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35-40
目的 探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245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45例患者中90例(36%)患者发生AKI,其中AKI 1期、AKI 2期及AKI 3期的发生率分别为20.4%、7.3%、9.0%;19例(7.8%)患者需行肾脏替代治疗。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急诊手术、围术期应用造影剂、围术期输血、术前肌酐水平、术前白细胞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值等与心脏术后AKI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输血(OR=2.609,95%CI:1.203~5.699,P=0.015)、体外循环时间长(OR=1.395,95%CI:1.125~1.730,P=0.002)、术前肌酐水平高(OR=1.016,95%CI:1.002~1.031,P=0.024)是患者发生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高(LVEF)(OR=0.955,95%CI:0.924~0.987,P=0.004)是AKI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术后AKI是心脏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改善围术期心、肾功能,减少术中输血的需求是降低心脏手术术后AKI发生率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09年6月完成的223例C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科.根据AKIN有关AK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对照组,统计术后AKI的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CABG术后AKI的发病率是18.4%(41/22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肌酐水平,术中移植血管桥数量、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IABP使用、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低心排等因素与CCABG术后AKI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术前肌酐水平、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低心排,是CCABG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是CCABG术后较常见和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多种因素与AKI发生有关.术前肌酐水平、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低心排,是CCABG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标准诊断心脏术后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所有行心脏手术的住院患者资料,根据AKIN诊断标准,对心脏术后AKI患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48例心脏手术患者中,用AKIN标准诊断心脏术后AKI的发生,其中81例发生AKI,发病率为14.78%,死亡患者3例;统计学分析表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高血压、术中甘露醇使用量、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停跳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前Scr、术前尿酸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术前血肌酐(P<0.01)、年龄(P<0.01)、CPB时间(P<0.01)、机械通气时间(P=0.026)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KI是心脏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术前血肌酐、年龄、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是心脏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 纳入患有心脏瓣膜病并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40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7.8±10.9)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以便尽早给予患者肾脏功能保护策略,改善预后。结果 106例患者术后发生AKI 24例,AKI发生率22.64%,术后院内死亡2例,院内死亡率8.33%;非AKI组82例,院内死亡2例,院内死亡率2.43%,2组之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肌酐>130μmol/L、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SIE)、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70 mmHg、尿量<0.5 mL/(kg·h)、肺部感染、低心排、术后菌血症是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探讨不停跳技术对CABG术后AK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非体外不停跳(Off-pump组)和体外循环(On-pump组)CABG术的病例,收集可能与AKI相关的临床资料作为变量,比较Off-pump组与On-pump组术后AKI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IFLE诊断标准对AKI进行诊断和分级,血清肌酐基础值为术前距离手术最近一次的记录值,术后肌酐峰值为术后72 h内记录的最大值。剔除术前接受透析、肌酐值记录缺失、合并其他手术及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病例。结果 72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分析,其中Off-pump组290例,On-pump组437例。两组比较,年龄、性别、术前血清肌酐值、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及慢性肾疾病史、脑血管疾病史等合并疾病发生率无差异;心梗病史、合并心功能不全、平均左室射血分数、急诊手术、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移植血管桥数量、输红细胞比例和用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例(25.0%)患者术后发生AKI,其中Off-pump组25例,On-pump组157例,Off-pump组术后AKI发生率低于On-pump组(8.6%vs 35.9%,P〈0.001)。术后发生AKI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延迟通气、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上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疾病史、围术期应用IABP和大量输血等是CABG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Off-pump技术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保护因素。结论 CABG术后发生AKI常见,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疾病史、围术期应用IABP和大量输红细胞等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ff-pump不停跳技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对肾功能的损害,减少CABG术后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国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11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变类型、手术方式、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因素对周术期死亡的影响。结果:110例患者治愈出院99例。共有19例(17.27%)出现并发症;死亡11例(10.00%)。术前心功能差、肺动脉高压,术中行双瓣置换,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呼吸机辅助时间长等因素增加老年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死亡危险。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差、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左室内径过大、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增加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12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 30例,发生率为2.96%。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心功能、心脏射血分数、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氧血症、感染以及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属二次手术等与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心功能、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必须认真防治。  相似文献   

8.
