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使 PICC 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患者再通的疗效。方法:对近1年来 PICC 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分别采用浓度为31.25 U/ml、62.5 U/ml、83.2U/ml 和125U/ml 肝素钠溶液进行导管疏通,并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25U/ml、62.5U /ml、83.2U /ml 和125U /ml 4种肝素钠溶液再通率分别为57.5%、72.5%、87.5%和92.5%,总再通率为77.5%,4种浓度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种浓度的平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发生与使用肝素钠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 PICC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合适浓度的肝素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相似文献   

2.
丘德林 《中国医疗前沿》2012,(16):85+87-85,8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疏通恶性肿瘤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2年5月深静脉导管部分和完全堵塞的肿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200万U尿激酶加入500ml生理盐水(浓度为4000U/ml)进行疏通导管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浓度为2000U/ml的尿激酶进行疏管,观察两组的导管再通率和再通时间。结果 88例导管堵塞患者尿激酶疏通治疗后,共有80例导管再通,观察组总再通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4.6±3.1min,与对照组13.2±2.9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堵塞的恶性肿瘤深静脉导管,采用4000U/ml的尿激酶可有效安全疏通导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深静脉导管发生堵管的因素,总结护理措施,以降低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ICU科实施了深静脉导管留置的住院患者,时间2013年1月-6月60例为改进前组,;2013年7-12月60例为改进后组。分析常见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机械性、药物因素、以及导管本身管径细小等。结果:在临床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凝血功能和病情变化,配置不同浓度的封管液,可以使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和正确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深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深静脉导管堵塞的肿瘤患者采用5000U/ml的尿激酶间歇注入溶栓法实现导管再通。结果:16例均成功疏通,成功率100%,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且比常规使用的三通法操作简单,并减少了感染机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韩燕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481-48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深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如手术病员胃肠外的营养支持、晚期肿瘤病人的生命支持、危急重症的抢救以及老年慢性病人的治疗等等。我院于2008年引进深静脉置管技术,至今本科室已置管218人次,其不仅能够避免因静脉穿刺及药物刺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且可长期留置,易于固定,不易被污染,不影响病人活动,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护患双方的一致好评,但在临床工作中,深静脉导管堵塞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从而影响导管留置时间,导致反复穿刺置管,增加病员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加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预防堵塞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对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分析,并将我们的护理体会简要总结报告如下。1深静脉导管堵塞原因:(1)血栓性因素。因操作不规范,如未使用扩皮管从而使导管头粗糙易形成血栓;添加液体不及时,使输液中断;未正压封管;从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手术后病人活动减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反流入管腔内形成血凝块或血栓所致,这是导致导管堵塞最主要的原因。(2)疾病因素。临床上许多疾病可以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和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堵塞导管,如: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肾病综合征、烧伤、休克、DIC、恶性肿瘤、大手术等等。(3)药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发生率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接受化疗的50例肿瘤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患者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肿瘤化疗基础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肿瘤化疗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对深静脉导管堵塞发生率的影响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堵塞率分别为22.86%和2.86%,观察组的总堵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发生率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瑞菊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12-4913
目的分析深静脉置管堵塞原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对25例置管患者进行观察(均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结果 25例置管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堵塞发生率为8%。结论深静脉置管导管堵塞与患者自身因素、护士的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堵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深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恶性肿瘤病人本身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经化学治疗后大量的肿瘤细胞死亡,血液黏滞度增高。易在导管内壁形成沉积物及纤维素血栓形成物而堵塞导管,故除感染外,导管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更换导管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和费用,应采用不同的纤溶激活剂有效地恢复导管通畅,减少再次插管的痛苦。近年来我科对20例堵塞的深静脉置管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学的长足进步,深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临床上对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控制和预防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但血栓性导管堵塞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对卧床时间长、血液回流缓慢的神经外科患者而言。目前通常的再通处理手段效果较差,往往因为导管不能复通而拔管。  相似文献   

10.
