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738例切除子宫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子宫体子宫内膜异位症91例。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病率较其它子宫疾病为低。发病年龄为40 ̄50岁(占57.14%)育龄期妇女,平均年龄45岁。5.49%为绝经后妇女。根据Bird分级法将子宫内膜腺体浸润深度分为Ⅰ、Ⅱ、Ⅲ级,将浸润广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研究证实浸润深度和广度与临床痛经,月经呈增多呈正相关。关于腺肌病的发病机理不清,多数认为的高汪洋雌激素是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因子宫病变行子宫全切的45岁及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组织标本66例,其中子宫内膜腺癌4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6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PTEN及hMSH2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PT EN的表达率逐渐降低,缺失率分别为16.67%、66.67%、85.71%,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01);hMSH2的表达率分别为44.44%、33.33%、73.81%,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②PTEN及hMS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转移无关(rs 值=0.271, P >0.05)。③在子宫内膜癌中,hMSH2蛋白表达与PTEN 蛋白表达无显著性相关关系( P <0.05);hMSH2蛋白与 PTEN蛋白表达呈不一致(χ2=23.04,P=0.000)。【结论】同时检测PTEN及hMSH2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有助于早期诊断,并能推测预后。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症1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11例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平均年龄为43.2岁,30~50岁占81.9%,经产妇占91.0%,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痛经(70.2%)、月经异常(63.0%)、子宫增大(95.5%),术前诊断符合率55.9%,B超诊断符合率53.2%,血清CA125检测阳性率70.4%,MRI检测阳性率90.9%。结论:子宫腺肌症的发病与分娩、宫腔操作等造成子宫内膜侵入子宫基层生长有关,其临床表现以痛经、月经异常为主,单靠临床表现诊断该症准确率低,综合临床表现、B超及血清CA125的联合检测能提高子宫腺肌症的术前诊断率,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子宫腺肌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995-2005年间我院妇产科268例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B型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5—44岁的,占62.69%;经腹部B超确诊170例,占64.43%;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84例,占31.34%;单纯子宫腺肌病184例中,痛经176例,占95.65%。月经紊乱104例,占56.62%。结论:临床症状、体征、B型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1991年1月~1996年12月诊治33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病例,现对临床表现和诊断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发病782例中内膜异位症64例,其中子宫腺肌病33例(4.2%)。发病年龄最小27岁,最大58岁。分娩次数与妇产科手术33例,均已婚,分...  相似文献   

6.
肖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42-1144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的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将本院2000~2009年收治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278例患者分为绝经前后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绝经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样腺癌各占96.7%和90.5%,两组T期和Ⅱ期患者各占85%和83.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纽比较,绝经前患者组织分级高,G1~2分别为78.3%和61.4%,深肌层浸润分别为1.3%和41.1%,宫颈受累分别为23.4%和11.4%,特殊病理类型分别为3.3%和9.5%。上述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5)。【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一旦出现月经紊乱及其相关的临床表现时,应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癌。绝经前患者病理类型以宫内膜样腺癌为主,肿瘤分化好、肌层浸润的发生率较低,浸润深度较浅,若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临床与病理的特征与联系,以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11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超声结果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47.1%;合并子宫肌瘤36.2%。以月经过多为主的月经异常伴渐进性加重的痛经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占71.6%与53.4%;月经过多的发生率随病变的广度递增,随病变的深度递减;痛经的发生率随病变广度与深度递增。结论病理检查是子宫腺肌病确诊的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必须认真询问病史,分析症状、体征,提高B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P16、PR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P16、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PR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状况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16、PRB的表达,10例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标本中P16的核阳性表达率为16%,PRB核阳性表达率为32%.子宫腺肌病标本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6%;PRB不表达.在10例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标本中P16不表达,PRB的核阳性表达率为80%.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肿瘤形成过程,具有恶性转化的潜力;(2)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的非癌性增生病变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367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增生症。本文从发病年龄、病理类型及子宫内膜增生症占刮宫病检的比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近些年来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发病特点、变化规律及变动趋势,为其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1材料统计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1987~1997年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的子宫内膜增生症,其分类有4个亚型,即单纯型、囊腺型、腺癌样型和非典型性[2]。2结果2.1子宫内膜增生症发病年龄本组子宫内膜增生症367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分辨力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和子宫内膜下层,区分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对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程度的临床分析具有较大的价值,因此,术前判断癌组织对肌层浸润的范围,对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对我院1997~200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I期的32例病人进行分析。年龄27~87岁,平均57岁。其中24例为绝经后发病,占75%,8例为未绝经患者,占25%。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者29例,占90.2%。无任何症状,在检查时偶然发现内膜增厚3例,占9.7%。病理结果显示30例为内膜腺癌,占94%,2例为内膜…  相似文献   

11.
