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评价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和复发、复燃情况.方法 73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口服米氮平30mg/晚,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米氮平30mg,晚,疗程为12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8.12周末各评定1次;1年后随访.结果 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显效率91.9%(34/37),有效率100%(37/37);对照组显效率69.4%(25/36),有效率88.9%(32/36);两组间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分别为:X2=5.932,P=0.015;X2=4.349,P=0.037;治疗第4、8、12周末,两组间HAMA总分差异非常显著(P<0.001);1年后随访,研究组有4例擅自减药或停药,对照组有11例擅自减药或停药,两组间治疗依从性比较:X2=4.357,P=0.037;两组间复发、复燃比较:研究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4例,复燃4例,X2=4.365,P=0.037.结论 米氮平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比单用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更好,起效更快,依从性更好,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某院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5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68-17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起效时间、治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相近(P>0.05);出院时研究组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起效更快,可缩短治愈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TSD-SS)观察2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主观评定、反复重现体、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运用及社会功能受损5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可取得很好的治疗疗效,提高临床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值得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联合应用于强迫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的方法;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各进行一次强迫症状量表(Y-BOCS)测定,于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Y—BOC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Y-BOCS量表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联合应用于强迫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的第2、4、8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
目的探究简化认知行为疗法(SCBT)对轻中度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轻中度惊恐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3组:SCBT加药物组13例;支持性心理疗法加药物组12例;单药物组15例。干预时间为6周(每次1 h,共8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惊恐障碍严重程度(PDSS)和心理痛苦温度计(DT)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3组HAMA-14、HAMD-17、PDSS、DT量表分数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末时SCBT加药物组和支持加药物组在HAMA-14、HAMD-17量表得分上分别与单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PDSS、DT量表得分上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BT对轻、中度惊恐障碍患者疗效可;SCBT加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并优于单药物治疗;SCBT加药物治疗降低患者的惊恐障碍严重程度,缓解心理痛苦体验,并优于支持加药物治疗和单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心理情绪变化是抑郁和焦虑.本文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伴有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对60例患者以性别、年龄、诊断相匹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接受药物治疗,联合组32例接受药物同时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单独使用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疗效明显.尽早了解和评估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情绪,而且进行早期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而不实,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易入睡,或整夜不得入眠的一类病症[1]。失眠症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第二天白天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又称入睡和维持失眠障碍。治疗失眠症,用心理治疗失眠的方法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探求中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HAMA得分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单用认知行为治疗惊恐障碍有一定疗效,但中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慧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8):220-22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抑郁症维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维持原抗抑郁剂种类及剂量不变,观察组在原有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联合CB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末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门诊随访,治疗后3、6、12个月末,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分别为100.00%、96.77%、93.55%,均高于对照组的81.25%、71.88%、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末,两组患者复发率、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末,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0、3.23%,低于对照组的15.63%、28.13%,观察组HAMD评分分别为(6.75±1.92)、(6.86±1.73)分,低于对照组的(12.02±2.84)、(13.16±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能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风险,在抑郁症维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抗焦虑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初诊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初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降压治疗+抗焦虑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及B组(常规降压治疗),同时选择1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为C组.每组各观察8周,比较各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及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初诊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状态.抗焦虑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后A组患者血压下降更明显,SAS评分平均减少显著低于B组(P〈0.01),血浆VWF及血清hs-CRP水平均较B、C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初诊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状态.抗焦虑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较常规降压治疗明显提高初诊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同时也明显地降低焦虑情绪及血浆VWF及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62例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药物组30例给予口服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联合治疗组32例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给给予认知行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采用24项版本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程度。结果 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逐渐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12周联合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