胡克 《世界感染杂志》2007,7(3):250-25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股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确诊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8例病人,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1次/12h,sc,连续用2d;后改5000U,sc,1次/d,连续8d。观察股深静脉血栓所致下肢水肿和疼痛变化情况。结果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后患肢水肿逐渐消退,疼痛渐减轻至消失。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扩大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CVC)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行中心静脉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7.5)岁;4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2例经锁骨上静脉置管,置管时间平均为86 d。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患肢肿痛,经彩色B超确诊,行抗凝、溶栓、抗感染治疗。结果:6例患者肢体肿胀完全消退,疼痛减轻,2~4周后痊愈,均未发生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中老年、留置时间长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首选诊断方法,抗凝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兰琳  荣秀华 《西部医学》2013,25(1):142-143
目的观察两种冲管封管方式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1次/12h静脉输液的患者用抛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用10ml生理盐水,先8ml脉冲式冲管,剩余2ml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5m1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2ml生理盐水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两组平均观察72~96h,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情况、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静脉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堵管率、静脉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封管具有和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同样的效果,而采用一管式生理盐水冲封管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成本,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张林  廖丹  李红 《西部医学》2011,23(9):1715-17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经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净化中心421例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与发生DVT之间的关系。结果 8例发生相关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其中股静脉留置导管7例(87.5%),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12.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8例患者中有4例(50%)是糖尿病肾病,2例(25%)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12.5%)高血压肾病,1例(12.5%)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组与其他疾病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带管时间8小时~9个月,平均6.3个月。8例患者留置时间平均7.6个月,与总时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0岁及以上病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病例(P〈0.01)。结论 DVT发生与中心静脉置管直接相关,还与年龄、疾病、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渊  毛敏  赵玉蓉  张涛  王莉 《四川医学》2012,33(6):975-97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与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中心城东病区47例HD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分别在置管后1、2、3、4周抽导管血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股静脉和颈内静脉感染率分别为6.38%、6.38%,感染距置管平均时间分别为(36.00±6.93)d和(27.67±4.73)d,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早期导管血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置管感染以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3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接受CDT治疗,以静脉通畅改善度以及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肢周径)评估CDT术后早期疗效,以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评分(VCSS)评估CDT术后中期疗效。结果 CDT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发生出血并发症5例,平均CDT治疗时间(3.93±1.14)d。术后平均静脉通畅改善度(69.25±18.93)%,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显著小于术前(P〈0.01,P〈0.05)。成功随访29例,随访时间6~27个月。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血栓溶解Ⅱ级和Ⅲ级患者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0.05,P〈0.01),VCSS显著低于Ⅰ级患者(P〈0.01)。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早中期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郑东  刘洪  何大军  杨昕宇  叶茜  贾东 《四川医学》2010,31(8):1188-118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34例成熟型孤立肝脓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冲洗治疗,经超声随访观察。结果肝脓肿位于左叶21例,右叶13例,单发脓肿30例,多发4例,最小脓肿约1.8 cm×2.5 cm,最大脓肿5.5 cm×7.0 cm,壁厚0.5-1.5 cm。超声引导下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肝脓肿成功率达100%,置管后团块逐渐缩小、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对成熟型孤立性肝脓肿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能达到临床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联合右旋糖酐与单用低分子肝素应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旋糖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患肢肿胀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观察组治疗5~7d后患肢的肿胀消退率(74.0%)明显高于对照组(32.0%),2~3周患肢的恢复正常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右旋糖酐治疗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5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术,对其中226例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9例作经导管血栓抽吸术、119例作机械性血栓消融术、92例作髂股静脉腔内成形术、71例作髂静脉及股总静脉支架植入术。根据病程、症状及造影表现,每例选择2~6种介入治疗方法。随访6个月~3年。结果:治疗疗效为:优170例(29.5%),良269例(46.7%),中126例(21.9%),差11例(1.9%)。平均住院天数为9.5天。89例取得6个月随访资料,其疗效判断为优34例(38.2%),良45例(50.6%),中4例(4.5%),差6例(6.7%)。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8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摄胸片.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导管功能不良组.考察相应参数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60.2±21.3)mL/min、(236.1±36.0)mL/min(P<0.001);两组间身高分别为(161.9±7.7)cm、(158.9±5.4)cm(P =0.006).左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导管末端在心房与在上腔静脉者功能不良的发生卒差异无显著性(P =0.231).Logistic回归提示血红蛋白(OR=1.028,P=0.004)、白蛋白(OR=0.918,P=0.011)、身高(OR=0.926,P=0.002)及插管左右侧颈内静脉(OR=3.696,P<0.001)为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功能不良早期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身高、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置管时左右颈内静脉位置的选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苦碟子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11例。方法将1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苦碟子,第一个对照组应用传统低分子肝素加尿激酶,第二个对照组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结果三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5%、87%和46%,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7%和1.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苦碟子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不亚于传统溶栓治疗,且出血等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