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网膜劈裂症临床少见。我院1999年遇2例报告如下。  例1,男,19岁,学生。主诉自幼双眼视力差。体检时发现双眼底有膜状漂浮物,在外院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脱离”。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双眼0.12。眼底:右眼视盘下方自4:30至9:00处视网膜呈纱膜样隆起,6:00距视盘2PD及4PD处可见2个(1×1.5)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8:30距视盘5PD处可见(1×2)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膜的表面有细小弯曲的视网膜血管分布,透过裂孔可见外层变性的视网膜,色泽污暗,呈颗粒状且有色素沉着,膜的周边呈锯齿样改变。左眼颞下方视网膜呈纱膜样隆起,4:00及5:00距视盘3PD处可见2个(1×1)PD大小的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膜上可见细小弯曲的视网膜血管,透过裂孔可见外层变性的视网膜,其色泽较暗,呈颗粒状。双眼视网膜外层均未见裂孔。  相似文献   

2.
性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在临床上常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黄斑营养不良性疾病.我们曾收治2例性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患儿,现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性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在临床上常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黄斑营养不良性疾病.我们曾收治2例性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患儿,现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性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在临床上常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黄斑营养不良性疾病.我们曾收治2例性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患儿,现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劈裂症(Retinoschisis),1932年首先由Anderson 和Thomson 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劈裂症(Retinoschisis)早在1869年就有人从病理组织学方面进行了报导。但那时在临床上对本病尚不认识。近几年来,由于检查方法的改进,才认为本病是一独特的原发性眼病。1933年Bartels首次报告了两例。但以后在文献上介绍不多,有些病例当作视网膜囊肿和视网膜脱离报导了。我国有彭家佛于1964年报告两例,1976年娄长琪报告一例。近年来,本病已被人们重视,病例报导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性,20岁,2000年2月24日,因双眼自幼视物模糊,来我院就诊。检查:全身检查无特殊。视力:右眼0.15,左眼0.25。验光:右眼+1.25 DC×100°,左眼+1.25 DC×65°,插片后视力无提高。眼位正,双眼前节正常。扩瞳查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颞下方视网膜见灰白色半透明薄纱样皱褶,未见裂孔,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不见。眼科B超示:双眼玻璃体混浊、牵引,未见视网膜脱离。检查患者父亲,眼底正常,家族中无本病类似患者。诊断:双眼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未予治疗。讨论:该病变有家族…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3岁。因左眼前黑影飘动15天就诊。查体:左眼视力1.2,近视力Jr1,眼压17.2mmHg,眼前节未见异常,散瞳后间接眼底镜见左眼视乳头正常,黄斑颞下方见边缘清楚、外形固定、表面光滑、呈富有血管网状透明薄纱样隆起至锯齿缘,透过隆起可见正常眼底红光反射,未见裂孔.其上偏颞侧可见血管呈白线样。FFA示左眼视网膜颞下方RPE萎缩而透见荧光。诊断: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方法回顾和分析1例曾误诊为弱视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患儿的诊治过程和相关检查。结果该例患儿经过专科以及基因检查明确诊断。结论儿童眼科医生应该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男性,8岁。自幼视力差,无类似家族史。双眼矫正视力均0.5。45度眼底像见黄斑区放射状囊样皱褶(上图)。黄斑区OCT可见垂直裂隙状劈裂腔,腔隙内有柱状连接(中图)广角眼底像见颞下方周边视网膜纱膜样隆起(下图)。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见于男性,双眼患病,常在10岁左右因视力低下就诊,易被误诊为弱视。几乎所有患者均累及中心凹,劈裂范围累及颞侧周边的患者总数不到50%。  相似文献   

12.
崔玮  姜岚 《实用防盲技术》2012,7(1):31-32,F0003
病例患者男,59岁,以双眼视力下降15天主诉就诊.既往高度近视.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05,验光:右-17.75DS/-3.0DC×5°,左-19.75DS/-0.75DC×5°,矫正视力0.15;眼压:右19 mmHg,左20mmHg;角膜清亮,前房未见异常,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检查:视盘色正常,豹纹状视网膜,色灰暗,散在脉络膜萎缩灶,血管大致正常,部分血管旁白鞘,黄斑区色暗,中心凹反光消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1、右眼视网膜劈裂,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灶.右眼中心凹处神经皮层浅脱离.2、左眼固视差,见黄斑前膜、板层裂孔.诊断:1、左眼黄斑裂孔,2、双眼近视性视网膜病变,3、双眼并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20岁主诉:双眼视物不清10余年,加重3d于2008年1月就诊.家族中无类似症状患者.既往最佳矫正视力0.6.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1.0DS/-2.0DC×80°=0.25,左眼0.1-0.5DS/-1.0DC×100°=0.25,角膜透明,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晶体透明.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血管走行比例正常,黄斑部放射状囊样皱褶样改变(图1).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王×女35岁农工住院号284304 于1981年2月21日入院。双眼视力自幼不佳,从未诊治过。1年前,在农场耕作时,眼前出现闪光,随之有大片黑影挡住视线,视力明显下降。在当地诊治无效。全身检查无特殊。右眼视力指数/30cm,左眼0.04,均不能矫正。双眼裂长度为25mm,眼球突出度均为6mm,两眶外缘距离为87mm。角膜直径右眼9.5×9mm,左眼9×9mm。散瞳检影,右眼+12.50DS,左眼+12.0DS。右眼颞侧视野平均缩小30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岁,因“双眼视物不清”于2013年3月20日于当地医院就诊,验光:Vod 0.2,Vos 0.12,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双眼弱视”,2周后给予配镜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7.
我院对临床上确诊为弱视的患儿经过3个月正规的弱视训练,其视力皆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对经过3个月弱视训练、视力却无明显改善的弱视患儿,重新审查弱视诊断,做进一步的检查,于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发现有2例是先天性黄斑视网膜劈裂症.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congenital retinoschisis)属玻璃体-视网膜营养不良(vitreoretinal dystrophy)的一种,出生时就已存在,较获得性视网膜劈裂少见,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男性,11岁,因发现双眼视物不清1个月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顺产.全身体检无异常.眼科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4,矫正视力:+0.50DC×145°→o.5;左眼:裸眼视力0.6,矫正视力:+0.75DC×42°→0.6.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眼底视网膜平伏,黄斑部色素紊乱,囊样改变,中心凹反光不清(图1).气动眼压计测量:Tod 13mmHg Tos 14mmHg.OCT:双眼黄斑区囊样改变,神经上皮层间分离(图2).全视野ERG:暗反应中a波振幅轻度下降,b波振幅中重度下降,明反应中潜时轻度延迟,振幅轻中度下降(图3).  相似文献   

19.
0引言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又称遗传性视网膜劈裂[1],通常为双侧发病的性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基因位于Xp22[2]。视网膜劈裂常发生于周边眼底和黄斑,发生于黄斑处称黄斑视网膜劈裂症。先天性黄斑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较为少见,我院近期诊治1例先天性黄斑视网膜劈裂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一家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 (congenital retinoschisis) ,又称性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 ,多为 X连锁隐性遗传 ,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我们对 1例临床拟诊为非典型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患儿及其父亲以及母系家族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又发现 2例男性患者 ,从而进一步肯定了该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例 1 男 ,9岁。先证者。发现右眼内斜 9年于 2 0 0 0年 3月就诊。眼部检查 :视力右眼 0 .0 6 ,左眼 0 .3。散瞳检影 :右眼 : 0 .5 DS () 1.0 DC× 90°,左眼 : 1.5 DS () 1.0 DC× 90°,戴镜视力不能提高。右眼内斜位 2 0°。眼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