者更是高危人群。一直以来,很多中医学者都致力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并研制出了众多新型中成药。选取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资料,着重综述了近几年来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用药疗效以及新型中成药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12.
13.
经皮给药系统已成为当今药物传输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近况,综述经皮给药制剂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剂型开发,评价国内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对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的机制、数据处理模型及其方法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以期为我国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涉及医学、信息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是数字技术与医学科学相结合的新型前沿交叉学科。介绍了我国“数字人”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数字人研究与应用目的、作用及意义。描述数字医学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药品非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凹)是国家为保证新药临床前研究安全性试验资料的优质、真实、完整和可靠,针对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制定的基本要求。本文回顾了GLP的出现及发展历程,客观辩证了在GLP发展过程中新药研发与安全评价的关系、GLP实施与新药开发的矛盾等,提出对于我国未来GLP发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8版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药理学作用类主题词特点,参照MeSH与《中药药理学》教材,对该类主体架构与主题词进行修订研究。方法:基于课题组讨论确定的词表更新总则,确定药理学作用类主题词更新细则与参照标准,进行主体结构修订与主题词增删。结果:参照MeSH词表,2015版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药理学作用”下,进行二级类目的设置:“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药理生理作用”和“治疗应用”。在主题词更新方面,2008版此类主题词110个,2015版此类主题词达188个,其中多向成族的有43个。结论:药理学作用类词表结构的更新与完善,方便标引与检索人员理解中药药理活性特征,满足中医药文献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国中医药发展现况与趋势进行分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对我国中医药事业政策演进、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研究、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现况分析和趋势预判。[结果] 2009年至今,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迅猛,但仍存在临床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健康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文化传播途径有待拓宽等问题。[结论]我国中医药发展需要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新路径,着力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外用因其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等原因,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尤其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药外用也存在部分关键性问题。笔者分析了中药外用制剂现状和中药外用的现代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中药外用理论有待完善、缺乏部分规范体系、临床数据分析总结和中药新型外用制剂临床应用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指导中药外用的理论系统和规范体系、丰富现有外用中药的功效、组织专业人员对临床数据进行挖掘与归纳分析、加强中药外用平台建设等建议,以期为中药外用剂型研发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文献学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先导,本草文献研究是中医文献研究中的一个最薄弱环节,这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各地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有关。中药品种混乱、同名异物、真伪互用等现象的存在,不但影响了用药规范和药物的临床疗效,更严重地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本草文献研究实乃当务之争。综合性本草的研究当以《证类本草》为起点,专题性本草可分食疗、炮制、民间药物、中药药性、中药药理、临床应用等类加以研究。在本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属性、存在形态、研究领域及内容等问题,认识不一、歧义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建设和发展临床中药学,重要的基点之一就是坚持医药结合,全面开展中医学与中药学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结合、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结合的工作,达到并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提高用药安全”。为此,从4个方面作了探讨分析,涉及临床中药学的属性、任务与特点,基础、主要研究领域、内容与存在形态,发展方向与途径,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学科体系及其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并强调指出:在建好用好专类实验室、文献理论研究室的同时,建设和用好临床研究基地(室),是当前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尤其应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