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带状疱疹患血浆三种神经肽的检测;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40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2例;122例单纯性老年瘙痒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滴炎琥宁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及阿昔洛韦对照组,于治疗后第7天观察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38例,痊愈20例(52.63%),显效10例,有效8例,并发后遗神经痛3例(7.89%);对照组30例,痊愈8例(26.67%),显效12例,有效10例,并发后遗神经痛8例(23.33%)。两组比较痊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炎琥宁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好,缩短病程并能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帽状腱膜下封闭治疗头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上一个棘手问题。用帽状腱膜下封闭治疗头皮带状疱后遗神经痛35例,治疗后4周观察疗效。治愈18例,显效15例,未见明显副作用。优于口服药物治疗组(P<0.05),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十几年来,我科一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3组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帽状腱膜下封闭治疗头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治疗后4周观察疗效。治愈18例,显效15例,未见明显副作用。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组P<0.05,该疗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彝药苦参疱疹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苦参疱疹酊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对31例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苦参疱疹酊局部保湿外敷给药并观察疗效。结果用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皮损结痂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外用苦参疱疹酊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止痛迅速、效果显著、病程明显缩短、安全及使用方便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活血理气通络方口服,同时口服呋喃硫胺片(50 mg/次,3次/d)、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盐酸阿米替林片(25 mg/次,2次/d)、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00 mg/次,1次/晚)。对照组30例只采用后4种西药治疗。治疗10 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较西药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微波联合针灸的用药效果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针灸治疗)和研究组(40例,微波联合针灸治疗),对比治疗痊愈及好转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痛、焦虑情绪评分。结果治疗痊愈及好转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痛及焦虑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微波联合针灸的应用效果好于单独使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受,在治疗中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激光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2003年10月~2005年6月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具有典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80mL、对照组丹参注射液30mL静滴,均1次/d,共15天。疗程结束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联合强的松短期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泛昔洛韦与强的松短期联合治疗;对照组31例,单用泛昔洛韦治疗.于治疗时当日及治疗后4、7、10、15天,观察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发疹停止,水疱干涸,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痊愈时间均缩短,疱疹后遗神经痛减少.结论:泛昔洛韦与强的松短期联合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并能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采用口服自拟通络止痛汤加减;对照组26例,口服布洛芬、维生素B1、甲钴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6.9%。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阿昔洛韦与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比观察;复方甘草酸铵联合氮-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伐昔洛韦与紫外线联合治疗带状疱疹40例;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消炎止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在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主要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临床治疗较困难。我们采用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根阻滞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89例躯十、心肢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在皮损相应神经支配的节段脊椎旁肌肉组织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利多卡闪、维牛素B1、维牛素B12的混合注射液,进行局部神经根封闭、神纶阻滞治疗。结果经过4~8周局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缓解、睡眠质量改善,临床治愈率为68.53%(61/89例),总有效率为74.16%(66/89例)。讨论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疗效好、安全、易操作的特点,适用于无禁忌证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忠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消炎痛、VitB1、VitB12。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全电脑骨折治疗仪的治疗及心理治疗。结果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m内试验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骨析治疗仪联合药物和心理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而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试用在椎旁穿刺经椎间孔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与经后正中硬膜外腔穿刺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自我院于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皮肤科确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2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某疾病防治所医治的30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50例采用刺血拔罐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150例采用火针+刺血拔罐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睡眠质量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停止出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疱结痂时间以及水疱脱落时间均较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火针结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泛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应用乏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带状疱疹6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疗程共10d,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泛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总有效率高于阿昔洛韦(P<0.05),止疱、结痂、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均显低于阿昔洛韦,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泛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起效迅速,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