经阴道超声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术前应用经阴道超声(TVS)对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检查,测量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显示:21例可见内膜回声,其平均厚度为14.5±5.4mm(4.8~25mm)。TVS准确判断出85.2%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22例患者(81.5%)的超声分期正确。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或周围有血流,深肌层浸润者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无肌层浸润者。认为TVS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妇科常见病 ,但临床误诊率高 ,多被误诊为子宫肌瘤 [1 ] ,现对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146例就其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1~ 1999- 12我院施行的子宫切除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腺肌病者 146例 ,为腺肌病组 ,其中单纯子宫腺肌病 6 9例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40例 ,子宫肌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37例 ,患者年龄 2 7~ 5 3岁 ,平均 42 .76岁。随机抽样同期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者 146例 (除外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 ,为肌瘤组 ,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年来子宫腺肌痛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7例子宫腺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子宫腺肌痛患者占我院同期妇科住院人数的9.6%、妇科子宫切除手术的21.3%。术前痛经者58例(66.7%),月经过多者35例(40.2%),人流后急性腹疼3例(3.4%)。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病51例,诊断符合率为58.6%,B超诊断符合率为49.4%,血CA125测定阳性率为69.2%。除3例行腺肌瘤剔除术外,其余均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32例术前曾使用内美通、丹那唑、米非司酮、避孕1号等治疗达3个月以上,76.0%痛经明显缓解,但73.7%患者停药后第1个月经周期痛经即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腺肌病痛经均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市妇女妇科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年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自愿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妇女的妇科体检报告,就其各年龄段宫颈糜烂、宫颈/阴道细胞学异常、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肿瘤患病情况予以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3389例,年龄20~96岁,宫颈糜烂总体检出率为20.98%,20~30岁年龄段妇女宫颈糜烂检出率最高,约为44.81%。宫颈细胞学总体的异常检出率为0.93%,41~50岁的妇女宫颈细胞学异常检出率最高,约为1.20%。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肿瘤的总体检出率为11.12%、1.33%、3.60%,其中,41~50岁的妇女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肿瘤检出的高峰年龄,检出率分别为19.95%,2.46%,4.76%,各年龄段间同种疾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妇女妇科常见病的检出率较高。41~50岁的妇女是妇科常见病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5.
陶春梅  李仲瑞 《新医学》2011,42(7):452-45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原因。方法:总结5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观察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原因,比较不同年龄患者子宫内膜癌及其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发生情况以及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562例患者中,检出子宫内膜病变430例(76.5%),其中单纯性增生221例,复杂性增生6例,不典型性增生4例,增殖型子宫内膜104例,萎缩型子宫内膜70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内膜腺癌13例。50~59岁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40~49岁患者(P〈0.01)。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其他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1、46、45岁,平均出血时间分别为207、246、96d。有高危因素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患者(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可能是围绝经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绝经延迟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209例的月经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月经状况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的月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中月经初潮年龄12岁以下,月经周期少于27天,行经时间8天以上及原发性痛经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月经异常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查内异症和/或腺肌病病人血中CA12.5的来源。方法选择近两年子宫切除后或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切除后病理证实的腺肌病及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病人共3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查CA12.5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所有腺肌病病人,其异位到肌层的内膜组织及正位内膜组织的腺上皮中均有CA12.5的表达。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壁组织中有腺体的片子中,CA125的染色也为阳性。腺上皮细胞的CA12.5表达率为100%,其染色在胞浆中。在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A12.5染色为阴性。结论CA12.5可能和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诊断性刮宫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A125对内异症的诊断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腺鳞癌占同期全部宫内膜癌的4.78%(51/1066),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14.0%(6/43)。⑦肌层浸润〈1/2与〉1/2的官外转移率分别为26%(6/26)和62.5%(10/16),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腺癌分化程度与浸润肌层深度有关(P=0.035)。④Ⅰ和Ⅱ期5年生存率86.7%(26/30),Ⅲ期5年生存率63.6%(7/11),而Ⅳ期2年生存率为28.6%(2/7)。【结论】子宫内膜腺鳞癌临床特征与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明显区别。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绝经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134例(无症状组)行宫腔镜检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与同期伴有阴道出血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72例(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多数为绝经期内膜65例(48.5%),增生期内膜29例(21.6%),子宫内膜息肉23例(17.2%),子宫内膜炎5例(3.7%),仅有一例为子宫内膜癌;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符合绝经期内膜6例(8.3%),增生期内膜11例(15.3%),子宫内膜息肉11例(15.3%),子宫内膜炎9例(12.5%),子宫内膜癌17例(23.6%)。【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5~10 mm ),可暂不予以诊断性刮宫,但必须严密随访。宫腔镜检查是探查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和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2例子宫内膜癌ER、PR、HER-2、p53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162例子宫内膜癌中ER阳性率53.7%,PR阳性率61.1%,HER-2阳性率18.5%,p53阳性率33.3%;ER、PR的表达与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与内膜样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HER-2、p53的表达与内膜癌浸润深度相关,HER-2的表达与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检测ER、PR、HER-2、p53的表达,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