耿玉六  张保友  李安  王腾飞 《海南医学》2014,(21):3153-3156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0例成人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患者手术死亡率为1.7%(2/120),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8/120);(2)发生与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输血量≥2 000 ml共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输血量≥2 000 ml是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患者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 h以及输血量≥2 000 ml是成人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h的病例共35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输血量,术后生命体征、肌酐、24h引流量、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脱机死亡12例(34.29%),成功脱机并转出ICU23例(65.71%),两组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和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断流时间和血浆输入量,术后APACHEⅡ评分、肌酐、APTT、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射血分数(OR=0.7973,95%CI 0.6417—0.9906)和术后APACHEⅡ评分(OR=1.8588,95%CI 1.1071~3.1210)是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病死率较高,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射血分数及术后APACHEⅡ评分,心脏手术前应详尽评估患者病情,完善围手术期的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10.
唐渊    王伟  宋昱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3):247-251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6例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11 例)和非AKI组(585例)。对术后患者AKI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更大(t=6.020,P=0.003)、合并糖尿病的更多(χ2 =11.941,P=0.001)、术前心功能更差(t=5.911,P=0.014)、同期行搭桥手术的更多(χ2 =19.399,P=0.000)、体外循环时间更长(t=4.518,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更长(t=3.115,P=0.000)、呼吸机应用时间更长(t=10.141,P=0.000)、肺炎发生率更高(χ2=76.872,P=0.000)、术后输血率更高(χ2=38.954,P=0.000)、ICU住院时间更长(t=4.577,P=0.000)、术后30 d内死亡率更高(χ2=42.52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OR=4.338,95%CI:2.149~8.753)、呼吸机应用>72 h(OR=8.846,95%CI:4.621~16.933)、术中输血(OR=3.774,95%CI:2.024~7.040)、术后肺炎(OR=3.302,95%CI:1.152~9.467)是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LVEF<40%、术中输血、术后肺炎、呼吸机应用时间延长是心脏瓣膜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术后30 d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根据患者术前的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KI的发生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关系.结果 入选的1 056例患者中,328例(31.1%)术后发生了AKI;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AKI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2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非尿酸升高组比较,尿酸升高组患者术后ICU滞留时间延长(P <0.001),存活率降低(P =0.001).校正了年龄、术前肾功能、左心功能不全、CABG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和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尿酸升高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97,95% CI 1.22 ~ 3.18,P=0.006).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术后AKI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心脏手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CSA-AKI)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连续筛选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 041例成年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预后情况,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41例成年患者CSA-AKI有397例(19.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肌酐水平增高(OR=1.04,95%CI:1.02~1.07)、血尿酸水平增高(OR=1.01,95%CI:1.00~1.0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NGAL)增高(OR=1.02, 95%CI:1.01~1.02)和血红蛋白降低(OR=0.98,95%CI:0.96~1.0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增多(OR=1.97,95%CI:1.42~2.73),术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增高(OR=1.88,95%CI:1.56~2.27)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增高(OR=1.30,95%CI:1.24~1.37)与术后AKI显著相关。在CSA-AKI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比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住院病死率以及ICU病死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CSA-AKI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血肌酐、血尿酸、血红蛋白及NGAL水平、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后血乳酸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而且该类患者病死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改良的小儿RIFLE ( pRIFLE )分级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先天性心脏病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年龄小于12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AKI发生率及各期的临床特点,比较AKI与非AKI的临床特征,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34例患儿,平均年龄59.82个月,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04例。225例(96.2%)患儿行心肺转流(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脏直视手术,67例(28.6%)患儿发生AKI。 AKI与非AKI患儿的RACHS-1手术分级、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KI患儿年龄较小,体质量偏低,其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 aortic cross-clamp time,ACT)和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非AKI患儿( P<0.05)。 CPB时间及ACT与AKI分级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体质量及CPB时间是患儿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9、2.85。结论:急性肾损伤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低体质量及CPB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尿液中肾损伤因子(Kim-1)的临床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11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119例,通过急性肾损伤(AKI)拟定的诊断依据将其分为AKI组(59例)与非AKI组(6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6、12、24、48、72 h血肌酐(Scr)及尿Kim-1浓度。