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使 PICC 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患者再通的疗效。方法:对近1年来 PICC 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分别采用浓度为31.25 U/ml、62.5 U/ml、83.2U/ml 和125U/ml 肝素钠溶液进行导管疏通,并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25U/ml、62.5U /ml、83.2U /ml 和125U /ml 4种肝素钠溶液再通率分别为57.5%、72.5%、87.5%和92.5%,总再通率为77.5%,4种浓度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种浓度的平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发生与使用肝素钠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 PICC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合适浓度的肝素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相似文献   

2.
丘德林 《中国医疗前沿》2012,(16):85+87-85,8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疏通恶性肿瘤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2年5月深静脉导管部分和完全堵塞的肿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200万U尿激酶加入500ml生理盐水(浓度为4000U/ml)进行疏通导管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浓度为2000U/ml的尿激酶进行疏管,观察两组的导管再通率和再通时间。结果 88例导管堵塞患者尿激酶疏通治疗后,共有80例导管再通,观察组总再通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4.6±3.1min,与对照组13.2±2.9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堵塞的恶性肿瘤深静脉导管,采用4000U/ml的尿激酶可有效安全疏通导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预防及处理导管堵塞的有效方法,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探索不同浓度肝素钠盐水的安全性.方法:将研究对象按置管前后日期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预防与处理导管堵塞.对照组日常使用50U/ml肝素钠生理盐水冲、封管;观察组日常使用125U/ml肝素钠生理盐水冲、封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不同浓度肝素钠盐水对PLT、APTT影响方面无差异性,P>0 05;观察组导管轻度、中度、重度堵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无1例因堵塞而拔管;对照组有12例因完全堵塞而拔管.结论:观察组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能预防或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并能减轻导管堵塞的程度.观察组日常使用125U/ml肝素钠生理盐水冲、封管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深静脉导管堵塞的肿瘤患者采用5000U/ml的尿激酶间歇注入溶栓法实现导管再通。结果:16例均成功疏通,成功率100%,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且比常规使用的三通法操作简单,并减少了感染机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堵塞后处理,保证化疗全过程PICC管通畅.方法回顾2008年8月-2011年8月86例接受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对发生导管堵塞的20例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再通的观察分析.结果20例患者堵塞中,有18例疏通,2例未完全疏通,疏通率达90%,再通时间25+8.5MIN.结论加强PICC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及早溶栓,溶栓后注意观察出血、栓塞等情况,规范使用和维护PICC导管,降低并发症,成功使用PICC,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浓度肝素液进行封管时对患者凝血功能、出血倾向、导管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方法 60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随机分为3组(均n=20),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肝素钠溶液进行封管.A组:纯肝素钠封管(6250U/ml);B组:中浓度肝素钠(1040U/ml)+生理盐水溶液;C组:低浓度肝素钠(625U/ml)+生理盐水溶液.测定封管后短期凝血功能,监测出血倾向、通路血栓形成情况. 结果 A组在封管后30min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 <0.01),在4h后仍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但24h后PT、TT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APTT仍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B 组患者封管30min后仅APTT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且在4h后恢复至基础值水平(P>0.05).C组患者封管后PT、APTT和TT与基 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A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35 %比15%、0,P<0.05);C组血栓事件显著高于A、B组(35 %比0、15%,P<0.05).结论 中等浓度肝素钠溶液进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大多数患者.有高凝倾向的患者更适合采用高浓度肝素液;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用低浓度肝素钠溶液封管.  相似文献   

