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因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或)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相应心肌血流严重减少,甚至中断所致。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ACS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有效地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灌注。PCI及药物溶栓均能有效的开通罪犯血管。但因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栓和(或)斑块脱落及血小板在微循环异常激活与黏附等原因,可能导致已开通血管的相应心肌微循环障碍,甚至血管再次闭塞,进而影响临床预后。替罗非班为国内惟一使用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其竞争性地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受体结合,阻断血栓形成的最后通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中简化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直接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7例和对照组48例。替罗非班组接受简化应用替罗非班方案(术前、术后使用,术中不使用),对照组不使用。分析2组的基线资料、即刻手术成功率、肌钙蛋白、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情况,观察住院和随访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30 d LVEF。结果 2组患者均急诊直接PCI成功。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24 h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2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30 d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简化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150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按年龄≥65岁和<65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40例)和非老年组(110例),分析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标准将患者分为TIMI出血组(10例)和非TIMI出血组(140例),分析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达到TIMI出血标准的发生率有高于非老年组的趋势(12.5%vs4.5%,P=0.132)。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有术后即刻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值是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OR=1.458)。两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vs2.7%,P=0.565)。结论在≥65岁的老年AMI患者中,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结合不同静脉应用时间对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进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64例)及对照组(61例),前者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入并随之进行持续静脉注射,将其随机分为三个亚组:用药持续12 h组(12 h),24小时组(24 h)及36小时组(36 h).PCI术后即刻应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分级评价心肌血流;观察术后180 d时的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56例(85.50%)心肌灌注分级达到3级,而对照组44例(72.13%,P=0.046).180 d时,对照组1例死亡,另15例发生了心绞痛、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研究组无死亡发生,其不良心脏事件(8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16例)下降(P =0.047).两组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内出血事件在12 h组、24 h组均较36 h组少(P=0.01).两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STEMI进行PCI时,静脉及冠脉内替罗非班的应用可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短期预后.短时间的静脉持续应用可以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而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75岁)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因STEMI行急诊PCI的老年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标准剂量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在3 min内静脉推注,然后以0.10~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48 h。低剂量组术前给予负荷量(5μg/kg)在3 min内静脉推注后以0.05~0.07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24 h。对照组术前仅应用基础用药: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顿服。比较3组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及心肌再灌注(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靶血管重建和脑卒中)及出血、消化道不良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对照组高(P0.05),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术后90 min sumSTR50%比例较对照组高,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低剂量组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8%比21.05%,P0.05),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在老年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中,低剂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替罗非班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Xu L  Yang XC  Wang LF  Ge YG  Wang HS  Li WM  Ni ZH  Liu Y  Cui 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1):983-986
目的通过随机对比分析,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提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否安全,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急诊PCI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160例拟诊急性STEMI的患者接受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最终1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8.8±25.2岁(36~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共80例,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开始应用为常规使用组,第二组78例,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在急诊室即开始应用者为早期使用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术后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使用组提前39.8min应用替罗非班。早期组术前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2~3级的比率高于常规组(分别为39.7%和23.8%,P=0.040),其中达到TIMI3级的比率亦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23.1%和10.0%,P=0.032)。两组术后TIMI3级获得率,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Blush3级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提前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虽然术后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但是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前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需要设计更大的样本量,更早的应用时机和合适的较大剂量提前应用替罗非班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10例接受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实验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情况、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校正TIMI帧数、无复流现象(TIMI 0~1级)降低(P均<0.05),术后90 min ST段回落幅度及术后1周LVEF值较高(P均<0.05)。两组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度的影响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受试组患者为来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就诊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ACS患者,共126例,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24~48h,根据年龄、性别选取同期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受试组和对照组患者CD61、CD62p、活化的GPⅡb/Ⅲa(PAC-1)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受试组CD61、PAC-1指标应用替罗非班1.5~2h,10h,48h比用药前明显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CD61仅用药1.5h时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受试组PAC-1水平在治疗1.5~2h,10h时明显下降(P0.05),在48h又出现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改善长期的临床预后,同时我们的研究也显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6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替罗非班组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入院后30 d 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和TMPG 2~3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IMI血流0~2级和TMPG 0~1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主要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减少无复流,改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μg/(kg·min)静脉滴注48h,半量组给予0.050.15μg/(kg·min)静脉滴注48h,半量组给予0.05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半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min的sumSTR>50%比例及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3.45%vs 16.07%,P<0.05)。结论半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168例NSTEMI合并糖尿病的高危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88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观察术后7d及30d的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的变化;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比较,替罗非班组优于常规治疗组[(34.2±5.9)帧vs(38.9±8.1)帧,P=0.014]。替罗非班组7d及30d的BN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37±192)ng/L vs(282±210)ng/L,P=0.034;(172±85)ng/L vs(218±105)ng/L,P=0.017]。替罗非班组术后7d的LVEF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26)。2组术后30d的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21,P=0.028);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术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危N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并未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 h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早期组(冠状动脉造影前1~3 h应用替罗非班)和即刻组(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每组120例。观察2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和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PCI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与即刻组比较,早期组PCI前TIMI 3级血流和TMP 3级比例明显升高(30.8% vs 10.8%,33.3% vs 12.5%,P0.05);早期组PCI后TMP 3级明显升高(77.5% vs 51.7%,P0.05)。早期组发生MACE 3例,即刻组4例(2.5% vs 3.3%,P0.05)。结论对STEMI急诊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诊PCI中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9例急诊PCI中出现CSF的患者,根据是否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44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2组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以及3个月随访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ST段回落率明显增加(84.1%vs 65.5%,P=0.036),LVEF改善情况明显提高[(7.74±4.21)%vs(5.17±3.63)%,P=0.002],2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466);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结论急诊PCI中出现CSF情况时,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加快LVEF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血流的作用,探讨替罗非班减少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梗阻(microvessel obstruction,MO)的作用机制和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方法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堵闭左前降支中段90 min后,撤出球囊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采用延迟增强多层螺旋CT(delayed enhancement multi-slice spiral CT,DE-MSCT)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并计算体积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IL-10浓度.最后处死小猪,取得心脏标本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 结果 对照组10只、替罗非班组9只实验猪成功穿刺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6只猪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对照组4只、替罗非班组3只实验小猪在DE-MSCT上出现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两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AMI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呈增加趋势,替罗非班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再灌注后1、24、48、72 h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9.6±3.1)%与(4.8±0.7)%、(13.4±3.3)%与(5.8±1.2)%、(15.1±3.8)%与(6.4±1.2)%和(15.9±4.6)%与(6.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9、13.76、14.21和11.38,均P<0.05);两组在AMI后30 min时,血清IL-6、IL-10水平开始升高,AMI再灌注后10 min至72 h的各时间点,替罗非班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替罗非班可缩小AMI再灌注后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范围,除抗血小板机制外其还可能与减轻AMI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