结果119例患者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病率为49.5%;AKI组术后24 h血Scr明显上升,且与同组术前及非AKI组术后24、48、72 h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KI组术后4 h Kim-1浓度开始升高,且与术前及非AKI组术后4、6、12、24、48、72 h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尿Kim-1浓度与血Scr浓度呈正相关(r=0.879,P〈0.01)。经尿Kim-1浓度诊断的AKI的ROC曲线显示可信区间为0.625~0.985(P〈0.01)。结论 Kim-1在术后4 h开始升高,术后24 h明显升高,升高时间明显早于血Scr,可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AKI早期诊断更早、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口腔准备对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龄(≥65岁)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7),实验组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分别于术前1 d进食三餐后、睡前至手术当日使用漱口液漱口;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术前准备,不予以口腔准备。所有患者在麻醉时实施气管插管,分别在插管前和插管后咽拭子和痰液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口咽拭培养和痰培养,实验组口咽带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早发性VAP和总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晚发性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口腔准备对降低高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发性VAP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海涛  鲁传龙 《医学综述》2014,20(18):3452-3453
目的探讨并总结体外循环下行重症心瓣膜病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流转期间灌注压维持6070 mm Hg,中心静脉压070 mm Hg,中心静脉压05 cm H2O,对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采用顺灌+逆灌相结合的灌注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超滤技术,记录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心脏复跳比例及手术结局。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189.5±44.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5.4±28.5)min;心脏自动复跳率为88.6%,除颤复跳率为11.4%;体外循环中患者均成功脱机;术后2例(5.7%)死于合并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选择合适的灌注方法、进行心肌和肾脏保护、适时采用超滤技术、准确掌握脱机指征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赵宇  薛强 《中外医疗》2012,31(17):18-19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了218例在2010年12月-2011年8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患者打乱分为109例实验组(七氟醚麻醉组)和109例对照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后进行统计及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和复跳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和复跳情况以及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醚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好,能很好的保护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正常心肌功能,并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建议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4岁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新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4岁患儿临床资料,以改良儿童肾脏疾病风险分级(pediatric risk injury failure loss and end stage kidney diseases,pRIFLE)作为AKI诊断标准,分析术后AKI发生率,比较术后发生AKI(AKI组)与未发生AKI(N-AKI组)患儿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AKI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98例患儿,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46例.107例(35.91%)患儿术后发生AKI,其中危险期82例(27.52%),损伤期16例(5.37%),衰竭期9例(3.02%).与N-AKI组相比,AKI组患儿平均年龄、身高、体质量更低,术前合并紫绀及其他重要疾病概率更高,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更低,ASA分级更高;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ardiac 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主动脉钳闭时间(aortic clamping time,ACT)更长;术后尿素、尿酸、Scr、胱抑素、视黄醇结合蛋白更高,肌酐清除率(estimated creatinine clearance,eCCl)更低,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其中年龄<1岁、术前合并紫绀、术前Scr低、手术时间较长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1岁、术前合并紫绀、术前Scr低、手术时间较长会显著增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AK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观察其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 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33例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AKI组及非AKI组,分别留取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标本,测定所有标本中的肌酐水平和尿液标本中NGAL水平.结果 ①33例患者有9例发生AKI,发生率为27%,AKI组血清肌酐(Scr)升高峰值出现在12~48 h内.②与术前相比,非AKI组患者术后2 h尿NGAL水平显著升高(P<0.001),此后逐渐下降,其余各时间点与术前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术后2 h及术后4 h尿NGAL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1),术后8 h仍持续较高水平,但与术前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KI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尿NGAL水平都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1).④与术前相比,非AKI组患者术后2 h及4 h尿NGAL/Ucr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此后逐渐下降,与术前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术后2 h及术后4 h尿NGAL/Ucr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此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⑤AKI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尿NGAL/Ucr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⑥2 h尿NGAL和尿NGAL/Ucr的cutoff值分别在250 靏/L和250靏/mmol时,体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⑦AKI组术后12 h Scr水平与术后2 h尿NGAL水平间存在线性相关(R=0.638,P<0.05).结论 ①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AKI发生率较高,可达到27%;②术后2 h尿NGAL和术后2 h尿NGAL/Ucr可作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中术后2 h尿NGAL/Ucr更具敏感性;③术后2 h尿NGAL和NGAL/Ucr分别在250 靏/L和250 靏/mmol时,体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