7.
鲁娟  王建红  方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66-67,70
目的观察不同封管液对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将6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对照组(以肝素钠10 000 U的生理盐水2.7 mL封管)和观察组(以纯肝素钠2.7 mL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堵塞及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堵塞率及血流量不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纯肝素是较好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封管液,同时加强导管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锁骨下静脉通路发生导管堵塞时,通过溶栓治疗实现导管再通。方法:锁骨下静脉通路导管堵塞,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实现导管再通,使导管在有效期内正常使用。结果:本组48例,导管堵塞6例。溶栓治疗后,5例成功疏通,1例失败拔除导管,成功率8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通路导管堵塞时采用溶栓治疗,再通率达85%,时间短、见效快且经济有效。有效地保证了导管的通畅使用,延长了导管留置的时间,极大方便临床治疗,同时又减少病人痛苦与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双腔导管血栓形成治疗的有效办法。方法:45例肾功能衰竭留置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的患者,经确定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栓塞后,先用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10 ml配成浓度为1万U/ml尿激酶溶液,予以1 ml注射器于血栓形成侧导管内缓慢注射尿激酶溶液1.0 ml,10 min后再注射尿激酶溶液0.3~0.5 ml,再过10 min注射尿激酶溶液0.3~0.5 ml,保留10 min后用10 ml注射器抽吸导管,导管通畅即接生理盐水点滴数分钟,若血透导管不通可重复上述步骤。结果:45例采用此法治疗的患者中,43例导管再通,2例因导管栓塞时间大于3 d,溶栓治疗失败,改其他部位重新置管。结论:早期应用此法溶栓治疗导管再通率高,减少患者再次置管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金骊珠  崔天蕾  阿勇  柳飞  刘芳  陶冶  付平 《重庆医学》2011,40(3):276-278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浓度肝素液进行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封管对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出血倾向、导管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封管浓度。方法将60例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A组:纯肝素钠封管(6 250 U/mL);B组:中浓度肝素钠(4 088 U/mL)和生理盐水溶液;C组:低浓度肝素钠(3 125 U/mL)和生理盐水溶液。测定封管后24、h凝血指标,监测出血倾向、通路血栓形成、感染等情况。结果 A组在封管后2 h及4 h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0.01)。B组患者封管2 h后仅PT、APTT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且在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C组患者封管后PT、APTT和IN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1个月,C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3组间血栓发生率、感染率、导管拔出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肝素钠溶液进行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封管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大多数患者。有高凝倾向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浓度肝素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5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对照组采用5mg/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导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行28个月观察,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及导管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 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可有效预防导管血栓形成,提高置管时间,增加透析治疗血流量,改善导管功能作用明显,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试验组)54例和尿激酶组(对照组)54例.试验组:首先以普通肝素60 U/kg的用量静脉推注,再以阿替普酶15 mg静脉推注,其后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剩余35 mg在6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后予以普通肝素每小时12 U/kg维持静滴48 h.对照组:尿激酶150万U于3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开始后12h,皮下注射肝素7500 U,每12小时1次,持续3~5 d.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溶栓期间动态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10例(19.61%)、20例(39.22%)、31例(60.78%)、42例(82.35%).对照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5例(10.20%)、8例(16.33%)、18例(36.73%)、30例(6l.24%);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的总再通率(P<0.05).试验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5例、心脏破裂2例、死亡3例;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0例、心力衰竭14例、心源性休克9例、心脏破裂4例、死亡5例.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轻度出血5例、中度出血2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轻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6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3例.试验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溶栓再通率高于尿激酶,并能有效降低不良  相似文献   

13.
兰琳  荣秀华 《西部医学》2013,25(1):142-143
目的观察两种冲管封管方式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1次/12h静脉输液的患者用抛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用10ml生理盐水,先8ml脉冲式冲管,剩余2ml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5m1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2ml生理盐水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两组平均观察72~96h,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情况、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静脉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堵管率、静脉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封管具有和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同样的效果,而采用一管式生理盐水冲封管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成本,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彭圆圆 《当代医学》2013,(32):133-134
目的探讨两种冲封管方式对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2年2月从江西省军区门诊部抽样选取2次/d静脉输液的患者15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使用10mL生理盐水,先使用8mL脉冲式冲管,再使用余下的2mL来进行正压封管;对照组使用5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使用2mL生理盐水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常规组78例患者,发生堵管现象3例(3.85%)、平均留置时间为(84±11)h,相比于对照组的2例(2.56%)、(84±1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发生静脉炎的有9例(1155%),相比于对照组的1例(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封管方式基本上都能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但是如若使用一管式生理盐水冲封管不仅能够大大降低静脉压的发生概率,而且也可有效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患者随机分为r-SK组(40例)和UK组(40例),分别用r-SK1.5×10^6U和UK1.5×10^6U静脉输注,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溶栓后120min血管再通率(85.0%)明显高于UK组(62.5%)(P〈0.05);溶栓后各时间段r-SK组再通率均高于UK组(P<0.05);r-SK组于溶栓治疗4周内其出血、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UK组(P〈0.05);心原性休克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K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UK组(7.5%)(P〈0.05)。结论:与UK相比,r-SK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两种封管液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萍 《河北医学》2010,16(7):861-863
目的:比较两种封管液对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0.9%生理盐水作封管液,对照组用肝素钠盐水(含肝素钠10U/mL)作封管液。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留置管的阻塞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及渗透压,符合生理要求,可代替肝素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17.
李冈栉  刘洁 《海南医学》2013,24(20):2998-3000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为混合型或中央型,将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置管溶栓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置管溶栓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均为尿激酶,观察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置管溶栓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尿激酶使用总量疗效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时置管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65.00%,置管溶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置管溶栓组深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深静脉瓣膜功能保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在短期内血栓所致的堵塞症状,有利于缩短病程,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但置管溶栓术治疗增加了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概率。  相似文献   

18.
林艳梅 《中外医疗》2014,(35):184-185
目的讨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护理,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该院行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并留置导管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并观察并发症。结果具体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感染4例(5.0%),出血3例(3.75%),血栓栓塞患者5例(6.25%),导管脱落患者2例(2.5%);对照组患者感染21例(26.25%),出血13例(16.25%),血栓栓塞12例(15.0%),导管脱落患者6例(7.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导管时间、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4.90±1.22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6.72±7.1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19±3.24分;对照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2.19±0.67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3.24±9.46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64±1.95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显效61例(76.25%),有效12例(15.0%),无效7例(8.75%),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患者显效49例(61.25%),有效8例(10.0%),无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71.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较多,主要集中在感染、出血、血栓栓塞、导管脱落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患者予以舒适护理,能够取得较为积极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联合右旋糖酐与单用低分子肝素应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旋糖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患肢肿胀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观察组治疗5~7d后患肢的肿胀消退率(74.0%)明显高于对照组(32.0%),2~3周患肢的恢复正常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右旋糖酐治疗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